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对不熟悉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形成的印象。一般人通常根据最初印象而将他人加以归类,然后再从这一类别系统中对这个人加以推论与作出判断。对此,心理学家鲁钦斯研究认为,先出现的信息对总印象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决定力,因此,要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应该特别慎重,即留给别人好的第一印象。
-
中医外科诊疗学
《中医外科诊疗学》为外科著作。张赞臣编。本书试图用中西医对照的方式对中医外科病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归纳整理,内容多采取论述配合表解方式加以阐析。所论外科病证,能结合古今常用方剂予以介绍,并附作者常用经验方。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
病机汇论
《病机汇论》内科著作。清·沈朗仲撰,马俶校补。刊于1713年。本书将中风、中寒、暑证等60种内科杂病按照脉、因、证、治的顺序加以论述,其方法主要是辑录古代各家学说,参以作者的见解加以归纳整理,使成系统。马氏校补时附加按语。现存康熙刻本。
-
叶大廉
叶大廉为南宋医家。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平素喜好医药,尤爱收录医方。官至太社令,宦游天下,喜爱医书,尝收集医方,摘抄成册,并取其中有效验者加以分门别类,由刘良弼、许尧臣加以校正成书,成《叶氏录验方》三卷。曾将先世所传及平日常用验效方汇集成册,编成《叶氏录验方》三卷。现有抄本存于日本。
-
被动性违拗
被动性违拗又称阴性违拗,是违拗症的一种,指患者对别人对他的要求一概加以拒绝,不肯履行对他提出的一切要求,或仅产生消极反应。如请其站立则坐着不动,请其伸手仍纹丝不动,若强加以力,则其对抗力量相当于所施加的力量,多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
阴性违拗
被动性违拗又称阴性违拗,是违拗症的一种,指患者对别人对他的要求一概加以拒绝,不肯履行对他提出的一切要求,或仅产生消极反应。如请其站立则坐着不动,请其伸手仍纹丝不动,若强加以力,则其对抗力量相当于所施加的力量,多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
侧系统
侧系统是W.Hennig(1966)提出与单系统和多系统对比的概念。它与多系统一样,除了有其自身的祖先之外不存在其他祖先,这是与单系统相区别的地方。即关于这二者在不包含从基础种来的所有种这一点与单系统是不同的,从基础种来的残余的种系如果是单系统群,则将作为对象的种系规定为侧系统的,不是这样的情况规定为多系统。
-
染苔
染苔亦称假苔指舌苔因被食物或药物的颜色所染,出现了虚假苔色的舌象。如食橄榄、杨梅可染为黑苔,食枇杷可见黄苔。望舌时须加以注意,排除假象。
-
丘xx
丘xx清代医家。字浩川,广东南海人。以经商与外人有所接触,并获悉得牛痘之法,以身试之果验,再施于人亦验。遂将牛痘法加以详记,并著于书,名《引痘略》,为我国早期介绍牛痘之专书。后来刻本曾予更名,或称《西洋点痘论》、《引痘方书》、《引痘新法》等。
-
美骨
美骨生理学名词。指骨骼强壮。《灵枢·论痛》:“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而火焫。”
-
刘云博
刘云博清代医家。字百一,江苏丹徒人。其生平欠详。尝取吴鞠通之《温病条辨》加以整理,撰为《温病条辨歌诀》,今存有其稿本。
-
雷公
雷公为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的臣子,精于针灸之术。旧说中国医药是由黄帝、雷公等共同创立。《黄帝内经》中,较多内容为黄帝与雷公问答加以叙述,此皆为后世所论。另又有将南北朝时期的炮炙学家雷斅称雷公者。
-
惊者平之
惊者平之为治则。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①指惊悸怔忡、心神慌乱的一类病症,可以用安神的方法加以平定。②小儿惊风抽搐,可用镇静平肝的方法加以平定。
-
丁锦
丁锦(17~18世纪)清代医家。字履中,号适庐老人,江苏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平事迹未详。他根据一种古本《难经》,加以摘注而著成《古本难经阐注》一书。自谓尝游于武昌而获古本《难经》,用以校今本,发现缪误甚多,计三十多处,遂以此为据,编写《古本难经阐注》计二卷(一说四卷)。现有刻本及影印本存世。
-
纤维状蛋白
纤维状蛋白fibrousprotein是难溶于水和其他溶剂的蛋白质,从其分子结构上看,可与可溶性球蛋白加以区别,从这一点来看,它是白明胶、丝心蛋白、胶原(蛋白)。肌肉蛋白等纤维蛋白的总称。
-
色光
色光一般指那八种组成白光〈复色光〉,可由分光仪加以分析的,能引起人眼不同颜色感觉的可见光。另一种划分为:红--7700~由于他们在光谱中,只占一波段,故亦称为“单色光”。色光还有另一种情况,则是由某两个波长的单色光混合而成,如黄色光加蓝色光,即成绿色光,这绿色光即非上面所讲的单色光了。
-
练习律
练习律是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律之一。他把练习律又分为"用律"和"废律"。用律(应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如加以应用,联结就会加强。废律(失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如久不应用,联结就会变弱。
-
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问题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的,一是心理的种系发展,二是心理的个体发展
-
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指思维是在意识的抵抗下进行的,患者试图加以克服但办不到,他不得不想起某些观念或表象(例如:刀子或淫猥的事),或者对宇宙的意义经常反复思考。
-
内脏性幻觉
内脏性幻觉患者的内脏器官产生异常的感觉,常可以清楚地加以描述,例如感到肠扭转、心压缩等。并可与虚无妄想、疑病妄想等联系起来。
-
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指通过想象将感知到的事物形象加以改变或增添一些细节,从而产生歪曲知觉者,称为幻想性错觉。可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例如,患者看到墙上的污渍,通过想象构成了一幅图画,随着幻想的演变可改变其内容。
-
已刺必熨
已刺必熨为针刺宜忌之一。指治疗寒凝症,针刺后,还须加以温熨法。
-
万方类编
《万方类编》为书名,即《本草纲目万方类编》。辑者以《本草万方针线》对《本草纲目》中附方的分类及次序为基础,逐条将原文抄录汇编而成。共分107门,11713方。本书将《本草纲目》所附单方、验方,按照不同疾病加以分类,便于读者检索。此后又有名《古今名医万方类编》及《万方类纂》者,均为本书的改名或改编本。
-
万方类纂
《万方类纂》为书名,即《本草纲目万方类编》之别名。辑者以《本草万方针线》对《本草纲目》中附方的分类及次序为基础,逐条将原文抄录汇编而成。共分107门,11713方。本书将《本草纲目》所附单方、验方,按照不同疾病加以分类,便于读者检索。此后又有名《古今名医万方类编》及《万方类纂》者,均为本书的改名或改编本。
-
马哈也那
马哈也那(8世纪)又作大乘和尚或摩诃衍。唐代僧人、医家。长期在西藏传授佛经,精通藏文,曾将译成藏文的中医书,加以综合归纳,编著《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古代文献,对藏医学的发展及藏汉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
普遍预防
普遍预防(universalprecaution)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
医阶辨证
《医阶辨证》诊断学著作。清·汪必昌撰。本书对病状相同而病因不同的内外诸证加以辨析,阐述各病的要点,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但对有些病证,分析鉴别过于简略,有的则只是病名解释,是为其不足之处。原系抄本,后收于《三三医书》中。
-
胃喜润恶燥
“喜”为喜好之意,“恶”为讨厌畏惧之意。胃喜润恶燥是指胃为阳明燥土之腑,易阳亢而燥热,需津液源源不断加以滋润,才能维持胃正常功能。如果津液不足,胃失润养,就易发生病变。
-
坐忘
坐忘气功学术语。指一种功法。即静坐修养,至高度入静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唐·司马承桢曾撰《坐忘论》加以发挥。
-
李文来
李文来清代医家。字昌期,江西婺源县人。与名医汪昂交善·故以其《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加以合编,并经汪氏本人校正,取名《李氏医鉴》,现有刻本行世。
-
土壤图
土壤图是根据土壤调查结果将一定地区的土壤加以分类并在地形图上标示其分布范围的一种图。
-
细胞标记
细胞标记是在多细胞系统中,为了追踪调查某特定细胞(群)的作用和行为,把作为对象的细胞(群)加以标记。从目的和技术要求看来,可以选择从把碳、洋红等颗粒吸附于细胞的简单方法,到用中性红、甲基蓝等的局部活体染色法,甚至导入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等。
-
镜像自我
镜像自我指从别人眼中反照出自我形象,自己的人格品质,认知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等,不仅可以通过自省来加以认识,而且可以通过与他人交往,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来加以认识。俗话说:"要了解自己,别人就是一面镜子。"即是此意。
-
过度控制人格
过度控制人格由EI.Megargle(1966)最初描述。指出这种人是很倔强和小心谨慎的人,他们易于产生一种不能加以调节的,暴发性的愤怒。
-
全义孙
全义孙为明代针灸家。《针灸择日编集》的作者。《针灸择日编集》为书名。明·全循义、全义孙合撰。成书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主要辑录明以前针灸书中有关针灸选择日时的资料,并加以对照,依干支日时,定针灸可否。
-
金义孙
金义孙为明代针灸家。曾与金循义合编《针灸择日编集》。参见《针灸择日编集》:《针灸择日编集》为书名。明·全循义、全义孙合撰。成书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主要辑录明以前针灸书中有关针灸选择日时的资料,并加以对照,依干支日时,定针灸可否。
-
固体核径迹探测
固体核径迹探测(solidstatenucleartrackdetection)是指利用带电粒子穿过绝缘介质时,沿其轨迹会造成原子尺度辐射损伤这一现象而建立的带电粒子探测方法。如果损伤密度足够高,则经过化学蚀刻等方法处理,可用普通显微镜加以观察。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概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为中药学著作。一卷。清·徐大椿撰。刊于1736年。主要内容:本书选辑《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药物100种,结合临床加以简要的注释。现存版本:现有《徐灵胎医学全书》等刊本。
-
薛案辨疏
《薛案辨疏》医案著作。明·薛己撰,钱临疏。本书将薛己医案中有关诊断、立论、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疏解,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了解薛氏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开阔临诊治病的思路。本书收入《国医百家》丛书中。
-
余显廷
余显廷清代医学家。字廉斋,呈橘泉子。江西婺源县人。精于医术,撰有《脉理存真》。系将其祖余燕峰之《脉理》加以疏注而成。现有刊本行世。
-
阴胜其阳
阴胜其阳是指阴阳俱病,而阴病甚于阳。《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
-
摇摆触碰法
摇摆触碰法医疗技术名。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适用于横断骨折经过手法使之基本复位后,可用本手法促其复位更为理想。其方法步骤为:用一手固定骨折部位,并将骨折远端向左右上下稍稍摇摆,再沿骨折纵轴加以对挤,使已复位的骨折断端面接触的更加紧密稳固,并可籍以检查骨折端复位的正确与否。
-
杨瑞
杨瑞明代医家。关西(今属陕西)人。学医时凡有所得,即汇成帙。后获张子麒所著之《经验秘方》,李文敏之《经验药方》,加以合编,并附以自撰之《方外奇方》、《极效数方》,名《良方类编》,现有刻本行世。
-
卒病
卒病①指突然发生的急重疾病。《灵枢·岁露论》:“然有卒病者,其何故也。”②指新病。与旧病相对而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
周恭
周恭明代医家学。字寅之,号梅花主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初习儒,隐居乡里,博览群书,能诗文,尤好方书,精通医理。甘贫乐业,以授徒鬻药为主。又将宋代张杲《医说》加以增益,编成《续医说会编》十八卷(1493年),流传于世。
-
针拨白内障术
针拨白内障术眼科手术方法名称。又名金针拨障术。即在古代金针开内障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手术知识加以改进的一种白内障手术方法。参见金针开内障条。
-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刑法与法医著作。八卷。宋·郑克撰。约成书于十三世纪。本书收集了历代文献中有关刑法折狱(判决)的一些典型案件,加以分类汇编。其中也有一些法医鉴定的内容,但并非专门的法医学著作。
-
赵莹
赵莹宋代医家。字德修。从友人处得《产乳备要》,将家藏旧本加以校正,增附杨子建《七说》及《产论》,集为《增校产乳备要》。
-
摘星楼治痘全书
《摘星楼治痘全书》痘疹专著。明·朱一麟撰。刊于1619年。加以综合归纳。首列痘症总论,然后对痘疹各阶段及其症状、治疗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收载了作者治痘验案、古方、药性释义以及痘症杂论、种人痘法等。书中并附“灯火攻痘法”一文及穴位图,是为本书的特色。现存几种清刻本。
-
杂病心法要诀
《杂病心法要诀》为内科著作。5卷(即《医宗金鉴》卷39~清·吴谦等撰。本书重点论述内科杂病(包括中风、类中风、痉病等四十余种病证)的证治。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并用注释加以说明与补充,内容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