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石
针石即石针,通称砭石。是古时用以切割皮肤,排脓放血的一种医疗工具。《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针石为古代针刺工具名。又名箴石。《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王冰注:“夫卫气留满,以针泻之;结聚脓血,石而破之。
-
祝由
祝由祝说病由。古代以祝祷方法治病的名称。《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王冰注:“无假毒药,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属巫医一类。现代研究认为,祝由法具有一定的心理疗法作用。
-
石
3.用石针砭刺;5.脉象的一种;《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砭石石针·石:石指石针。《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黄帝内经灵枢·天年》:“其肉不实,数中风寒。”
-
石针
石针即针石。《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为刺病。”通称砭石。是古时用以切割皮肤,排脓放血的一种医疗工具。《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
镵石
镵石为古代石制针具名。《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镵石,针艾治其外也。”《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医疗工具逐渐被金属针具取代。
-
良药
良药中药学名词。质量优良、疗效较好的药物。《素问·汤液醪醴论》:“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
-
风注
风注为病名。为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风注候》:“注之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也。风注之状,皮肤游易往来,痛无常处是也。由体虚受风邪,邪气客于荣卫,随气行游,故谓风注。”治用烫熨、针石、导引等法,或服白术散等方。
-
风疰
1.《经效产宝》卷中:“产后中风,腰背强直,时时反张,名风疰。”此病不宜当真中风治,可用华佗愈风散(荆芥穗一味,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以鼻饲投药)。2.风疰为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九注之一。由体虚受风邪,邪气客于荣卫,随气行游,故谓风注。”治用烫熨、针石、导引等法,或服白术散等方。
-
恶
《素问·五脏别论》:“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参“恶风”、“恶寒”。《灵枢·五色》:“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灵枢·九针十二原》:“迎而夺之,恶得无虚?”《素问·脉要精微论》:“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民病咳逆…
-
𥐗石
《集(音员)》:“ ,同砭字。从巳不从已。”《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医疗工具逐渐被金属针具取代。
-
涪翁
涪翁为东汉初年针灸家。名姓履贯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载:行医民间,见人有疾,时下针石,应时而效。后将其术传于弟子程高,程高再传郭玉,均为当时针灸名医。所著《针经》《诊脉法》,均佚。涪翁因常钓鱼于涪水(今属四川),被视为“乞食人间”,故称涪翁。遇有疾者,即下针石,辄应时而效。
-
砭石
《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晋·廓璞注:“箴石,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金属针具即从砭石发展而来,《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
箴石
概述:箴石:1.针形砭石;《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砭石分指针与砭石·箴石:箴石为针与石的合称。《汉书·艺文志》医经下颜师古注:“箴,所以刺病也;
-
痃癖
痃癖病名。脐腹偏侧或胁肋部时有筋脉攻撑急痛的病症。《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夫痃癖者,本因邪冷之气积聚而生也。治宜活血理气。散积破结,用桃仁丸、槟榔子丸、半夏汤等方。若冷则痛发,宜祛寒散结,用葱白散,再服鸡鸣丸;若胁腹作痛,肝脾失和,宜疏肝和脾,祛瘀散结用木香顺气散去苍术,加郁金、延胡。
-
砭
《说文解字》:“砭,以石刺病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砭石以针刺治病·砭:砭指以针刺治病。《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帝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伸、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
-
治病
治病即治疗疾病。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采用各种医疗措施消除疾病,使病人恢复并保持心身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移精变气论》:“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
程高
程高为东汉针灸家。参见涪翁、郭玉:涪翁为东汉初年针灸家。据《后汉书·郭玉传》载:行医民间,见人有疾,时下针石,应时而效。所著《针经》《诊脉法》,均佚。郭玉为东汉时期针灸学家。官至太医丞。认为给贵族治病难愈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人不听医嘱,自作主张,好逸恶劳,不知调养,筋骨柔弱和不能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