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下医
带下医古代对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医生的一种称谓。“带下医”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带下病发生于妇女,因此,带下医即指妇产科医生。
-
产科
为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产科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此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医学分为九科时,产科已成为一科,元丰改制后的九科中仍有产科的设置。元代产科中包括妇人杂病,实际上是妇产科。清初十一科中也设妇科,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后取消。
-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即《叶氏女科证治》。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妇科胎产百病
《妇科胎产百病》为妇产科著作。1卷。清代王之翰(崧甫)撰。撰年不详。此书选列各种妇女病证99条,详论其病因、证治和理法方药。末附妇科经效验方10余首。现有1912年石印本及复印本。
-
信水
信水妇产科名词。见《血证论》。即月经。详该条。
-
叶氏女科证治
《叶氏女科证治》为书名。又名《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托名清·叶桂撰,本书原作者及书名不详。1817年曾以《竹林女科》之名刊行,并有多种翻刻本。1913年鸿文书局将此书改叶氏之名石印,又有多种复印本。内容以妇产科治疗方剂为主,论述很少。
-
阎纯玺
阎纯玺清代医家。字诚斋。上谷(今河北宣化)人。博采方书,专攻妇产科,历三十余年,撰《胎产心法》三卷(1730年)。后经沈棪增订为《增订胎产心法》五卷(1935年)。
-
种玉
种玉妇产科名词。出《广嗣纪要》。即种子,指受孕。详该条。
-
郑春敷
郑春敷南宋医家。世医。早年习读妇产科诸书,集诸家之善,抄传世验方,隆兴三年(1165年)撰成《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两卷。其后裔仲饶,咸淳(1265-1274)年间为太医院监局兼翰林院提举。
-
女科要略
《女科要略》为妇产科著作。一卷。清·潘霨撰。刊于1877年。分调经、安胎、临产及产后四节。论述简要,内容比较切于实用。本书收入《韡园医学六种》中。
-
唐千顷
唐千顷清代医家。原名方淮,字桐园。上海(今属上海市)人。一作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曾入太学,好经术,兼精医学,尝参阅《达生编》、《绣阁保生书》、《医方考》等,撰成《大生要旨》(又名《妇婴宝鉴》)五卷(1762年)。为妇产科专书,流传较广。
-
胚
胚妇产科名词。指妊娠一月内的胎儿。《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
-
铁海棠花
《*辞典》:铁海棠花:出处:《全展选编 妇产科》拼音名:TiěHǎiT nɡHuā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的花朵。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海棠条。功能主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铁海棠花十至十五朵,与瘦猪肉同蒸或水煎服。
-
扁鹊三豆饮
《妇产科学》处方赤豆1两,黑大豆1两,绿豆5钱,金银花5钱,生甘草1钱。功能主治先兆子痫。
-
乡村医生针灸指南
《乡村医生针灸指南》为书名。刘强编。2009年3月金盾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十三章,详细介绍了针灸的基础知识,还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
信期
信期妇产科名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一。指经期。详该条。
-
钟鸣
钟鸣妇产科名词。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子啼。详该条。
-
看产人
看产人妇产科名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是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
徐守贞
徐守贞明代医家。金川人。擅治妇产科疾患,撰有《胎产》(一名《徐氏胎产》)一书。该书将胎产病分为三类,附以杂病,所用方药易求,收效甚验。现存于道藏医书《急救仙方》中。
-
蟾皮片
处方:干蟾皮1两。制法:上为细末;或轧成片剂,每片1分。功能主治:血虚肝旺之外阴白斑症。用法用量:每服5片,日2次;或水泛为丸,每日1钱,分2次化服。摘录:《妇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