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药良劣鉴别法
《汉药良劣鉴别法》为书名。1册。日本·一色直太郎编于1929年。本书收载并介绍了200余种中药药材的有关炮制、鉴别等内容。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
经穴纂要
《经穴纂要》为书名。成书于日文化庚午年(1810年)。书中卷前列“骨度”;卷一-三为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经穴,根据中国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并绘图;卷四论内景脏腑;卷五为周身名位,诸穴异名及动脉等。其图形书中所绘诸图,则多参考西医的解剖图绘成。现有日刻本及《皇汉医学丛书》本。
-
伤寒论辑义
《伤寒论辑义》为伤寒著作。《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1年。作者采辑从成无己以下数十家的注释结合个人的心得,逐条阐析《伤寒论》原文。其原文则依宋·高保衡、林亿校订本,考核比较精详;方解部分除选注诠释外,并参考古今方书增补了一些效方,对读者颇有启发。建国后有排印本。
-
幼科证治大全
《幼科证治大全》为儿科著作。日本·下津寿泉撰。刊于1709年。书中引用中国医籍74种,比较扼要地介绍了小儿科106种病症的证治。本书不仅切于临床实用,而且具有文献研究价值。现有日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
刘泗桥
刘泗桥近代医家(?-1930年)。浙江镇海人。幼聪颖,后攻研医学,学成于沪上悬壶,技艺精娴。后任教于国医学院,并参与编辑《皇汉医学》,于近代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
伤寒论集成
《伤寒论集成》为伤寒著作。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计408条,又依《玉函经》补充了1条,共409条。解放后有排印本。现存日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
-
袖珍本草隽
《袖珍本草隽》药学著作。又名《本草隽》一卷。日本·伊豫平住撰。刊于1755年。本书共载常用药151种,不分类。每种均有释名、集解、选用、修治、气味、良毒及主治各项,内容简要。现存日刻本及《皇汉医学丛书》本。
-
古书医言
《古书医言》为医论著作。四卷。日本·吉益为则撰于1773年。本书集录汉以前38种中国古书中有关论医的内容,并加以评述。现存多种日抄本及《皇汉医学丛书》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医事启源
《医事启源》医史著作。主要介绍各种医学发明的起源历史。时值西洋医学开始在日本盛行,作者为了尊崇和提倡汉医而编写此书。书中特别提出西医的某些先进方法是导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其中包括解剖、化学制药(汞剂、制炼)、麻醉(蒙汗)、导尿、灌肠(唧简)引痘、刺络、酒剂等共二十事,提供了较重要的史料。
-
金匮要略述义
《金匮要略述义》金匮著作。又名《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简称《金匮述义》,《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作者鉴于其父丹波元简所撰《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采辑各家学说及阐述精义方面犹有缺漏,或有一定的局限性,遂将《金匮要略》原文,逐段进行注释。补充了赵以德、周杨俊、朱光被等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的心得体会予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