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金
肺金①生理学名词。即肺脏。肺脏在五行中属金,故称之。《素问·气交变大论》:“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②推拿穴位名,见《小儿推拿秘旨》。即肺经。参见该条。
-
清金消毒汤
《石室秘录》卷一:方名:清金消毒汤别名:清金消毒饮组成:元参9钱,麦冬9钱,生甘草3钱,金银花1两,当归7钱。主治:肺痈。肺金有热,鼻流涕而多稠浊。用法用量:水煎服。入脾则脾土能生肺金,而肺金又得养;入心经则心火不凌肺金,而肺经又得养矣。附注:清金消毒饮(《医门八法》卷三)。
-
传症痨咳
盖肾水一虚,则相火旺动,相火上炎,则克肺金,肺受火邪所克,所以为咳,为嗽,为热、为痰,为喘息、为盗汗,为吐血,为衄血,为便血、尿血,为四肢倦怠,为五心烦热,为咽干声哑,为耳鸣、眼花,为遗精、便浊,为虫胀肿满,为一应难状之症。《世医得效方·痨瘵》以劫劳散治心肾俱虚劳嗽,阿胶丸治劳嗽并嗽血、唾血。
-
朱汉章
朱汉章对文化及思想的贡献:(一)针刀医学理论体系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针刀医学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迈向现代科学的碰撞性、相融性和现代科学性,而东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各自的哲学思想为代表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将两者赋予以下特点:1、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共济东方哲学思想的主体是抽象思维。
-
定喘神奇丹
处方:人参2两,牛膝5钱,麦冬2两,北五味2钱,熟地2两,山茱萸4钱。功能主治:痰气上冲于咽喉,气塞肺管,作喘而不能取息,其息不粗,而无抬肩之状,属气虚而非气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用熟地以益肾中之水也,肾水大足,自不去泄肺金之气,然非多加则阴不能骤生,而火不可以遽制。摘录:《辨证录》卷四
-
诃子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诃子散: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良姜(炒)茯苓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用白术芍药汤调下,芍药以补敛肺金以敛大肠之气,白术以补土生金,补气而输之肺。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7分,温服。
-
加味紫菀汤
处方:紫菀(炒)1钱,阿胶(蛤粉炒成珠)1钱,知母1钱,贝母1钱,桔梗5分,生甘草5分,人参5分,茯苓5分,五味子12粒,牛蒡子5分,金银花5分。功能主治:肺痿,久而气极,劳热自汗,皮毛枯悴,气息奄奄,咳嗽稠痰,喉间腥臭,且或吐血,痿而变痈,肺气虚极而邪火愈盛。阿胶补润肺金,固气理血,散热滋阴;
-
鸣金汤
《辨证录》卷十:方名:鸣金汤组成:黄连3钱,麦冬5钱,玄参5钱,生地5钱,桔梗3钱,甘草2钱,天花粉2钱。心火太旺,销烁肺金,口渴之甚,舌上无津,两唇开裂,喉中干燥,遂至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声出,2剂声响,不必3剂。
-
金水两润汤
处方:熟地1两,麦冬1两,柴胡1钱,甘草1钱,丹皮3钱。功能主治:润肺金之燥。主伤风潮热,大便微硬。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用熟地以补水,水足则金不必去生肾水,而肺之气不燥;金水两润,自然大肠滋灌挽输有水,可以顺流而下,既无阻滞之状,何有余热之犹存哉。摘录:《辨证录》卷五
-
东实西虚泻南补北汤
用法用量:泻阳补阴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痰盛,加半夏、前胡、竹沥、荆沥;喘急,加瓜蒌仁、石膏、葶苈、桑白皮、紫苏子、沉香、枇杷叶;心下怔忡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胁下气膨,加枳壳、青皮、白芥子;淋浊,加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盗汗,加黄耆、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
清肺散
《玉机微义》卷二十八:方名:清肺散组成:五苓散,加琥珀半钱,灯心1分,木通7分,通草1分,车前子(炒)1分,瞿麦半钱,篇蓄7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法用量:上以生姜汁、竹沥同水煎服。用药禁忌:忌鱼类。黄芩清肺热以降下,辛夷散肺热以肃金,桔梗清肺之体,桑皮清肺之用,生甘草缓中和胃气,凤凰壳清肺肃气化也。
-
倒阳汤
《石室秘录》卷三:倒阳汤:处方:元参27克肉桂0.9克麦冬21克功能主治:主虚火炎上。肺金之气不能下行,以致阳强不倒。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此方在用元参以泻肾中浮游之火,尤妙肉桂引其入宅,而招散其沸越之火,同气相求,火自回舍。况麦冬又助肺金之气清肃下行,以生肾水,水足则火自息,阳自倒。
-
祛风定喘汤
组成:炙麻黄5g,杏仁10g,柴胡10g,黄芩10g,前胡10g,炙苏子10g,生黄芪10g,防风10g,桃仁10g,广地龙10g,蝉蜕5g,炙五味子3g,炙甘草3g。功能:祛风宣肺,化痰止咳。组方特点:一是升降相因,以炙麻黄祛风宣肺,柴胡疏风理气,其性皆升,配苏子下气消痰,地龙咸寒泄降,以合肺脏宜宣宜降之性。
-
参麦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参麦汤:处方:人参9克干麦冬(带心)12克生山药18克清半夏6克牛蒡子(炒,捣)9克苏子(炒,捣)6克生杭芍9克甘草4.5克功能主治:主阴分亏损已久,渐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肺有结核者。且牛蒡子能降肺气之逆,半夏能降胃气、冲气之逆;汗止而阴血自固,阴血生而阳有所附,又何亡阳之虑哉?
-
资成汤
虚热者,加丹皮,地骨皮;备注: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猪肚大健脾胃,茯神、丹参滋养心阴,扁豆,山药培补脾元,白芍缓肝,甘草补土,佐以莲肉合丹参而交通心肾,加以檀香佐陈皮而芬香醒脾。主治:虚劳遗精盗汗,食少泄泻,血不归经,女子崩漏不止,虚劳不任耆、术、归、地者。惊恐不寐,怔忡多汗者,加枣仁;
-
反侮
反侮即相侮。相侮为五行学说术语。即反克,又称反侮。属病理变化范围,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若金气不足,或木气偏亢,木就反过来侮金。例如,肺金虚损而肝木亢盛的病症,即所谓“木火刑金”。《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
参耆补脾汤
别名:参术补脾汤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黄耆(炒)2钱5分,茯苓1钱,陈皮1钱,当归1钱,升麻3分,麦门冬7分,五味子4分,桔梗6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补脾土以生肺金。主肺疽,脾气亏损,久咳吐脓涎,或中满不食。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外科枢要》卷四
-
消丹饮
处方:元参30克升麻3克麦冬9克桔梗3克丹皮6克牛子6克甘草2.1克淡竹叶10片功能主治:清心凉肝。治心肝火盛,发为丹毒,色赤而干,发热作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外科真诠》卷下《辨证录》卷十:方名:消丹饮组成:玄参3两,升麻2钱,麦冬1两,桔梗2钱,生甘草1钱。主治:火丹。身热之后,其身不凉,遍身红紫之色。
-
米露
《*辞典》:米露: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MǐL 来源:为新米或稻谷的蒸馏液。功能主治:①《广和堂帖》:和中纳食,清肺开胃。②《纲目拾遗》:大补脾胃亏损,生肺金。摘录:《*辞典》
-
四味芍药散
《史载之方》卷上:组成:吴白术、芍药、桔梗、香白芷各等分。功效:温肺。主治:肺金之胜,寒中鹜溏,少腹痛,中清,胠胁痛,六脉毛而微,不浮,足泽沉而小击。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取8分服。制备方法:上为末。
-
全生止逆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组成:麦冬、焦栀、茯神、枣仁、黄芩、百合、茯苓、石菖蒲、香附、广皮、白芍、生地、天冬、辰砂、竹叶。主治:妊娠忽遇死丧大故,悲哀太盛,以致胎气逆上,内热口干,梦寐不宁,烦躁不卧。各家论述:是方二神、苓、二冬、枣仁,安神定志;芩、芍、地、栀,清热凉血;竹叶清肺金;菖蒲开窍。
-
人参安胃散
《东垣试效方》卷四:组成:人参1钱,黄耆2钱,生甘草5分,炙甘草5分,白芍药7分,白茯苓4分,陈皮3分,黄连2分。脾胃虚热,呕吐泄泻,或饮食不入,服峻剂损脾胃,口舌生疮。小儿心脾虚极弄舌。异功散可也。此独于甘温剂中,加芍药之酸寒,黄连之苦寒,盖因乍虚而内有燥热,故暂用以伐其标也。用法用量:水煎服。
-
生津起痿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麦冬1两,甘草2钱,玄参1两,甘菊花5钱,熟地1两,天门冬3钱,天花粉1钱,贝母1钱,金银花5钱。功效:泻胃中之火,补肺经之气。主治:肺痿。胃火熏蒸,日冲肺金,遂至痿弱,不能起立,欲嗽不能,欲咳不敢,及至咳嗽,又连声不止,肺中大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竹沥泄热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之竹沥泄热汤:别名:竹沥汤、竹沥泻热汤组成:竹沥一升,生姜、芍药各四分,大青叶、栀子仁、升麻、茯苓、麻黄、玄参、知母各三分,石膏、生葛根各八分。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喘逆狂闷,明是木邪无畏反侮肺金之象。设亢极不应即应,须加芒消以润下之,芍药益气不若地黄之滋血,故易之。
-
苏桔汤
用法用量:水煎服。《慈幼新书》卷四:组成:紫苏、桔梗、前胡、甘草、升麻、葛根、连翘、赤芍、当归、葱白、生姜。溺短涩,加木通、车前、腹皮;喘满秘结,壮热烦躁,面目浮肿,唇燥舌苔,甚则身恶寒,四肢逆冷,加千里马(备用方);经行暴哑,加人参、麦冬、生地,经行适断,有谵妄等症,加羌活、柴胡,下热见愁;
-
制忡汤
《辨证录》卷四:方名:制忡汤组成:人参5钱,白术5钱,白芍1两,当归1两,生枣仁1两,北五味1钱,麦冬5钱,贝母5分,竹沥10匙。心肝两虚,心弱不能制肺,一遇拂情之事,或听逆耳之言,便觉心气怦怦上冲,有不能自主之势,似烦而非烦,似晕而非晕。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怔忡少定,2剂更安,10剂全愈。
-
青金泻白散
《症因脉治》卷一:方名:青金泻白散组成:桑皮、地骨皮、甘草、黄芩、山栀。主治:燥火伤肺金之血所致的腋痛。加减:肝火刑金,加白芍药;胃火旺,加干葛、石膏。
-
破邪汤
《辨证录》卷一:方名:破邪汤组成:石膏3钱,柴胡1钱,半夏1钱,茯苓3钱,甘草1钱,麦冬1两,玄参3钱,陈皮1钱。用法用量:水煎服。盖肺燥即不能制肝,胆之过旺也。今多用麦冬,使肺金得润,不必有借于胃土,则肺气得养,自能制肝胆之木,而少阳之邪,何敢附和胃火以作祟乎!
-
清火宁肺汤
《会约》卷九:方名:清火宁肺汤组成:当归2钱,白芍2钱,青蒿1钱,生地2钱,麦冬2钱,栀子(炒)1钱,黄芩1钱,甘草1钱。主治:水亏于下,火烁肺金,喉痒咳嗽,尺脉滑数。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如火盛烦躁,加真龟胶3钱,化服;如肾虚精涸,加熟地35钱;血虚有热者,当归用1钱。
-
清金丸
《活人方》卷一:方名:清金丸组成:黄芩4两,黄连2两,黄柏8钱,山栀1两6钱。《惠直堂方》卷二:方名:清金丸组成:枇杷叶(去毛,蜜炙)、桑皮、冬花、木通、紫菀、杏仁各等分,大黄减半。功效:清金润燥,降气消痰。《本草纲目》卷二十六引《医学集成》:方名:清金丸别名:青金丸组成:萝卜子(淘净,蒸熟,晒干)。
-
清金益气汤
《衷中参西》上册:方名:清金益气汤组成:生黄耆3钱,生地黄5钱,知母3钱,粉甘草3钱,玄参3钱,沙参3钱,川贝母(去心)2钱,牛蒡子(炒捣)3钱。主治:尪羸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诞,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
清凉解毒汤
《喉科家训》卷四:方名:清凉解毒汤组成:羚羊角、川尖贝、大连翘、鲜金钗、焦山栀、苏薄荷、冬桑叶、淡竹叶、荆芥穗、青防风、二宝花、生甘草。主治:疫邪不由外达,内郁化火,汗泄灼热不退,口干欲饮,咽喉肿腐日甚,脉数,舌黄。乃一阴一阳之火,乘威上亢,销灼肺金,势必见音哑鼻塞之恶象。用法用量:水煎服。
-
填阴汤
《辨证录》卷二:方名:填阴汤组成:熟地4两,山茱萸、北五味3钱,麦冬1两,山药1两,白芥子5钱,破故纸1钱,牛膝3钱,附子1分。主治:肾水干涸,不能上滋于心,故痰来侵心,一时迷乱而猝中,手足牵搐,口眼斜,然神思则清,言语如故。又虑阴不下降,故破故、牛膝下行以安于肾宫,则浊阴不致上干,而真阴自然既济矣。
-
舒肺汤
《辨证录》卷五:方名:舒肺汤组成:桔梗3钱,甘草1钱,苏叶5分,天花粉1钱,茯苓3钱,桂枝3分。功效:散肺金之风,杜其趋入膀胱之路。主治:春月伤风,头痛鼻塞,身亦发热。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身热解,2剂而头痛鼻塞尽全愈。
-
中候黑丸
《肘后方》卷四:方名:中候黑丸别名:中军候黑丸组成:桔梗4分,桂4分,巴豆8分(去心皮),杏仁5分(去皮),芫花12分。诸癖结痰饮,小儿欲发痫。水从头面至脚肿,头眩痛,身虚热,名曰元水,体肿,大小便涩。并取芫花利水,桂心散血,桔梗上通肺金,下走大肠。《本经》治腹满肠鸣幽幽,岂非下走大肠之一验乎!
-
中医嗓音医学
中医嗓音医学是祖国医学领域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咽、喉(声带)等发音器官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洽、预防和护理。
-
木生火
木生火为五行理论之一。用五行相生理论来解释内脏之间相互滋生或促进作用的关系。肝木能滋生、助长心火,肝主疏泄情志而藏血,心主神明而行血,肝木功能正常,有助于心的功能活动。由于肝火过旺,耗灼肺阴,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易怒、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均属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
-
夏月咳嗽
夏月咳嗽病名。证见喘急而嗽,面赤潮热,脉洪大者,用黄连解毒汤;热躁而咳者,用栀子汤;咳唾有血者,用麦门冬汤。俱服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保肺金(《不居集》卷十五)。《温热经纬》:“夏咳嗽者,火气炎上,人气外泄,法当苦降,杏朴芩连汤主之。”治宜兼凉,沙参、花粉、麦冬、知母、元参之属。”
-
寿人经
《寿人经》气功导引专著。清·汪昂辑。全书分为理脾土诀、理肺金诀、理肾水诀、理肝木诀、理心火诀、坐功诀、长揖诀、导引诀等八章。所收功法简明易学,“久而无间,功效自生。”
-
痰哮
痰哮的病因病机: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证治汇补·哮病》:“哮虽肺病,而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临证指南医案·哮》:“痰哮…如苏沉九宝汤、清金丸、五虎汤、小青龙汤、六君子汤、参蛤散等方。
-
脾约
《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脾约的症状及治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秘结证治》:“或饮食燥热而成热中,胃气强涩,大便坚秘,小便频数,谓之脾约。”宜当归润燥汤、苁沉丸、润肠丸。”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
-
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五行学说术语,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由于母脏病变累及子脏的病机传变。如木生火,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子,如果由肝病的传变发展而引起心病,称为母病及子。如肝木为母,心火为子,肝阳上亢,可发展为心火亢盛;又如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胃虚弱,也可累及肺气不足。
-
流金凌木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目无甚大弊,但三处两处似膜非脂,从气 (肺金)而蚀风 (肝木),故曰流金凌木。流金凌木的症状:流金凌木多在睛珠外伤(尤其是酸、碱性腐蚀伤)或黑睛边缘生翳后形成。
-
喉瘤
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九。病因病机:《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喉瘤郁热属肺金,多语损气相兼成,形如元眼红丝裹,或单或双喉旁生。”辨证论治:证属肺经郁热者,治宜清肺宣气,祛痰散结,用益气清金汤加减。属忧思郁怒伤肝者,宜解郁疏肝,养肝,活血祛瘀,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等加减,外吹碧玉散。
-
喉间发白证
喉间发白证病证名。系指今之白喉。清乾隆年间发现此病之初,根据其症状命名为喉间发白证。又名白缠喉。本病由太阴肺经伏热盗其肺金之气所致。治宜养阴清肺,方用养阴清肺汤。也可外用吹喉药配合治疗,参见白喉条。
-
和肺饮
处方:活水芦根(即苇茎)5钱,百合5钱,生地5钱,桔梗1钱5分,生甘草5分,青果2枚。功能主治:失音症,由实火上刑肺金者。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
鼻肿
鼻肿病证名。系指鼻部肿大、疼痛异常的病证。其病因,《石室秘录》卷一认为:“鼻肿者,乃肺金火盛也。”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用仙方活命饮或凉膈散加减;后期可养阴清热,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
加味导赤散
《医方考》卷六:加味导赤散:处方:生地黄、人参、麦门冬、木通、甘草各等分。若因毒火内迫,大肠枯涩,肺金受伤,不能传送,致成里急后重之症,而病者难忍不耐,用力送气催便,以冀稍松,适肛脱出,去薄荷、淡竹叶,加当归尾、牛蒡子、枯黄芩、枳壳、滑石各8分,丑牛4-5分,丹皮4-5分,升麻5-6分;外点消炉散。
-
加味羌活散
《伤寒全生集》卷三:加味羌活散:处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人参茯苓川芎升麻芍药甘草功能主治:治斑疹初出,憎寒壮热,头疼体痛,胸满不利者。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金鉴》卷五十九:组成:羌活、前胡、薄荷叶、防风、川芎、枳壳(麸炒)、桔梗、蝉蜕、连翘(去心)、生甘草、赤苓。主治:瘾疹。
-
清金降火汤
处方:陈皮4.5克半夏(泡)3克茯苓3克桔梗3克枳壳(麸炒)3克贝母(去心)3克前胡3克杏仁(去皮、尖)4.5克黄芩(炒)3克石膏3克瓜蒌仁3克甘草(炙)0.9克制法:上锉一剂。用法用量:水煎服。《麻症集成》卷三:方名:清金降火汤组成:枯芩、川贝、瓜蒌、麦冬、大力子、黑栀、知母、杏仁、元参、麻黄、石膏、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