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手
主治病症:下关穴主治牙关紧闭,牙关开合不利,下颌疼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炎,下颌关节脱位,咬肌痉挛,齿神经痛,齿痛,下颌关节炎,面痛,耳鸣,耳聋,耳痛,牙车脱臼,口噤 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脓,面瘫,口眼斜,口噤,眩晕,足跟痛等。1.5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耳区。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佛教著作。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佛教天台宗创始者陈隋间僧人智觊撰(一说由其弟子灌顶整理成书)。分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等10章。论述佛家修禅和觉悟的原则、方法、作用、意义。所述修禅法多与传统气功相通,且下手容易、弊端较少,故较有影响。
-
洗药外应散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方名:洗药外应散组成:羌活1两,独活1两,樟叶1两,石楠叶1两,藿香1两,藁本1两,大蓼1两,紫荆皮1两,杉木1两,白芷1两,荆芥1两,紫苏叶1两,苦参1两,花椒半两。主治:脚气。用法用量:上用水1斗,葱1握,煎至7分,置盆内,令病者以足用厚衣盖覆,熏蒸痛处;候温热可下手,令他人淋洗。
-
麻药法
麻药法即服用中药实施麻醉之办法。公元二世纪华佗曾用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方法进行过外科手术。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有:“颠扑损伤,骨肉疼痛,整顿不得,先用麻药服,待其不识痛处,方可下手。既要达到较理想的麻醉效果,又要防止过量以致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
隔纸灸
隔纸灸为间接灸的一种。《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二》:“用白表纸数重折之,于凉水内浸湿了,然后燃艾炷,仍沾些许雄黄末同燃。或艾炷子安在纸上,用火点着,随即放在舌头上正中为妙。下手灸人拿着一个铜匙头于患人口内上脬(腭),膈(隔)住艾烟,呼吸令患人如常。灸毕令患人吃蒸饼一小块压下。仍用秫米粥饮之。”
-
调心
调心气功术语。又称调神。即使精神意识调和均匀并减少其活动。是气功入手功夫的调身、调息、调心三调之一。《玄肤论·真息论》:“调心者,摄念归静,住坐卧行,常在腔子。”《丹经》又常有“下手先凝神”之说。具体方法,则可通过元神内敛、耳目内视内听,以达神与精气合一。
-
十指头
十指头经外穴别名。即十宣穴。《千金要方》:“脾风占候,声不出,或上下手,当灸十指头。”
-
外应散
《医方大成》卷五引欧阳康叔家传方:组成:石楠叶、矮樟叶、西江杉片、藿香、紫金皮、藁本、独活、大蓼、白芷、紫苏、羌活各等分。主治:脚气。用法用量:加大椒50-60粒,葱1握,用水2斗,煎7分,置盆内,令病者以足加其上,用厚衣盖覆、熏蒸痛处,候温热,可下手时,却令他人淋洗。制备方法:上锉碎。
-
神效松脂散
《嵩崖尊生》卷十:方名:神效松脂散组成:黄香12两。主治:一切疠风,并大麻风。每服3钱,空心滚黄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药禁忌:服药后其毒从大小二便而出,预先令人在空野之地,挖一深坑,如病毒行,解在坑内,俟毒行尽,即用土盖之,恐毒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