-
补心丹
《医林纂要》卷四:补心丹:处方:生地黄(酒洗)4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柏子仁(炒,研,去油)1两,当归(酒洗)1两,五味子(炒,研)1两,麦门冬(炒,去心)1两,天门冬(炒,去心)1两,桔梗5钱,远志(炒)5钱,茯神(去木)5钱,丹参(炒)5钱,元参(炒)5钱,人参5钱,黄连(生用)3钱。
-
心血虚不得卧
内伤不得卧证之一种。《症因脉治》卷三:“心血虚不得卧之症,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用归芍天地煎、黄连安神丸。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症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
-
心汗
心汗为病名。出自《丹溪心法·盗汗》。指心窝部多汗。《医林绳墨·汗》:“又有心汗者,当心膻中,聚而有汗。”因忧思惊恐,伤及心脾所致。治宜补养心脾,敛神益气,选用生脉散、归脾汤、补心丹、茯苓补心汤等方。
-
胸汗
胸汗为症状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仅心胸部多汗的表现。《张氏医通·杂门》:“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医林绳墨·汗》:“又有心汗者,当心膻中,聚而有汗。”治宜补养心脾,敛神益气,选用生脉散、归脾汤、补心丹、茯苓补心汤等方。
-
补心丸
肾不足,则乏力失精,小便淋沥;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医方大成》卷五引《济生》:补心丸:处方:紫石英(煅,研)1两,熟地黄(洗)1两,菖蒲1两,茯神(去木)1两,当归(去芦)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黄耆(去芦)1两,远志(去心,炒)1两,川芎1两,桂心(不见火)1两,龙齿1两,人参半两。功效:补心。
-
滋补肾阴
滋补肾阴为治法。参补阴、强阴:补阴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强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用补心丹;肺阴虚表现为咳呛气逆、痰少质粘、痰中带血、午后低热、颧红、夜间盗汗、虚烦不眠、口干咽燥或音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用百合固金汤;
-
火邪经闭
火邪经闭为病证名。如肺被火刑,气壅热闭,以致经闭者,兼见喘嗽肩痛,治宜清金利气,方用清肺饮合地骨皮饮;虚者用清心莲子饮、补心丹;肝经火旺者,兼见胁肋刺痛,小腹火热上冲,治宜清血室之火,方用芩连四物汤合小柴胡汤;肾阴不足,火伏下焦而经血不通者,治宜滋阴壮水养血,方用知柏四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