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竹堂经验方
主要内容:《瑞竹堂经验方》分为诸风、心气痛、疝气、积滞、痰饮、喘嗽、羡补、头面、口眼耳鼻、发齿、咽喉、杂治、疮肿、妇女、小儿共15门,采方310余首。但国内在清初时本书曾一度失传,故编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佚改编为五卷本,分为调补、消导、劳伤、遗浊、喘嗽等24门,另附补遗一卷,共180余方。
-
盐川楝子
概述:盐川楝子为川楝子的炮制品。宋代对其炮制方法有较大发展,增加了火炮(《博济方》)、酒浸(《苏沈良方》)、童便浸后煮烂、面裹煨(《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茴香炒、陈皮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醋煮(《女科百问》)等法。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
-
盐炙川楝子
概述:盐川楝子为川楝子的炮制品。宋代对其炮制方法有较大发展,增加了火炮(《博济方》)、酒浸(《苏沈良方》)、童便浸后煮烂、面裹煨(《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茴香炒、陈皮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醋煮(《女科百问》)等法。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
-
熊彦明
熊彦明元代医家。建阳(今属福建)人,生平欠详。尝辑有《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十卷,系辑自孙允贤《医方集成》,及《济生拔萃》、《宣明论方》、《瑞竹堂经验方》等而成。
-
沙图穆苏
沙图穆苏元代医家。一作萨里弥实,字谦斋,号竹堂。蒙族。平时留心医药,积累单验效方,并取名《瑞竹堂经验方》,其中之女科八珍散,应用甚广。其方共三百四十四首,系由《医方类聚》中补辑所得。
-
大全宝光散
概述:大全宝光散为方剂名,出自《瑞竹堂经验方》卷三。黄连250克(去须)当归60克蕤仁48克(去皮、油)生白矾66克甘草61克杏仁72克(去皮、尖)龙胆草122克干姜61克赤芍药100克制法:上药为粗末。上药切成秫米大。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煎数沸去渣,乘热洗眼。功能主治:主治远年近日风弦烂眼,目赤生翳,流泪作痛。
-
防风当归散
《瑞竹堂经验方》卷五:防风当归散:处方:防风15克甘草节15克赤芍药15克绵黄耆15克当归白芷各15克左缠藤75克皂角刺75克肉桂15克或3克(阴证用15克,阳证用3克)大黄15克或3克(阳证用15克,阴证用3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热毒疮疖。附注:防风当归汤(《医学正传》卷五)、防风当归饮(《证治汇补》卷三)。
-
飞虎散
《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瑞竹堂经验方》:飞虎散:处方:白附子香白芷荆芥穗石膏(煅,研)薄荷叶天麻川芎防风各15克两头尖30克(黑心者不用,明白者佳)苍术30克(泔浸)制法:上药为极细末。功能主治:主治偏正头痛。用法用量:每服3克,临卧时用温茶清调服。主治:偏正头风。用药禁忌:服后忌食热物。
-
僵蚕汤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僵蚕汤:处方:好末茶30克白僵蚕30克功能主治:治喘嗽,喉中如锯,不能睡卧。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放碗内,倾沸汤150毫升,用盏盖定。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瑞竹堂方》卷二:方名:僵蚕汤组成:好茶末1两,白僵蚕1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内托千金散
概述:内托千金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上(口父)咀。运用:若痛甚者,加乳香、没药。附注:方中金银花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五《治痘全书》卷十三方之内托千金散:组成:人参、白芍、甘草、当归、川芎、黄耆(炙)、厚朴、白芷、木香、桔梗、牛蒡子、地肤子、糯米、鸡汁。
-
江子
概述:江子为中药名,出自《瑞竹堂经验方》,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巴豆之别名。入胃、大肠经。1.治寒积停滞,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痰饮,水肿,腹水,癫痫,痴狂。化学成分:巴豆油中含巴豆醇二酯十余种,去氧巴豆醇三酯多种,以及巴豆酸(Tiglicacid)、巴豆油酸(Crotonicacid)、亚油酸、花生酸等的甘油酯。
-
青露散
处方:白及白蔹白薇白芷白鲜皮朴消青黛黄柏大黄天花粉青露叶(即芙蓉叶)老龙皮(即老松树皮)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五《青囊立效秘方》卷一:方名:青露散组成:生军1斤,芙蓉叶8两,川柏1斤,白薇8两,花粉1斤,青黛4两,陈皮4两,白及4两,生石膏1斤。主治:发背疽,一切恶疮。
-
炒胡芦巴
概述:炒胡芦巴为胡芦巴的炮制品。苦燥之性较生品稍缓,温肾作用略胜于生品,常用于肾虚冷胀。胡芦巴的性味与归经:胡芦巴味苦,性温。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盐胡芦巴可引药入肾,温补肾阳力专,常用于疝气疼痛,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如强阳保肾丸(《中国药典》)。
-
盐胡芦巴
概述:盐胡芦巴为胡芦巴的炮制品。胡芦巴的盐炙元代已有,见《瑞竹堂经验方》。盐胡芦巴可引药入肾,温补肾阳力专,常用于疝气疼痛,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如强阳保肾丸(《中国药典》)。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炒胡芦巴苦燥之性稍缓,温肾作用略胜于生品,常用于肾虚冷胀。
-
代灸膏
大附子一个(炮)、吴茱萸、桂皮、木香、蛇床子各半两,马蔺花一两(焙),右为细末,每用药半匙、白面半匙、生姜汁半盏,同煎成膏,摊于纸上,临卧贴脐,以油纸覆其上,绵衣系之,自夜至明乃去。《普济方》卷二四三:组成:南星1两,半夏1两,白芷1两,川乌1两,川椒1两,白及1两,马蔺子1两,乳香3钱,没药3钱(另研)。
-
八珍汤/八珍散
《瑞竹堂经验方》处方人参30g白术30g白茯苓30g当归30g川芎30g白芍药30g熟地黄30g炙甘草30g来源方论吴昆《医方考》卷3:“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
补气汤
《瑞竹堂经验方》卷一:补气汤:处方:黄耆90克(去芦,蜜水炙)人参甘草(炙)各15克麦门冬30克(汤浸,去心)苦桔梗(去芦,炒)30克制法:上药哎咀。主肺虚少气自汗。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引《肘后方》《兰室秘藏》卷中:组成:柴胡2分,升麻3分,黄耆8分,当归身2钱,炙甘草4钱,红花少许。用法用量:水煎服。
-
复春丸
主治:腰脚风湿劳损,手足麻痹,筋骨疼痛,不能屈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再与胡桃仁同研极细,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芩心丸
处方:黄芩心60克(枝条者,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制法:上药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治老年妇女血热妄行,经水不断,或经断复行者。主治:妇人49岁以后,天癸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仙坠痰丸
处方:皂角(无虫蛀者,去皮、弦,酥炙黄色,去子净)48克白矾36克(生用)黑牵牛500克(取头末120克)制法:上为细末,清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瑞竹堂方》卷二:方名:神仙坠痰丸组成:黑牵牛1斤(取头末4两),皂角(无虫蛀者,去皮弦,酥炙黄色,去子净)1两6钱,白矾1两2钱。痰饮诸病。
-
胜红丸
处方:三棱(醋炙)广茂(醋炙)青皮(去瓤,炒)陈皮(去白)干姜(炮)良姜枳实(去瓤,炒)白术(煨)萝卜子(炒,别研)各30克香附子60克(炒去毛)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主治:酒积不食,干呕不止,背胛连心痛,及两乳痛;主治:脾积气滞,胸满呕吐,大人酒积,妇人血积,小儿食积之体弱而积轻者。
-
咽喉碧玉散
别名:罗青散(《瑞竹堂经验方》卷五)、碧玉散(《卫生宝鉴》卷十一)。处方:青黛盆消蒲黄甘草末各30克制法:上药同研匀细。功能主治:治心肺积热上攻,咽喉肿痛闭塞,水浆不下,或生喉疖,重舌、木舌。若作丸,沙糖和丸,每30克作50丸,每服1丸,噙化,咽津亦得。
-
蒺藜根
《*辞典》:蒺藜根:出处:《纲目》拼音名:J L Gēn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根。化学成份:根和叶含皂甙,甙元有薯蓣皂甙元、芰脱皂甙元、绿莲皂甙元、罗斯考皂甙元。叶尚含山柰酚和多种山柰酚甙。全草含哈尔满和哈尔醇。功能主治:《瑞竹堂经验方》:治打动牙疼:蒺藜根为末,日日揩之。
-
兔血
《*辞典》:兔血:出处:《纲目》拼音名:T Xu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血。原形态:动物详兔肉条。性味:《纲目》:咸,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凉血、活血,解胎中热毒,催生易产。附方:治心气痛:腊兔血和茶末四两,乳香末二两。捣丸芡子大,每温醋化服一丸。(《瑞竹堂经验方》)摘录:《*辞典》
-
双美丸
概述:双美丸为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即《瑞竹堂经验方》卷三方记载的夜光丸的别名。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功能主治:主治肾虚血弱,风毒上攻眼目,视物昏花不明,久而渐变内障。
-
封脐艾
概述:封脐艾为灸法的一种。即用艾绒配上其他药物,共研细末,布包封脐上,再用熨斗熨之的方法。出《瑞竹堂经验方》:“封脐艾:治腰膝痛,脐腹冷痛,老人、弱人、妇人、小儿泄泻,又宜用之。《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瑞竹堂方》:方名:封脐艾组成:海艾1两,蛇床子1两,木鳖子2对(生用)。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匀。
-
柴前梅连散
处方:胡黄连柴胡前胡乌梅各9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骨蒸劳热,久而不痊。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童便200毫升,猪胆1枚,猪脊髓1条,韭根白1.5克,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玉机微义》卷九引《瑞竹堂经验方》
-
复春丹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复春丹:处方:杜仲(酥炒断丝)破故纸(酒浸一宿,用脂麻炒黄色)萆薢(酥炙黄)巴戟(去心)各30克沉香15克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腰腿疼痛。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食油腻之物,猪、羊血,绿豆粉,芫荽,浆水冷物。
-
剪草散
《瑞竹堂经验方》卷五:剪草散:处方:槿树皮240克剪草120克白及120克巴豆14个(连壳研)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顽癣延久不愈。摘录:《瑞竹堂方》卷五《医学入门》卷八:方名:剪草散组成:寒水石2钱,芜荑2钱,剪草1钱,枯矾1钱,吴萸1钱,黄柏1钱,苍术5分,厚朴5分,雄黄5分,蛇床3钱,轻粉1钱。
-
立马回疔丹
主治疔疮初起,失治误治,以致疔毒走散不住,走黄险恶症,顶不高突,根脚不收者;追出脓血疔根为效。《瑞竹堂经验方》卷五方之立马回疔丹:处方:金脚信1.5克蟾酥1.5克血竭1.5克朱砂1.5克轻粉龙脑麝香各0.3克没药1.5克金脚信半钱,蟾酥半钱,血竭半钱,朱砂半钱,轻粉,龙脑,麝香各1字,没药半钱。
-
迫风丹
别名:迫风丸(《寿世保元》卷九)。处方:何首乌荆芥穗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苦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白癜风。用法用量:用好肥皂角1.5千克(去皮、弦),子瓷器内熬为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50丸,空腹时用酒或茶送下。注意:服药期间,忌食一切动风之物。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五
-
四倍丸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鸡峰普济方》卷十二方之四倍丸:组成:白术4两,橘皮3两,半夏2两,木香1两。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盐汤或温酒送下。《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方之四倍丸:组成: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菟丝子(酒浸3宿,别捣)2两,萆薢(洗,焙)4两,牛膝(酒浸2宿,切,焙)8两。
-
夜光丸
别名: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卷七)。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三《医略十三篇》卷九:方名:夜光丸组成:酒炒常山3两,乌梅肉2钱,大块朱砂3钱,透明雄黄3钱,夜明砂5钱。盐汤亦可。《奇方类编》卷上:方名:夜光丸组成:当归、生地、牛膝、枳壳(炒)、菟丝饼、熟地、枸杞子、菊花、地骨皮、远志肉各等分。
-
羊脑
羊脑是淡粉红色且质地细嫩,烹调法通常是煎炒、切块油炸或磨成泥与奶油或牛奶混合。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附方①治小儿丹窟:绵羊脑子(生用),朴硝。(《瑞竹堂经验方》)②治足指肉刺:刺破,以新酒酢和羊脑涂之。(《古今录验方》)③治四肢骨碎,筋伤蹉跌:羊脑一两,胡桃脂、发灰、胡粉各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