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虚阳上浮眩晕
虚阳上浮眩晕病证名。命门真火不足,虚阳上浮所致的眩晕。《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真阳不足,虚阳上浮,亦令人头目冒眩之症,此命门真火不足,而为虚阳上浮眩晕之症也。”治宜温补肾阳,用八味肾气丸等方。详见火冲眩晕、阳虚眩晕等条。
-
乳缩症
乳缩症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收缩内陷之症。多因乳头属肝,肝经受寒,气敛不舒,故至乳头收缩肉里。治宜温经暖肝。方用暖肝煎。
-
白脓疳痢
白脓疳痢为病证名。出《颅囟经》。指疳痢伴有腹痛,痢下白色,或青蓝色黏液的症状。治宜温中止痢之剂。
-
冷泻
冷泻病证名。外受风寒或内伤生冷所致的暴泻。《医学传灯》:“冷泻者,鼻吸风寒之气,口食生冷之物,皆能作泻,此暴病也。”治宜温中止泻,用香砂理中汤。参见寒泄、寒泻条。
-
四肢拘挛
四肢拘挛为症状名。感受风邪而致的四肢拘挛症状。《太平圣惠方》:“夫小儿肌肉嫩弱,易于伤风。风冷中于肌腠,入于经络,搏于筋脉,筋脉得冷则急,故四肢拘挛也。”治宜温经疏风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