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外线
红外线指在电磁波谱中位于红光和微波间的电磁辐射。按波长的差别,又可分为三段:0.77~易于被物体吸收转化为其内能,射程不易发生散射,穿透能力较强。红外线的应用广泛,工业上用来烘干成品,科学研究中用以测定未知物体的成分和分子构造,军事上用作通讯及探测目标,在医学上已成为较普遍使用的治疗手段。
-
红外线伤
红外线易被深色物体所吸收,高强度的红外中使组织坏死,蛋白质凝固。治疗措施:1.短波红外线引起的白内障对早期红外线白内障工人,应脱离红外线辐射环境,如视力障碍,病变仅在晶体后极部,可作虹膜切除术,如果晶体已完成混浊,而视网膜功能正常时,可行白内障摘除术。眼底检查:病变仅限于黄斑区,轻者黄斑部颜色变暗;
-
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是利用火焰、干热空气电热或红外线烤箱高热烘烤进行灭菌的方法,属于物理灭菌法。180℃2小时,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菌。微波能使介质内杂乱无章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按波的频率往返运动,互相冲撞和磨擦而产生热,介质的温度可随之升高,因而在较低的温度下能起到消毒作用。
-
红外线眼损伤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红外线是波长较长的热辐射线,容易透入透明的屈光介质的眼内、屈光介质无血管,散热性能又差。加上邻近的葡萄膜能吸收大量放射线,因而较易受到损害而发生晶体混浊。症状体征:红外线损伤玻璃嘎共和高温环境可产生大量红外线,对眼部的损伤主要是热作用。3.视力逐渐下降,有时有复视。
-
离子辐射性损伤
接触红外线人员应戴含氧化铁的特制防护眼镜。3.紫外线损伤工业电焊、高原及水面反光都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因此又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症状体征:离子辐射性损伤X线、γ线、种子或质子束可引起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或视神经病变,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等,应注意防护。暴露于离子辐射会损伤视网膜血管。
-
热成像
热成像(thermographicimaging)是指通过传感和成像从一个物体或场景释放的红外线热量形成一幅温度分布的影像的过程。光导和光电装置具有一个非常快的响应时间和非常高的敏感性。早期的光导体由硫化铅制成,所具有的敏感性范围为1.3~对于这个系统,视频探测器是一个敏感性超过3~1.0mm的空间分辨力。燕树林,牛延涛.
-
香甜鱿鱼干
4.调味焖炖:(1)调味液的配制:取桂皮粉、辣椒粉各50克,花椒粉75克,加水10升,煮沸30分钟过滤;然后顺着纤维撕成宽0.4厘米、长2厘米的鱿(墨)鱼丝条。6.拌料烘干:取上述鱿鱼丝条,每千克称取香料粉10克、味精35克、白糖30克,混合物均匀的拌在丝条中,再将它摊在烘盘上,移入红外线烘箱上烘至表面稍干即停止,让其回潮;
-
远红外磁疗仪
远红外磁疗仪是一种将红外线和磁场组合成一体的磁疗仪器。选用不同磁头可有不同的磁场强度,一般表面动态磁场强度400~500高斯,磁力线穿透深度50~使用时,可同时产生远红外线和脉动磁场,亦可单用磁场治疗。
-
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infraredradiation)是指波长为760nm~1mm的电磁辐射。可分为长波红外线(波长为3μm~1mm)、中波红外线(波长为1.4μm~3μm)及短波红外线(波长为760nm~1.4μm)。
-
远红外干燥
远红外干燥是利用远红外线辐射元件发出的远红外线被加热物质吸收后,使其分子、原子产生振动,物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将水等液体分子从物料中驱出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
微波所致白内障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微波所致白内障微波来源于太阳射线、宇宙射线和电视、雷达、微波炉等。大剂量的微波可产生类似于红外线的热作用。晶状体对微波敏感因微波的剂量不同可产生晶状体不同的损害,类似于红外线所致的白内障。晶状体出现皮质点状浑浊,后囊膜下和前皮质羽状浑浊。
-
肌肉产热
肌肉产热指骨骼肌静止及收缩时的产热现象。对这种产热现象,曾通过希尔(A.V.Hill)设计的热电耦和灵敏的检流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初热又是由激活热和缩短热所组成。此外还有维持热和舒张热。由于用热电耦测量存在着时间分辨力差和需进行各种校正等困难,最近已开始采用根据肌肉表面产生的红外线来测定产热的方法。
-
电磁波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wave)是指介质或真空状态的变化,由时变电磁场表征,且在每一点和每一方向上都以由介质性质决定的速度运动。按波长(或频率)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可排列成电磁波谱,不过它们的产生方式不尽相同。电场和磁场两两相互垂直并且相互传播。
-
微波热成象
微波热成象是通过测量人体组织发出的微波辐射而得到的组织温度分布图,即微波热象图。在微波波段内,人体存在着热辐射。虽然其辐射强度比红外辐射低得多,但探查人体组织的深度却远大于红外线。微波热成象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微波辐射计,其分辨率可达0.1℃。此项技术也可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
-
光
光通常指能刺激人的视觉的电磁波。在整个电磁波谱中,较重要的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有时表现为波,有时表现为粒子(光子)。《素问·移精变气》:“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灵枢·根结》:“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
微波针灸法
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频率很高,频率范围很宽的电磁波,目前医疗上最常用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波长为12.5cm,在医用电磁波谱中,它位于超短波和长波红外线之间。微波具有特殊的产热作用,其热量均匀,热效率高,临床和实验还证明,它还有对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产生的热外效应。
-
经络波导假说
经络波导假说为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认为经络是引导电磁波传播的波导管,经气是以红外线一微波波段为主体的电磁波。
-
二氧化碳激光针灸仪
二氧化碳激光针灸仪,针灸仪器名。用弱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穴位时,既有热作用,又有刺激作用,因而可用作激光灸。目前,我国多采用20~30瓦二氧化碳激光束散光,使它通过石棉板小孔,照射病人穴位。其工作物质是二氧化碳分子气体,发射波长为106000埃,属于长波红外线波段,输出形式为连续发射或脉冲发射,发散角1~
-
红外激光玻璃
红外激光玻璃是指能激发出红外线(0.76~这种玻璃一方面受到受激离子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基质玻璃的制约。玻璃中一般均以OH-(羟基)形式含有相当多的结构水,从而在2.9~3.1μm处造成严重吸收峰。含Nd3+激光玻璃激发出的光波长为1.06μm,位于近红外波段,所以也是一种红外激光玻璃。
-
可见光
760nm的电磁辐射。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通常以白光形态发射。以黄、绿二色含能量最大,太阳光中以黄、绿二色最丰富。人类神经对红、绿、蓝三色最为敏感,视神经由反应此三色的三组神经所构成。超出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波如紫外线、红外线等,不能引起人的肉眼视觉,可用一定技术手段感测。
-
口腔病针灸法
口腔病针灸法包括针刺、艾灸、灯火炙、耳针(含耳穴磁针)、指针、气功红外线信息治疗仪穴位信息输入、激光穴位照射、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方法。一般实火多取手、足阳明经穴位,用泻法;虚证多取足少阴经穴位,用补法。适用于牙痛、三又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和拔牙等。
-
针刺补泻手法研究
针刺补泻手法研究是运用临床观察和实验手段对针刺补泻手法客观指标的研究。无论临床观察或动物试验,多以体温、血管运动反应,血液成分、防卫功能,皮肤电位以及对红外线成象的效应等为指标。而“透天凉”手法则相反。针刺足三里穴,补法多使心率减慢,血管舒张;
-
激光灸
激光灸即使用二氧化碳激光针灸仪照射穴位。用弱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穴位时,既有热作用,又有刺激作用,因而可用作激光灸。目前,我国多采用20~30瓦二氧化碳激光束散光,使它通过石棉板小孔,照射病人穴位。其工作物质是二氧化碳分子气体,发射波长为106000埃,属于长波红外线波段,输出形式为连续发射或脉冲发射,发散角1~
-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是指能量以电磁场中电磁波和光子(量子理论中说明两者选一)的形式在空间传播。人体能大部分吸收像X线、γ射线这样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和射频能谱。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分别将其应用于X射线、核医学及磁共振的成像中。
-
穴位照射法
穴位照射法是利用光辐射能作用于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黄帝虾蟆经》中曾有以阳燧来点艾施灸的记载。南宋·洪迈《夷坚志》丁卷,记载有在腹部铺艾于日光下照射的灸法。近代多用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照射穴位以治疗疾病。
-
烤紫菜
烤紫菜制作方法1.烘烤:取一次加工的干紫菜,放入烤紫菜机中烘烤。烤制时将紫菜堆放在烤菜机一端的金属架上,利用空气吸力,把紫菜逐张送上金属网传送带,按一定速度进入机内,经烘烤的紫菜由另一端传出。(2)金属罐或玻璃瓶装,将每张紫菜切成10小片,每件装30~所有包装在密封前均按比例装入小纸袋包装的干燥剂。
-
南瓜饼干
这里的南瓜饼干顾名思义是在构成饼干主要原料面粉中用一部份南瓜来代替,具体配方问题要经试验才能确定。然后在和面机中进行调制。就以辊印甜酥性饼干生产流程调粉的构成为例:一方面是由面粉、南瓜粉(或南瓜酱)、砂糖、水、奶粉、油脂、磷脂、淀粉糖浆构成;3、面团进入成型机辊筒压成面片。
-
经络红外线成像技术
经络红外线成像技术为经络现象研究方法之一。指利用红外线技术测定经络穴位皮肤温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