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灵胎医学全书
《徐灵胎医学全书》为中医综合性著作。清·徐大椿撰。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女科医案
《徐灵胎医学全书》为书名,清·徐大椿撰,16种。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概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为中药学著作。一卷。清·徐大椿撰。刊于1736年。主要内容:本书选辑《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药物100种,结合临床加以简要的注释。现存版本:现有《徐灵胎医学全书》等刊本。
-
六经病解
《六经病解》为书名。清·徐大椿撰。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徐大椿
简介:徐大椿(1693~前后行医五十年,经验丰富,曾两次被召入京为皇室治病。另外还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慎疾刍言》、《兰台轨范》等,并曾对《外科正宗》、《临证指南》等书加以评定。在医疗上反对滥用峻补辛热药剂的时风,主张医生必通药性等。
-
舌鉴总论
《舌鉴总论》为舌诊著作。原题清·徐大椿撰。简述白、黄、黑、灰、红、霉酱、紫蓝等舌的病理及治法,并附妊娠伤寒舌,是一篇专谈舌诊的论文。有的刊本附有舌鉴图。现有《徐灵胎医学全书》等刊本。
-
脉诀启悟注释
《脉诀启悟注释》脉学著作。简称《脉诀启悟》。本书首论诊法,次分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8脉,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盖摘录《诊宗三昧》之语)作为总结。本书刊入《徐灵胎医学全书》及《徐灵胎医略六书》,后者并附“经络诊视图。”
-
林祖庚
学医时间:1952年从医时间:1957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张锡纯、王清任、徐灵胎。“中药麻醉镇痛新药祖师麻甲素临床应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历代中医名家治疗经验电子计算机检索”课题获199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疮疡证治》一书于1991年参加国际图书汇展获“优秀图书奖”。
-
舌鉴图
《舌鉴图》为《舌鉴总论》的附录。《舌鉴总论》为舌诊著作。原题清·徐大椿撰。作者简述白、黄、黑、灰、红、霉酱、紫、蓝等舌的病理及治法,并附妊娠伤寒舌,是一部专谈舌诊的论著。有的刊本附有舌鉴图。现有《徐灵胎医学全书》等刊本。
-
伤寒约编
《伤寒约编》为《徐灵胎医学全书》之一。清·徐大椿撰。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杂病源
《杂病源》为《徐灵胎医学全书》系列丛书之一。清·徐大椿撰。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刍言》、《内经诠释》、《洄溪脉学》、《脉诀启悟注释》、《六经病解》、《伤寒约编》、《舌鉴总论》、《杂病源》、《女科医案》。
-
洄溪脉学
《洄溪脉学》脉学著作。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谿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内容较之传统脉学有一些差异,又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颇能发挥己见。后编入《徐灵胎医学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