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痨病
定义:痨病(consumptivediseasephthisis)是指以骨蒸潮热,消瘦,盗汗,或可检出结核杆菌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为无头疽的一种。发生在环跳部的,叫附骨痰、环跳流痰;发生在足踝部的,叫穿拐痰、穿踝痰;名称虽异,但其病因、证候和治法及预后基本一致,统称为流痰。
-
胡慎柔
法名释住想。博通经史儒学,因患痨病,经查了吾治愈,遂随查氏习医十余年,颇有所获,后由查氏荐之于名医周慎斋继续深造,留心摘录周氏临证经验,归里行医,疗效较著,且好施舍,故而清贫。临终前将手札及生平著述授与石震,由石氏订正刊刻,名《慎柔五书》(1636年),其中主要包括对痨病(肺结核等)的治疗和论述。
-
蓑草根
春、夏采收,晒干。总状花序密生淡黄褐色的绒毛,2~小穗长4.5~第一花雄性或中性,外稃透明膜质,内稃较外稃稍短或退化;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上。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行气破血,治妇女痨病经停及潮热。附方:治痨病经停:蓑草根二两,红子根一斤,红藤四两,小血藤根一两,茜草根二两,百节藕四两。
-
崔丞相灸痨法
《崔丞相灸痨法》即《骨蒸病灸方》。《骨蒸病灸方》为书名。唐·崔知悌撰。专论骨蒸痨病的灸法。原书佚。《外台秘要》载其文,称《灸骨蒸方图》。《苏沈良方》称作《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崔丞相灸痨法》。
-
骨热疳痨
骨热疳痨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疳疾日久,肌肉消瘦,两脚纤细,无力行走,而伴有潮热。由疳热伤阴,骨髓被灼所致。治宜清热消疳,用青蒿鳖甲汤。
-
钓虫丸
处方:磁石(细研,生用)2两,硇砂(汤熬令熟)2两,龙骨3两,腻粉半两,麝香(取末)7两。功能主治:传尸痨病,痿羸,两脸常赤,咳嗽喘急,心胸满闷,四肢无力,梦与鬼交。用法用量:用线5-7寸长,一头系钱1文,一头穿药丸,令患者空心新水吞药丸,钱留在口外,候恶心时以手拽线,吐出药丸,其上有虫,急用油将虫炸死。
-
救痨杀虫丸
处方:鳖甲1斤(醋炙),茯苓5两,山药1斤,熟地1斤,白薇5两,沙参1斤,地骨皮1斤,人参2两,山茱萸1斤,白芥子5两,鳗鱼1斤。制法:煮熟鳗鱼,先将捣烂,各药为末,米饭为丸。功能主治:杀痨虫。用法用量:每日五更时服。摘录:《石室秘录》卷六
-
老鸭果
处方:老白鸭1只。制法:去毛,水洗净,用竹刀剖开,去肠肝肺,不见水,仍入内,再入龙眼肉49个,桃仁10个,莲肉1两5钱,贝母5钱,线缝紧密。功能主治:痨病痰嗽。用法用量:用新砂锅1个,陈酒1斤,童便2斤,甜水1斤,煮极烂熟,先用肚内果子鸭汤,随用鸭肉,可下饭。至重者4-5服痊愈。摘录:《仙拈集》卷二引王永光方
-
孙真人透骨小灵丹
《摄生众妙方》卷八:组成:蟾酥5钱,雄黄1钱,硇砂1钱,轻粉5分,血竭5分,辰砂5分,麝香少许。主治:诸般痨病,积气疔疮,三十六疔,七十二黄,诸寒。用葱3枝,开孔入药于内,纸捲慢火烧,热酒送下;小儿诸病,用金、银研,凉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乳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
灸二十二种骨蒸法
《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出自《骨蒸病灸方》。《骨蒸病灸方》为书名。唐·崔知悌撰。专论骨蒸痨病的灸法。原书佚。《外台秘要》载其文,称《灸骨蒸方图》。《苏沈良方》称作《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崔丞相灸痨法》。
-
骨蒸病灸方
《骨蒸病灸方》为书名。唐·崔知悌撰。专论骨蒸痨病的灸法。原书佚。《外台秘要》载其文,称《灸骨蒸方图》。《苏沈良方》称作《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崔丞相灸痨法》。
-
饮伤
饮伤病因病理学名。系干血痨病因之一。嗜饮无度,酒浆湿热滞留脾胃,郁久化热伤阴,又脾胃受伤,气血化生不足,久则干血内结,成为干血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丸主之。”
-
童痨
童痨病证名。吴道源《女科切要》:“室女经水既通,而至期复又不来者,面黄肌瘦,内热,是童痨。”参见室女经闭成劳条。
-
痧痨
痧痨病证名。出《幼科金针》。麻疹后久咳不止,肌肉消瘦,热留不退,发枯毛竖;如病情迁延不愈,则见睡时露睛,口鼻气冷,气足厥逆等阳虚证候。多由病儿胎禀不足,麻毒深重,热久伤津所致。治宜先清热活血,如柴胡四物汤;热退后,宜生津养液,如养胃汤;阳虚者,宜温中回阳,如参附汤之类。
-
罗止园
罗止园(1879-1953年)近代医学家、画家。1949年后曾参与组织北京中医学会。临证中西法并用。研究伤寒有得,尝谓中医伤寒系广义之伤寒,当合治伤寒、温病于一炉,撰有《新伤寒证治庸言》四卷(1946年)。另著有《肺痨病自疗法》、《麻疹须知》、《桐xx集》、《实验药物学》等,遗稿有《结核证治发凡》、《骨结核实验谈》。
-
蒋希曾
蒋希曾清代医家。泉塘(今湖南临湘)人。同治元年(1862年)其母病故,伤痛于母病之不治,乃改习医,数年后有成。故取临证中阴阳虚实易于混淆者,及其他疑似之证,详加辨析,编成《医验辨似》二卷(1896年),共列“伏暑似虚劳证”、“阳虚似外感证”、“产后受风似虚脱证”等疑似证32条,辨析详明,颇有助于临床诊断。
-
疳痨
疳痨病证名。出《颅囟经》。属肺疳重证。症见面色(白光)白,骨蒸潮热,午后两颧发赤,精神疲倦,时有干咳或咽痛,睡中盗汗等。《育婴秘诀》:“儿童十六岁以下,其病为疳;疳、痨皆气血虚惫,乃脾胃受病之所致。”今对新生儿普遍接种卡介苗,婴幼儿结核已很少见。治宜益气育阴,补肺养脾,选用沙参麦冬汤及鳖甲散加减。
-
疮痨
疮痨病名。①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蜣螂蛀。类似指骨结核。参见蜣螂蛀条。②指因久患疮疡致使人体正气虚衰,出现痨损症状者,俗名疮痨。
-
灸骨蒸方图
《灸骨蒸方图》为书名。即《骨蒸病灸方》。《骨蒸病灸方》为书名。唐·崔知悌撰。专论骨蒸痨病的灸法。原书佚。《外台秘要》载其文,称《灸骨蒸方图》。《苏沈良方》称作《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崔丞相灸痨法》。
-
虚痨
虚痨病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虚劳。详该条。
-
Abadie氏综合征
概述:Abadie氏综合征指脊髓痨(一种实质性梅毒)患进跟腱之压痛觉减退或消失。此征与脊髓痨其他症状的关系如下:(一)此征与跟腱之闪电样疼痛不一定同时出现,与下肢浅感觉障碍无关;(三)挤压腓肠肌引起的压痛觉仍保存。此综合征偶见于癔病和脊髓压迫征,但这两种疾病尚有其他部位之痛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