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眩
出《灵枢·卫气》。《丹溪心法·头眩》:“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医学从众录·眩晕》:“眩,昏乱旋转也。”②指眼前发黑,视物黑暗,《伤寒明理论·头眩》:“眩为眼黑。”《证治汇补·眩晕章》:“眩者言视物皆黑。”
-
眩冒
眩冒证名。目眩头晕,甚至昏厥之证。眩,眼前发黑;冒,头觉昏蒙,甚至昏厥。出《素问·玉机真藏论》。《伤寒明理论·头眩》:“眩为眼黑”,“冒为蒙冒之冒,世谓之昏迷者是矣。”《医学入门》卷五:“头眩…见于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脑缺血,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参见眩晕条。
-
冒眩
冒眩证名。即眩晕。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医学入门》卷五:“头眩……或云眩晕,或云眩冒。眩言其黑,晕言其转,冒言其昏,一也。”详眩冒条。
-
眴仆
眴(xuàn,音眩)仆病状名。指视物昏花,旋转难以站立,甚或跌仆。《素问·厥论》:“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
-
茯苓酒
处方:茯苓粉。功能主治:暖腰膝。主头风虚眩,五劳七伤。用法用量:同曲、米酿酒饮之。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
姜液膏
处方:生姜母1块。功能主治:眼风痒,冷泪,烂眩有虫。用法用量:用银簪插入即拔出,点眼头尾。摘录:《直指》卷二十
-
穹术除眩汤
别名:芎术除眩散、芎术除湿汤处方:川芎、白术、生附各等分,官桂减半,甘草减半。功能主治:着湿头重眩晕。用法用量:芎术除眩散(《丹溪心法》卷四)、芎术除湿汤(《医钞类编》卷十三)。摘录:《易简方》
-
上气不足
上气不足为病机,指五脏六腑上升于头部的精气不足。《黄帝内经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
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为证候名。指肝肾阴液亏虚,虚热内扰,以晕眩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头胀胁痛,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两睑赤烂
两睑赤烂病证名。系指眼弦红赤溃烂的病证。《秘传眼科龙木论》:“目之两睑赤烂者何也?……风邪客于腠理,湿气相争,停于两睑,目时赤烂,湿之故也。”参见眼眩赤烂条。
-
掉眩
掉眩证名。头摇、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因风邪及肝病所致。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眩掉。《素问·玄机原病式》:“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参见颤振、眩晕等条。
-
胆虚寒
胆虚寒证候名。《千金要方》卷十二:“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目巟)(目巟),名曰胆虚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