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科
三科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总称。隋代时医学开始分为三科。即医、按摩、咒禁。医科和咒禁科均设有博士二人,按摩科设有按摩师。隋代的针灸教学也统归由医博士来担任,到唐代,针科从医科中独立出来,因而医学分为四科。
-
咽喉科
咽喉科为古代医学分科名,又名喉科、喉咙科、咽喉口齿科,是治疗咽喉疾病的医学专科。唐代,咽喉科的内容归入耳目口齿科中,宋代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始将咽喉独立作为一科,当时医学分十三科。在此前后,咽喉都与口齿并为口齿咽喉科。元、明时期医学分十三科,咽喉科独成一科。
-
许学文
许学文为明代医家。安徽合肥人。精通医术,尤其长于痘疹科。活人甚众。著有《痘科约旨》、《保赤正脉》二书,均佚。另有《孙真人宝训》,未见行世。
-
接骨手法
接骨手法骨伤科治法之一。指医者用手之动作,使骨折、脱臼及软组织损伤复原之方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正骨手法。详见该条。
-
疮疡科
疮疡科明、清时期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其中疮疡独成一科,清代沿袭,也设有此科。疮疡科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疮等疾病。参见十三科条。
-
百合目
百合目(Liliales)包括百合科(狭义)、延龄草科(Trilliaceae)、菝葜科等10科。在单子叶植物中,该目是嚮虫媒方嚮演化的一大分支。
-
许思文
许思文(19世纪)为清代医家。字隽臣。安徽歙县人。为许佐延之子,承父学,亦精于医术,撰有《喉科详略》、《幼科简便良方》、《妇科阐微》等书,未见刊行。
-
许隽臣
许隽臣即许思文。许思文(19世纪)为清代医家。字隽臣。安徽歙县人。为许佐延之子,承父学,亦精于医术,撰有《喉科详略》、《幼科简便良方》、《妇科阐微》等书,未见刊行。
-
郑启寿
郑启寿清代医家。字卜年。浙江鄞县人。生活于19世纪初。据传得高僧秘传,以麻疹科行于宁波、台州一带,成数十年。著有《郑氏瘄略》(或称《瘄略》),据考此书即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
少小科
少小科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少小科即幼科的别称,专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小儿科。少小科最早在唐代已独立成科,学生修业五年。到宋代,小儿科称为小方脉,此后一直沿袭至清末。
-
踹地生
踹地生产科名词。见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五。即倒产。详该条。
-
花地钱科
中文名花地钱科拼音名huadiqianke拉丁名Corsiniaceae
-
女科证治约旨
《女科证治约旨》为书名,为《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丛书系列之一。《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为丛书名,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多为《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
-
女科医案选粹
《女科医案选粹》为书名,为《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丛书系列之一。《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为丛书名,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多为《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