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瘦
中医·消瘦:消瘦为症状名。指肌肉瘦削,缺少体脂的表现。西医·消瘦:消瘦(wasting)是指儿童身高(身长)别体重的Z评分-2。消瘦是“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之一,属即时性营养不良,起因于现时性的膳食蛋白质一能量摄入不足,导致体重指数(BMI)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BMI界值范围。
-
WS/T 456—2014 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
本标准适用于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筛查,不包括营养过剩,亦不包括其他特异性的维生素、矿物质缺乏性营养不良。4营养不良筛查方法:4.1分年龄身高筛查生长迟缓界值范围:6岁~营养不良检出率很低的地区、群体,可将“生长迟缓”“轻度消瘦”“中重度消瘦”三部分合计,只报告“营养不良”率(%)。
-
小儿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蛋白质及(或)总热量长期不足所引起,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影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生长发育停滞、脏器和免疫功能低下等。3.常伴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性水肿。
-
太子金颗粒
太子金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太子金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积增食。1.5袋,一日3~4.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及腹胀重、腹泻次数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肾胚胎瘤
概述:肾胚胎瘤又称肾母细胞瘤或Wilm’s瘤,是幼儿时的腹内常见肿瘤。诊断:幼儿腹部发现包块,短期内明显增大,首先应考虑到肾胚胎瘤。B超、CT扫描检查可明确肿块与肾脏关系及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这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治疗:肾胚胎瘤也和肾癌一样,一经确诊,应尽早经腹作肾切除术。或长春新硷40~
-
瘿气·阴虚阳亢证
定义:瘿气·阴虚阳亢证(goiterqiwithpatternofyindeficiencyandyanghyperactivity)是指阴虚阳亢,以消瘦乏力,腰膝酸软,耳鸣目涩、月经稀少或闭经,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瘿气证候。关于瘿气:瘿气(goiterqihyperthyreosis)是指以颈前肿大,善饥消瘦,急躁心悸,畏热多汗,手颤,眼突等为主要表现的瘿。
-
小儿羸瘦
小儿羸瘦(羸音léi雷)为病证名。指小儿形体消瘦,体质羸弱。小儿脾胃脆弱,易虚易实,如果喂养不当,或患泻痢等症,损伤脾胃功能,使之食欲不佳,甚至不能饮食,影响气血生化,肌肤得不到营养,则可渐至体羸而消瘦。《诸病源候论》:“夹热者,即温壮身热,肌肉微黄;挟冷者,用益黄散;冷热既除,则用参苓白术散调之。
-
CP
Chlorpromazine(氯丙嗪):氯丙嗪(Chlorpromazine)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可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安定、镇静、抗精神病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躁狂抑郁症、冲动暴力行为和重症焦虑不安的短程治疗。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脂肪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胰腺功能不全的症候。
-
脾损
脾损病证名。五脏虚损之一。《难经·十四难》:“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又曰:“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寒温。”虞庶注谓:“脾化水谷以生气血。治宜健脾益气,宜四君子汤(或加谷麦芽、神曲、鸡内金等药),沈金鳌主张用十全大补汤。(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八)参见虚损条。
-
儿脾醒颗粒
儿脾醒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儿脾醒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引起的小儿厌食,大便稀溏,消瘦体弱。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是由幽门梗阻是由于幽门附近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瘢痕挛缩所致。临床突出的症状是严重的呕吐,为隔餐宿食,不含胆汁,可导致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慢性病人可有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皮肤乾燥松驰等。胃酸较低且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者,可作单纯胃空肠吻合术。
-
小儿扶脾颗粒
小儿扶脾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小儿扶脾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薏芽健脾凝胶
薏芽健脾凝胶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薏芽健脾凝胶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化湿消滞。用于小儿厌食症所见面色萎黄,消瘦神疲,纳差腹胀,腹泻便溏。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脾疳
概述:脾疳(spleengandisease)为病证名。是指以腹胀肚大,水谷不消,泄下酸臭,或嗜食异物,面色黄,身热,困倦喜卧,纳呆消瘦,兼见吐泻,或夹有蛔虫为主要表现的疳证。五疳之一。又名肥疳、食疳、奶疳。是疳疾中的最基本证候。病因病机:由脾经蕴郁湿热所致。辨证论治:治以攻积杀虫为主,用集圣丸(方见肝疳条);
-
舌岩·气阴两虚证
定义:舌岩·气阴两虚证(lingualcarcinomawithqi-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阴两虚,以舌体肿块破溃,肉芽不鲜,渗流较多血水,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可伴低热。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舌岩证候。伴饮食难下,身体消瘦,面色无华;《尤氏喉科秘书·舌菌》:“舌菌,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
-
痟瘦
痟瘦即“消瘦”。肌体消减瘦弱。《灵枢·经水》:“若失度之人,痟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
-
榛子
榛子Filbert(Corylusmaxima)榛子为桦木科植物棒、毛榛、华棒、滇棒、川棒、的种仁,它果形似栗子,外壳坚硬,果仁肥白而圆,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食品,有“坚果之王”的称呼;2.它的维生素E含量高达36%,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润泽肌肤的功效;
-
灸痨
灸痨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资生经》。主治虚劳盗汗、咳嗽、咳吐脓血、面黄消瘦、神疲乏力等。一般艾炷灸3~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列作经外穴,名灸痨。即以足中趾尖经足心至腘窝横纹之长为度,自鼻尖向后沿正中线量至脊背尽处标点,此点旁开半口寸处是穴。或艾条灸5-15分钟。
-
形瘦过期经行
形瘦过期经行病证名。见《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指形体消瘦之妇女患经行错后病。多因气血不足,形体消瘦,胞脉血虚不能按时而至,而致经行错后。或因脾胃虚弱食少者,亦导致气少血衰而过期经行。气血不足者宜大补气血,用十全大补汤;脾胃素弱者,宜健脾益气养血为治,方用异功散合芎归汤,兼服地黄丸。
-
鲑鱼
鲑鱼的营养价值1.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所含的Ω-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有增强脑功能、防治老年痴呆和预防视力减退的功效;可治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3.大马哈鱼也是西餐常用鱼之一,其鱼籽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用来制作红鱼籽。
-
结核性颅骨骨髓炎
结核性颅骨骨髓炎是指颅骨内结核桿菌感染产生的一种炎症。3.头部有慢性脓性窦道。用药原则1.单独颅骨结核,选用链酶素,异烟胼及对氨基水杨酸三联或异烟胼,乙胺丁醇及利福平三联或单独口服利福平治疗,疗程6个月以上。3.全身状况差者,可输全血,20%人体血清白蛋白。3.需t解颅内情况者则加做头部CT检查。
-
枳壳地骨皮散
《不居集》下集卷一:方名:枳壳地骨皮散组成:地骨皮、秦艽、柴胡、枳壳、知母、当归、鳖甲、乌梅1个,桃柳头7个,生姜3片。主治:风劳骨蒸壮热,肌内消瘦,少力多困,盗汗者。附注:方中地骨皮、秦艽、柴胡、枳壳、知母、当归、鳖甲用量原缺。
-
益气养脾汤
《点点经》卷二:方名:益气养脾汤组成:黄耆2钱,白术1钱,条参1钱半,当归1钱半,玉竹1钱半,茯苓1钱半,生地1钱半,陈皮1钱半,薄荷1钱半,红花5分,地榆5分,甘葛2钱,甘草3分。主治:酒毒伤肺,大肠下血,饮食减少,人渐消瘦,后脏红肿,疙瘩坚硬。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小儿胎发1团,烧灰存性,兑服。
-
清心滋肾汤
《医学正印》:方名:清心滋肾汤组成:当归(酒洗)1钱,白芍(酒炒)8分,橘红1钱,白术1钱,茯苓8分,远志肉(甘草汤制)6分,酸枣仁(炒,研末)1钱,麦冬(去心)1钱2分,元参1钱,枸杞子(研碎)1钱3分,杜仲(盐酒,炒)1钱2分。主治:形貌消瘦,神思困倦,口碎,小便黄赤。
-
五夺不可泻
五夺不可泻为针灸治疗原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五禁》。夺:指人体元气因病邪侵犯而受到严重损伤,以致出现大虚的证候。五夺,是指形体极度消瘦、大失血、大汗出、大泻痢和新产妇及产后大出血。在上述情况下,针灸时均不宜施行泻法。
-
小儿遗毒烂癍
小儿遗毒烂癍为病名,即遗毒。系胎儿感染父母梅疮遗毒所致。甚则毒攻九窍(眼、耳、口、鼻、前后阴),产生烂癍,皮肉损坏。轻者,婴儿生后,形体消瘦,颜面枯槁,头骨坑陷,皮肤出现黯红癍点,或发生烂癍。治疗,重者内服搜风解毒汤,外用鹅黄散调敷;破烂者用蜜炙黄柏末撒布。轻者内服土茯苓汤。即先天性梅毒。
-
破䐃脱肉
破䐃脱肉为症状名。是指肌肉极度消瘦,肢体上本该看到的肌肉隆起完全消失的表现。为脾气衰败之象。可见于久病后期,恶液质病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破䐃脱肉,目眶陷。”
-
单腹胀大
单腹胀大为症状名。指腹部膨隆胀满而躯体四肢皆消瘦的表现。
-
阴虚动血证
阴虚动血证为证候名。指阴液亏虚,虚热迫血妄行,以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阴虚动风证
阴虚动风证为证候名。指肝阴亏虚,筋脉失养而动风,以头晕目眩,肢体发麻,或手足蠕动、震颤,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内燥证
内燥证为证候名。指阴血津液亏损,机体失却濡润,以形体消瘦,皮肤干燥瘙痒,毛发枯稿,口鼻咽喉干燥,大便燥结,舌红无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证候。
-
肺肾阴虚证
肺肾阴虚证为证候名。指肺肾阴液亏虚,虚热内扰,以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或干咳短气,咽干或声嘶,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消瘦,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证候。
-
液脱证
液脱证为证候名。指津液亏虚之甚者,以形体消瘦,口唇焦裂,皮肤枯瘪,眼眶凹陷,关节不利,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干无津,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血热动风证
血热动风证为证候名。指热入血分,耗损阴血,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以手足蠕动或瘈疭,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齿干唇裂,舌绛无苔,脉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痰饮·脾阳虚证
痰饮·脾阳虚证(phlegm-fluidretentionwithsyndromeofspleenyangdeficiency)是指脾阳不足,痰饮内停,以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苔白滑,脉弦细滑等为常见症的痰饮证候。
-
遗尿·心肾阴虚证
遗尿·心肾阴虚证(enuresiswithsyndromeofyindeficiencyofheartandkidney)是指心肾阴虚,虚火内生,以睡中遗尿,或尿不禁,精神不振,形体消瘦,夜寐不佳,心烦而溲频淋漓,舌尖有红刺,苔薄,脉沉细而数等为常见症的遗尿证候。
-
下消·瘀血闭阻证
下消·瘀血闭阻证(lowerconsumptionwithsyndromeofblockadeofstaticblood)是指瘀血阻滞,气化失司,以口干尿多,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身体麻木或刺痛,入夜尤甚,或肌肤甲错,唇紫不华,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少苔,脉沉涩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
-
庄氏紫金丸
概述:庄氏紫金丸为方剂名,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即《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引庄氏方记载的紫金丸。组成:蝎尾三十个,犀角末、银朱、朱砂各一钱。小儿惊积体热,困重,目不开,用黄连、甘草、桃仁、薄荷煎汤化铅粉一字许送下,每服一至三丸。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因惊积聚,黏滑毒物在脾胃,屡药不下,变成虚中积。
-
经行吐衄·肺肾阴虚证
经行吐衄·肺肾阴虚证(menstrualhematemesisand/orepistaxiswithsyndromeofyindeficiencyoflungandkidney)是指素体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经行后阴虚更甚,虚火内炽,损伤肺络,以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暗红,月行先期、量少,平素可有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或干咳短气,咽干或声嘶,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消瘦
-
不孕症·肝肾阴虚证
不孕症·肝肾阴虚证(infertilitywithsyndromeofyindeficiencyofliverandkidney)是指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冲任空虚,不能受精成孕,以婚久不孕,平素月经不调,甚或月经停闭,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肌肤失润,阴中干涩,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为常见症的不孕症证候。
-
小儿泄泻·脾虚证
小儿泄泻·脾虚证(infantilediarrheawithspleendeficiencysyndrome)是指脾气虚弱,运化失职,以大便稀溏,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多于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时重时轻,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细为常见症的小儿泄泻。
-
小儿泄泻·气阴两虚证
小儿泄泻·气阴两虚证(infantilediarrhea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qiandyin)是指泄泻过度,热甚津伤,以泻下稀水,次数频多,眼眶、囟门凹陷,甚则腹凹如舟,皮肤干燥,神疲乏力,消瘦,心烦,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赤,甚则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小儿泄泻证候。
-
小儿瘀血痫
小儿瘀血痫(staticbloodepilepsy)是指以曾有外伤史或产伤史,发作时头晕昏仆,四肢抽搐,大便干结,形体消瘦,肌肤枯燥,面色青紫,口唇发绀,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小儿癫痫证候。
-
奶癣·风热留恋证
奶癣·风热留恋证(infantileeczemawithsyndromeoflingeringwind-heat)是指风热相搏,邪恋肌肤,以形体消瘦,病损皮肤潮红干燥,或见红色丘疹,烦躁瘙痒,搔之起屑而无渗液,反复发作为常见症的奶癣证候。
-
肉瘿·气阴两虚证
定义:肉瘿·气阴两虚证(fleshgoiterwithqi-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阴两虚,以局部症状同上,性情急躁,易怒,怕热,易汗,口苦,心悸,失眠,多梦,手颤,善食,消瘦,月经不调。舌质红,舌苔薄,脉弦为常见症的肉瘿证候。肉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瘤或囊肿,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病。
-
骨瘤·脾肾两虚证
定义:骨瘤·脾肾两虚证(bonetumorwithspleen-kidneydeficiencypattern)是指脾肾两虚,以肿块坚硬、疼痛绵绵不休,可伴低热,面色苍白、无华,倦怠乏力,纳差,消瘦,动则汗出,大便稀溏,腹胀,或有全身水肿、尿少,或肿块局部溃破、流血水不止,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为肿瘤性疾病。
-
锐疽·气阴两虚证
定义:锐疽·气阴两虚证(pilonidaldiseasewithqi-yindeficiencypattern)是指病程日久,气阴两虚,以肿块溃破,经久不愈,流液清稀,伴有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舌质嫩红,舌苔薄,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锐疽证候。出《黄帝内经灵枢·痈疽》。即鹳口疽(《外科正宗》卷四),又称尾闾发(《疡科心得集》卷中)。
-
虚中夹实
如干血痨病人有消瘦、肌肤枯糙、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等虚证,且兼有经闭、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沉弦等血瘀实候。虚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表现为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退,可见各种虚弱不足的证候。
-
形瘦血热经闭
形瘦血热经闭病证名。见《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多因形体消瘦者多阴虚血亏,血虚生热,阴火内烁,冲任内伤,血少而涩滞不行。治宜补血滋阴,方用人参四物汤(人参、当归、川芎、生地、白芍、知母、麦门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兼地黄丸。
-
形瘦血瘀经闭
形瘦血瘀经闭病证名。见《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妇女形体消瘦,每多热多郁,血少气虚,多热则血稠而行滞,气郁则血凝成瘀,瘀血阻滞胞脉,则经闭不行。症见形体消瘦,月水不通,胸闷不舒等。治宜清热养血调经,佐以开郁,方用芩连四物汤合开郁二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