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生津
益气生津为治法。指用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方药治疗津气亏虚证的治法。气津两虚,主要表现为汗出过多、肢体怠倦、气短懒言、口干作渴、舌质红干、脉虚或细。用生脉散之属,以益气敛汗,养阴生津。针灸常选用合谷、气海、复溜等穴。针用补法。
-
人参白虎汤
治伤寒表邪已解,热盛于里,津气两伤,烦渴不解;用法用量:加升麻、防风、牛蒡子、炒黄芩、水煎服。其症身热头痛、洒然毛耸、微寒口开,前板齿燥,舌燥生苔刺,大烦渴。加减:热极,小便遗尿不止,加黄柏(炒);《痘疹全书》卷下方之人参白虎汤:组成:知母、石膏、人参、天花粉、葛根、粳米、麦门冬、淡竹叶。
-
白虎加人参汤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气分热盛,津气两伤,身热而渴,汗出恶寒,脉虚大无力;附注:白虎人参汤(《金匮》卷上)、人参石膏汤(《袖珍》卷三引《太平圣惠方》)、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虎化斑汤(《卫生总微》卷八)、化斑汤(《丹溪心法》卷二)、人参化斑汤(《万病回春》卷三)。
-
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为治法。指用具有清解暑热、补气生津作用的方药治疗暑热耗伤津气病证的治法。暑天症见高热不退,口渴,烦躁汗多,神疲少气,苔黄白而干,脉虚数无力。可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该方着力于益气生津,兼清暑邪。针灸临床常采用针泻合谷、大椎、内庭等穴以清暑热;烦渴甚者,加刺金津、玉液以止渴。
-
冠心生脉口服液
(3)取本品30ml,用乙酸乙酯30ml振摇提取,弃去乙酸乙酯提取液,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30ml,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30ml洗涤,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用于气阴不足,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气短,胸闷作痛,自汗乏力,脉微结代。
-
番薯
《*辞典》:番薯: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FānShǔ别名:朱薯(《闽书》),山芋、甘薯(《群芳谱》),红山药(《农政全书》),香薯蓣、红薯(《汲县志》),金薯(《甘薯录》),番茹、土瓜(《纲目拾遗》),地瓜(《闽杂记》),红苕(《广州植物志》),白薯(《岭南草药志》)。叶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6~
-
五芝地仙金髓丹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方名:五芝地仙金髓丹组成:人参2两,生于术2两,云苓3两,甘菊2两,枸杞2两,大生地6两,麦冬3两,陈皮2两,葛根2两,蔓荆子2两,神曲3两。功效:益气生津,调中进食,生养脑气、通目系,上清头目,退虚热。如绿豆大。甘菊清头目,风药通肝气,配以余药,使心、肝、脾、肺、肾五脏得养。
-
上党人参
概述:上党人参为中药名,出自《本经逢原》。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健脾,益气生津。治食少便溏,四肢无力,面目浮肿,心悸,气短,虚喘咳嗽,口渴,自汗,脱肛,子宫脱垂。使用注意:反藜芦。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含棕榈酸、α-蒎烯、龙脑等。煎剂可抑菌、抑制基因突变,协同抗肿瘤药作用。
-
王氏清暑益气汤
概述:王氏清暑益气汤即《温热经纬》卷四方记载的清暑益气汤第一方。别名:王氏清暑益气汤组成:西洋参、石斛、麦门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功能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治暑热未尽,耗气伤津,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
-
如圣白虎汤
概述:如圣白虎汤为方剂名,出自《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十八方。组成:人参、知母各一钱半,五味子八分,麦门冬(去心)三钱,石膏五钱,炙甘草五分。用法用量:水煎服。功能主治:功能清热益气生津。主治自汗烦渴,脉洪涩者。
-
小儿虚热
小儿虚热为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为小儿诸热之一。元气不足者,宜甘温除热,用调元生脉散(人参、炙黄芪、麦冬、五味、炙甘草)。症见畏寒自汗,面色(白光)白或潮红,烦躁气短,或身痛乏力,懒言少语,或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小便短黄或清白。应以回阳救逆为治,用四逆汤及生脉散合煎频服。
-
清热祛湿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reQushiChongji标准编号:WS3-B-1841-94处方:党参30g茵陈45g岗梅根75g黄芪45g苍术15g野菊花75g陈皮15g制法:以上七味,野菊花、苍术、陈皮加水蒸馏,收集馏液30ml,加入乙醇使含乙醇量约为50%;鉴别:(1)取本品10g,加石油醚(60~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等。
-
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为证候名,又称气阴两伤,是指气虚和阴虚同时并见的病理变化。症见口渴、气短等。治宜益气生津养阴。②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低热或潮热,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苔少、脉虚大或虚数者。
-
人参酒
功效:补中益气。温服3合,1日2次。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治肾虚筋极,故用山萸、薯蓣、地黄、牛膝补养真阴,芎、当归、乌麻滋培营血,人参、黄耆、茯苓,白术保养元神,麻黄、细辛、桔梗、防风开泄肺气,钟乳、矾石、秦椒、五加固敛阳精,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襄扶阳续筋之功。附注:乌麻酒(《三因》卷八)。
-
消渴丸
不良反应表现:反应性低血糖,表现为心慌、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双上肢震颤、多汗、视物不清、四肢抽搐或四肢肌肉松弛无力,还可出现精神症状、行为异常、性格改变、幻听、幻视等。10丸,一日2~消渴丸的主要成份: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消渴丸的功能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
猪獠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獠参:拼音名:ZhūLi oShēn别名:鸭肾参、土洋参、小长距兰、蛇蓼子来源:兰科舌唇兰属植物小舌唇兰Platantheraminor(Miq.)Reichb.f.[P.interruptaMaxim.],以全草入药。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1.5-3.5cm,向上则渐小,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性味:甘;肾虚腰痛;
-
玉液冲剂
玉液冲剂说明书:药品名称:玉液冲剂分类:内分泌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冲剂。玉液冲剂的主要成份:山药、黄芪、天花粉、葛根、五味子。玉液冲剂的功能主治:益气生津,降血糖。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消瘦乏力,小便清长,口渴多饮。注意事项:(尚不明确)玉液冲剂的用法用量:每次服1袋,每天2次,温开水冲服。
-
人参石膏汤
21克,水煎,食后温服。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二十三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方之人参石膏汤:处方:人参(去芦.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宣明论方》卷六方之人参石膏汤:组成:人参1钱,石膏3两,川芎半两,半夏2钱(去滑),白术半两,茯苓半两,甘草1两(炙),大栀子3钱,知母1两半,黄芩3钱。
-
降糖素
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实验性糖尿病性小鼠有保护作用,对氢化考的松引起的高血糖家兔亦有明显的降血糖效应,与降血糖药物D860比较,其降糖作用虽无D860作用迅速,但有同D860相似的降血糖作用。降糖素的主要成份:人参、五味子、暴马丁香,兴安杜鹃,大叶小檗、直立百部、干姜等。
-
五芝地仙金髓膏
检查:相对密度应为1.01~五芝地仙金髓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五芝地仙金髓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滋肾清肝,益气生津,清利头目。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服用本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
人参茯苓酒
处方:人参30g生地30g茯苓30g白术30g白芍30g当归30g川芎15g冰糖250g红曲面30g桂圆肉120g白酒2000ml炮制:1.将上述9味药材一同挫成碎粗末,装入布袋中,扎口;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功能渗湿利水,健脾益胃,宁心安神,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冰糖补中,益气,和胃,清热,润肺,生津。
-
消饮散
处方:人参天花粉茯苓各9克枳壳厚朴各3克山楂20粒麦冬60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益气生津,化滞消饮。治酒食过度,脾生虚热,致生消渴,饮水甚多,食倍而溺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六
-
增液润燥汤
处方:生地20克,元参20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沙参15克,五味子12克,当归12克,知母15克,天冬12克,地骨皮15克,白芍15克,玉竹20克,党参10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主肺热邪毒,灼伤阴液,精气不能上荣,目失所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李纪源方
-
轮叶马先蒿
拼音名:LúnYèMǎXiān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 叶马先蒿的根。花冠紫红色,长约1.3cm,筒约在近基3mm处以真角向前膝屈,由萼裂口中伸出,下唇约与盔等长或稍长,裂片上有极明显的红脉,盔略镰状弓,长约5mm,额圆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3500m,的湿润处。养心安神。体虚多汗;
-
参花消渴茶
参花消渴茶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参花消渴茶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气生津。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肾气不足证,可改善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烦热失眠等症状。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五味子片
五味子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五味子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心肾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自汗盗汗,及神经衰弱见上述症状者。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清热祛湿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禁忌:糖尿病患者禁服。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洋参虫草益肾口服液
洋参虫草益肾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洋参虫草益肾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生津,健脾益肾。禁忌:寒湿者禁服。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暑汤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暑汤组成:香薷3钱,藿香5钱,茯苓1两5钱,陈皮5钱,扁豆1两5钱(炒),苍术8钱(炒),厚朴4钱(制),木瓜5钱,滑石1两,甘草5钱,檀香5钱,乌梅10枚,伏龙肝3两,黄耆3钱,麦冬1两,白术6钱(炒)。《温热经纬》: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之旨相合,亦清暑益气之法。
-
气泄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除由于火热蒸迫、汗出过多而致气泄脱失外,大失血、大泻下等亦可致阳气泄脱。临床上除了因气泄而表现气虚证外,亦常伴有因津液或血液过度亡失而致的津亏或血虚证,治疗当益气生津或益气补血并进,但若气泄气脱病证严重者,又当以独参汤益气固脱为先。
-
台党参
概述:台党参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党参之药材名。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主治食少便溏,四肢无力,面目浮肿,心悸,气短,虚喘咳嗽,口渴,自汗,脱肛,子宫脱垂。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含棕榈酸、α-蒎烯、龙脑等。煎剂可抑菌、抑制基因突变,协同抗肿瘤药作用。
-
薄荷绿豆汤
概述:薄荷绿豆汤以绿豆、白砂糖、薄荷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清凉去火,疏风解热,益气生津的功效。原料:绿豆300克,白砂糖100克,薄荷干少许,清水1500毫升,碎冰块适量。2.将薄荷干冲洗干净,放入小锅内,加水约1碗,浸泡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煮开,离火晾凉,滤出薄荷水,加入晾凉的甜绿豆汤中,搅匀,放入冰箱中镇凉。
-
胸中烦热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类经·运气》:“胸中烦热、嗌干等证,皆君火上炎,肺金受伤也。”身热退后,胸中烦热,或兼呕恶咳逆,为余热内恋,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用竹叶石膏汤。胸中烦热,兼手足心热,为五心烦热,属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用生料六味丸加减(见《中医临证备要·胸胁腋乳症状》)。
-
平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正常脉象:平指正常脉象。气血平和、饱满,阴阳平衡:平指生理学名。《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上工平气。”性味平和的剂型为平剂。古通便、辩(辨)。如平脉法,即辨脉法;平虚实,即辨虚实。
-
高消
高消病名。因肺热所致大渴引饮,舌干赤裂之证。即膈消、上消。《兰室秘藏·消渴门》:“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者是也。”治宜清热益气生津,用白虎加人参汤。
-
冠心生脉丸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直径20~(3)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鉴别〕(2)蚕钕碌墓┦云啡芤河肷鲜龆哉掌啡?功能与主治:益气生津,活血通脉。用于心气不足,心阴虚弱起的心血瘀阴,心悸气短,胸闷作痛,自汗乏力,脉微结代;
-
疳渴
出《小儿药证直诀》。指疳疾兼有口渴喜饮,饮不解渴,伴心神烦热不安等。胃热,宜清热和胃,用小儿疳渴方(《证治准绳·幼科》:人参、干葛、黄芩、柴胡、甘草)。津液不足,宜益气生津,用清热甘露饮(《医宗金鉴》:生地黄、麦冬、石斛、知母、枇杷叶、石膏、甘草、茵陈蒿、黄芩)或生脉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