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扭伤
肩部扭伤多取肩髃、肩贞等穴;治则:活血止痛、祛瘀消肿处方:肩部——肩髃肩髎肩贞,肘部——曲池小海天井,腕部——阳池阳溪阳谷,腰部——肾俞腰阳关委中,髋部——环跳秩边居髎,膝部——膝阳关梁丘血海膝眼,踝部——解溪昆仑丘墟方义:扭伤主要由气血壅滞而致局部肿胀疼痛,治疗当取近部腧穴以行气血、通经络。
-
跌打扭伤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iedaNiushangSan标准编号:WS3-B-3715-98处方:黄毛耳草500g干姜250g栀子375g桃仁250g绒楠250g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混匀,即得。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各种扭伤、外伤肿痛。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皮肤破伤处不宜使用。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立可通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局部注射后能促进扭伤肌肉局部肿胀的消散和吸收,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回流,消除或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及疼痛,防止肌肉痉挛,有利于骨关节及肌肉运动功能的恢复。可用于关节、滑膜囊、腱鞘、肌肉内封闭治疗,为目前封闭的理想首选药物。规格:针剂:40mg/1ml。
-
白木
《*辞典》:白木: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B iM 别名:野黄皮、鸡卵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广西药植名录》)。11,互生,具柄,镰刀状披针形,长4~性味:苦辛,凉。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风湿骨痛。(《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②治感冒,毒蛇咬伤:大管叶二至四钱,水煎服。
-
细香葱
《*辞典》:细香葱: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X XiānɡCōnɡ别名:绵葱(《本草正义》),火葱(《重庆草药》)。功能主治:《重庆草药》:通气发汗,除寒解表,治风寒感冒头痛。煎水热服。④治无名肿毒:细香葱头三两。⑤治扭伤肿痛不消:细香葱头七个,面粉四两,黄栀子三钱,土地榆二两,小血藤二两。
-
山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椒草:拼音名:ShānJiāoCǎo别名:塌地草、卜罗草来源:荨麻科山椒草Pellioniaminima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阴湿地或岩石上。跌打损伤;各家论述:1.《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关节扭伤: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
踝外侧韧带注射
名称:踝外侧韧带注射适应证:踝外侧韧带注射适用于:1.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方法:确定外踝、跟骨外侧、跟腱、距下窦(即距骨与跟骨间,即距下关节的前、中关节与后关节之间,有一骨沟,即为距下窦)、距骨等体表标志,自外踝前方皮肤进针,刺向前下方距骨处,回抽无血,注入镇痛复合液,先注距腓前韧带;
-
毛叶三条筋
《*辞典》:毛叶三条筋: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M oY SānTi oJīn别名:黄脉山胡椒来源:为樟科植物香面叶的根、叶、皮。单生或簇生的穗状花序;生境分布:生于稀疏林内或山坡灌木丛中。性味:微甘辛,温。功能主治:止血生肌,理气止痛。附方:治扭伤瘀痛:毛叶三条筋、臭牡丹叶、曼陀罗叶,捣敷患部。
-
施力柔
药品说明书:别名:施力柔,羟乙桂胺外文名:Idrocilamide适应症:风湿性疼痛、运动性疼痛和功能康复时局部按摩,如:脊柱疼痛(腰痛,颈痛),肌肉韧带疾患:扭伤及功能康复过程中的疼痛;痉挛、扭伤及关节非严重性创伤;禁忌:伤口和粘膜。规格:霜剂5%x60g。
-
跖骨、趾骨骨折
概述:跖骨、趾骨骨折是常见骨折,多因重物打击足背、辗压、足内翻扭伤或误踢硬物引起。足严重内翻扭伤可造成裂纹骨折或完全的撕脱骨折,X线照片检查时应注意与儿童的正常骨骺相区别。二、第2、3、4跖骨颈骨折如有移位,应手法复位,短腿石膏固定,否则畸形连接后影响走路。趾骨骨折如有伤口,应清洁伤口,防止感染。
-
水栀
《*辞典》:水栀: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ShuǐZhī别名:伏尸栀子(《雷公炮炙论》),水栀子(《八闽通志,),黄箕子、黄枝(《福建民间草药》),马牙栀、建栀、黄栀子(《药材学》)。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果实。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花冠裂片广倒披针形;生境分布: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
羟乙桂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施力柔,羟乙桂胺外文名:Idrocilamide适应症:风湿性疼痛、运动性疼痛和功能康复时局部按摩,如:脊柱疼痛(腰痛,颈痛),肌肉韧带疾患:扭伤及功能康复过程中的疼痛;痉挛、扭伤及关节非严重性创伤;禁忌:伤口和粘膜。规格:霜剂5%x60g。
-
背法
背法推拿手法名。背法操作要领:术者同患者背靠背站立,以两肘与患者两肘套紧后屈膝、弯腰、提臀,将患者用力反背起,患者两脚离地,以达到牵伸患者腰段脊柱的目的。背法的作用与应用:本法可使腰段脊柱及其两侧伸肌被动过伸,可用于治疗腰部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腰椎骨质增生者慎用甚至禁用。
-
伤筋
伤筋为病名。即肌腱、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出《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青紫、肿胀,甚至关节屈伸不利。一般可分为扭伤和挫伤,也包括后世文献中的筋断、筋走、筋翻、筋转、筋强等症。治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用舒筋散,并可针灸、按摩、拔火罐、外用海桐皮汤洗之。适当配合功能锻炼。
-
对侧取穴
对侧取穴即交叉取穴法。它是根据《内经》中的“巨刺”“缪刺”法而来。它们在临床应用时皆可再分两个方面:一是取病变经脉对侧经脉上的经穴。如左侧面瘫,取右侧合谷或足三里;二是取与病变部相对应的腧穴。如左肩髃处压痛,取右侧肩髃治之,或取右侧髀关穴治之。此法尤适宜扭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四肢部局限性疼痛症。
-
白蟒吐舌
白蟒吐舌为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使上肢作前伸动作。常用于漏肩风、肩部扭伤等症。
-
杯子七
杯子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节根黄精(Polygonatumnodosum)的根茎。节根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结节状,每节上有一凹窝(茎痕)。叶互生,椭圆形。花梗从叶腋抽出,一个总花梗生花1—2朵,花淡黄绿色。分布于新华、老君山等地。生长于海拔900—1500米的山坡林荫下。用于跌打损伤、扭伤等。
-
打死还阳
打死还阳此药为景天科植物齿叶景天(Sedumodontophyllum)的全草。齿叶景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茎生叶的两面有时有粗糙的小斑点。分布于下谷坪、板桥、大九湖等地。生长于海拔900-1800米的阴湿沟边。该药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劳伤腰痛、骨折扭伤、青肿疼痛、外伤出血等症.
-
狗皮王关节镇痛膏
药品说明书:作用与用途:含当归、川芎、红花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肌肉酸痛及扭伤。用法:贴于患处。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规格:6片/盒。
-
异丙基眠尔通
药品说明书:别名:卡来梯;异丙基眠尔通,肌安宁外文名:Carisoprodol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肌肉痉挛及扭伤等。注意事项:1.偶见倦睡、眩晕。2.服药期间宜避免从事危险的机械操作工作。3.孕妇慎用。规格:片剂:每片0.35g。
-
卡来梯
药品说明书:别名:卡立普多,卡来梯药理作用:为甲丙氨酯的衍生物,亦有镇静及抗焦虑作用,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较甲丙氨酯强,对局部肌肉痉挛及某些神经疾病(如运动障碍)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同甲丙氨酯;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宜避免从事危险的机械操作。(2)孕妇,卟啉症患者慎用。规格:片剂:每片0.125g,0.35g。
-
肌安宁
药品说明书:别名:卡来梯;异丙基眠尔通,肌安宁外文名:Carisoprodol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肌肉痉挛及扭伤等。注意事项:1.偶见倦睡、眩晕。2.服药期间宜避免从事危险的机械操作工作。3.孕妇慎用。规格:片剂:每片0.35g。
-
联邦清风
药品说明书:别名:联邦清风,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外文名:uni-antipainflamgream适应症:风湿疼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扭伤、挫伤、肩膀酸痛、腰痛。如沐浴后用毛巾热敷局部,再涂药膏轻轻按摩,效果更佳注意事项:切勿使药膏接触眼、肛门及阴部等粘膜,有皮肤过敏史或患皮肤破损开裂者忌用。规格:15g、40g铝管装
-
大黄白芷
处方:大黄、白芷、肉桂各10克,樟脑2克,用白酒150毫升。制法:共浸泡1日后,即可饮用。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扭伤腰痛,一般只须服1~2日,病即告愈,用之临床,屡获奇效。摘录:《单验方》
-
接骨药膏
处方:马钱子3钱,枳壳粉3钱,生草乌1钱。制法:上为细末,加适量凡士林调成软膏。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闭合性骨折,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用法用量:先将骨折复位,小夹板固定,外敷药膏,包扎。3-5天换药1次。摘录:《中药制剂汇编》
-
刺鸭脚木
别名:掌叶木、七加皮、鸭脚罗伞、空壳洞来源:五加科刺鸭脚木Brassaiopsisglomerulata(Blume)Regel,以根、树皮、叶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扭伤,腰肌劳损。1两,水煎服,或用鲜树皮、叶各适量,捣烂酒炒热外敷。
-
锯锯藤
《*辞典》:锯锯藤: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J J T nɡ别名:猪殃殃,桑恣噶尔布(藏名)。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锯锯藤的全草。洗净,切段,晒干。偃卧或稍斜举。生境分布:生于田野、林旁、路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利尿止血。附方:①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阑尾炎,尿血:锯锯藤三至五钱。
-
无腺橉木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W Xi nL nM 别名:山莓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橉木的根、叶、果。3齿,下面各具腺体1枚;雌蕊1,花柱略比雄蕊长或等长。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或林缘、山谷溪边之阴湿处。功能主治:治筋骨扭伤:无腺橉木根或叶加苦参、山天梦(葡萄科蛇葡萄)根与酒糟或黄酒捣烂敷患处;
-
鸭嘴花
拼音名:YāZuǐHuā别名:大驳骨、大驳骨消、牛舌兰、龙头草、大叶驳骨兰、大接骨来源: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鸭嘴花AdhatodavasicaNees,以全株入药。多鲜用或洗净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散瘀止痛,接骨。用于骨折,扭伤,风湿关节痛,腰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消肿止痛药水
《云南省农村中草药制剂规范》:方名:消肿止痛药水组成:草乌20g,南星20g,半夏20g,雪上一枝蒿10g,白花蔓阳萝子20g,两面针子20g,重楼20g,细辛20g,冰片适量。主治:关节扭伤疼痛,风湿关节痛,疖肿。用药禁忌:有大毒,禁止内服。
-
酒醋疗法
操作名称:酒醋疗法适应症:慢性关节炎、肌炎、劳损、扭伤、挫伤、肥大性脊柱炎、肌纤维织炎等。禁忌症:严重心脏病、皮肤感觉障碍、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孕妇的腰腹部、恶性肿瘤。方法:1.患者取合适体位,将混合后之中药粉(胡椒、防风、荆芥、乳香、没药等量)均匀地撒布于治疗部位,厚约0.5cm~2.在药物上覆盖6~
-
坎离砂疗法
操作名称:坎离砂(铁砂)疗法适应症:慢性关节炎、肌炎、劳损、扭伤、挫伤、肥大性脊柱炎、肌纤维织炎等。禁忌症:严重心脏病、皮肤感觉障碍、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孕妇的腰腹部、恶性肿瘤。将已发热(50-60℃)之大小适宜的布袋置于治疗部位。5.患者及工作人员在治疗室内都要带口罩,以防吸入金属灰尘。
-
铁砂疗法
操作名称:坎离砂(铁砂)疗法适应症:慢性关节炎、肌炎、劳损、扭伤、挫伤、肥大性脊柱炎、肌纤维织炎等。禁忌症:严重心脏病、皮肤感觉障碍、出血倾向、活动性结核、孕妇的腰腹部、恶性肿瘤。将已发热(50-60℃)之大小适宜的布袋置于治疗部位。5.患者及工作人员在治疗室内都要带口罩,以防吸入金属灰尘。
-
荷兰芹
荷兰芹科别伞形花科英文名Parsley别名欧芹、巴西利性状二年生草本,茎三棱实心,夏季开白色花,种子味香应用部位全株及种子皆可用用途色拉、烹调、盘饰、药用药效叶之浸出液可护肤养发;叶、根及种子均利尿助消化,亦可缓解风湿疼痛,有助产后子宫复原;另药糊可治扭伤及创伤栽培以种子繁殖备注与玫瑰同种可使玫瑰生长强旺
-
空针疗法
空针疗法为针刺方法之一。指用空注射器刺入一定部位或穴位,徐徐抽出针柄,如此反复数次,刺激局部产生针感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待沉重感再消失时,再抽针柄,又出现沉重感,待沉重感再次消失即可拔针。此法主要用于四肢及腰椎关节扭伤(肌肉劳损)、风湿性腰腿病、风湿性偏头痛、牙痛、慢性胃痛、腹痛等疾病。
-
髌下脂肪垫损伤
髌下脂肪垫损伤(injuryofinfrapatellarfatpad)为病名。是指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韧带下及两侧,膝关节反复挫、碰、扭伤,脂肪垫发生水肿,机化,肿胀和增厚,以膝关节过伸站立时酸痛无力,髌韧带及两膝眼的部位肿胀,膨隆,有压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交叉取穴
交叉取穴为取穴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中的“巨刺”“缪刺”法而来。它们在临床应用时皆可再分两个方面:一是取病变经脉对侧经脉上的经穴。如左侧面瘫,取右侧合谷或足三里;二是取与病变部相对应的腧穴。如左肩髃处压痛,取右侧肩髃治之,或取右侧髀关穴治之。此法尤适宜扭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四肢部局限性疼痛症。
-
驷马上穴
驷马上穴为经外奇穴名。见《董氏奇穴针灸学》。位于驷马中穴直上2寸处。主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腰痛、咳喘、胸背痛、鼻炎、耳聋、耳鸣、面神经麻痹、目赤、乳房痛、半身不遂、下肢扭伤等。操作:针刺0.8~
-
驷马中穴
驷马中穴为经外奇穴名。见《董氏奇穴针灸学》。取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3寸。主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腰痛、咳喘、胸背痛、鼻炎、耳聋、耳鸣、面神经麻痹、目赤、乳房痛、半身不遂、下肢扭伤等。
-
药筒法
药筒法即药罐法。《外科正宗》:“将药筒预先煮热,对孔窍合之,良久,候温取下。”通过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和吸收,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的目的。所用的药液,可根据病情灵活选用,一般多用性味辛温,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药制成。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性扭伤、哮喘、气管炎等。
-
活血通瘀穴
活血通瘀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出《浙江医学》。位于前臂伸侧近端,鹰嘴突起与肱骨外上髁间之凹陷下1寸(一说3寸,名挫闪1)处。主治扭伤、腰痛。一般直刺0.3~
-
挫闪
挫闪为经外奇穴名。出《浙江医学》。位于前臂伸侧近端,鹰嘴突起与肱骨外上髁间之凹陷下1寸(一说3寸,名挫闪1)处。左右计2穴。主治扭伤、腰痛。一般直刺0.3~0.5寸。
-
留针拔罐
留针拔罐又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火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留罐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取下,然后起针。此法适用于风湿痹证、麻木、扭伤等症。
-
颈项点
颈项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食指掌指关节背侧尺侧缘,半握拳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落枕、颈项扭伤。一般直刺0.3~0.5寸。
-
小还魂
概述:小还魂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所著的《岭南采药录》,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驳骨丹之别名。别名:接骨草、小还魂、小驳骨来源及产地:爵床科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vulgarisNees的茎叶。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风消肿止痛。1.治骨折,跌打扭伤,无名肿毒,鲜嫩枝叶捣烂,酒、醋炒外敷。2.风湿骨痛,煎服:15~
-
胸穴指压法
胸穴指压法推拿方法名。指用手指按压胸部穴位进行治病的一种手法。所用胸穴大多是分布于胸部前面或侧面的敏感压痛点。适用于头痛、胸痛、腰痛、胃痛及软组织扭伤等疾病。
-
白膜叶
概述:白膜叶为中药名,出自《岭南草药志》,即《岭南草药志》记载的白背叶的别名。别名:白膜叶、叶下白。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Lour.功能主治:功在消炎,止血。新生儿鹅口疮,煎水抹患处;跌打扭伤,鲜叶捣敷;皮肤湿痒,煎水洗:外伤出血,研粉撒。药理作用:0.5%煎剂或浸剂能抑制钉螺活动。
-
小节
概述:小节:1.人体结构名;2.经外奇穴名。人体结构名·小节:小节为人体结构名,指略高出体表的小骨节,如指掌关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人有小节。”位于第四指背侧的近侧指节与中指节的关节尺侧缘。主治急性扭伤、偏头痛、耳痛、肋间神经痛、肝区痛、胆绞痛等。一般斜刺0.2~
-
腰痛穴
腰痛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浙江医学》。即挫闪。挫闪为经外奇穴名。出《浙江医学》。位于前臂伸侧近端,鹰嘴突起与肱骨外上髁间之凹陷下1寸(一说3寸,名挫闪1)处。左右计2穴。主治扭伤、腰痛。一般直刺0.3~0.5寸。
-
红花酊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红花酊:处方:藏红花1两,75%酒精10两。制法:红花浸酒内七昼夜,去滓备用。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扭伤血肿,大面积灼伤,瘢痕。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药制剂汇编》:组成:红花5钱,当归4钱,赤芍4钱,紫草3钱,60%乙醇500ml。功效:活血,凉血,预防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