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氏幼科七种
《许氏幼科七种》为儿科丛书。清·许豫和撰。刊于1785年。七种中除《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为明代翁仲仁原作、由作者注释外,其他有《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篇》、《小儿诸热辨》及《橡村治验》六种均为作者本人在小儿科方面的临床经验心得、医话或医案。现存清刻本及石印本。
-
小儿诸热辨
《小儿诸热辨》为书名,清·许豫和撰,收录于《许氏幼科七种》。刊于1785年。七种中除《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为明代翁仲仁原作、由作者注释外,其他有《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篇》、《小儿诸热辨》及《橡村治验》六种均为作者本人在小儿科方面的临床经验心得、医话或医案。
-
哑惊
哑惊病证名。惊风之一。《许氏幼科七种》:小儿惊风发搐“壮热痰涌,抽掣无声者,俗名哑惊。”用羚羊钩藤汤、琥珀抱龙丸。
-
许宣治
许宣治即许豫和。)为清代医家。字宣治,号橡村。安徽歙县人。曾专心研究痘疹多年,采集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证,撰有《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编》、《小儿诸热辨》、《橡村治验》等书,合称《许氏幼科七种》(刊于1785)。
-
许橡村
许橡村即许豫和。)为清代医家。字宣治,号橡村。安徽歙县人。曾专心研究痘疹多年,采集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证,撰有《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编》、《小儿诸热辨》、《橡村治验》等书,合称《许氏幼科七种》(刊于1785)。
-
响惊
响惊病证名。惊风之一。《许氏幼科七种》:小儿惊风发抽“发热目窜,忽然抽掣啼叫者,俗名响惊。”治宜清热化痰熄风,用《怡堂散记》方(连翘、赤芍药、炒山栀、天麻、钩藤勾、橘红、半夏、代赭石、茯苓、甘草)。
-
许豫和
许豫和(1737~)为清代医家。字宣治,号橡村。安徽歙县人。曾专心研究痘疹多年,采集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证,撰有《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编》、《小儿诸热辨》、《橡村治验》等书,合称《许氏幼科七种》(刊于1785)。
-
黄土稻花汤
处方:黄土(纯黄无杂色者)1两,稻花1合(捣熟入药),人参5分,乌梅肉5分,广橘皮4分,半夏(姜汁拌)5分,茯苓7分,甘草2分。功能主治:暑风吐泻,将成慢惊。用法用量:新汲水搅黄土,澄清煎药,汤熟,入稻花,再煎数沸,温服。各家论述:黄土、稻花养胃之神品也;人参佐之,以益胃中元气;橘皮、半夏助之以宣布也。
-
姜苏饮
处方:生姜、橘皮、苏叶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面青唇暗,振栗指冷,或皮肤粟生,或吐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许氏幼科七种·热辨》《许氏幼科七种 热辨》:方名:姜苏饮组成:生姜、橘皮、苏叶各等分。主治:小儿面青唇暗,振慄指冷,或皮肤粟生,或吐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