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虚秘
概述:血虚秘为病证名。血虚秘多见于老弱、产妇、病后或发汗、利小便过度而津涸者。支沟宣导三焦气机,通调腑气;推拿疗法:选穴:足三里、脾俞、胃俞、八髎、肾俞、命门、大肠俞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或左右结构: 法沿脊柱两侧从脾俞到八髎穴往返施术,时间约5分钟;
-
茵陈五苓丸
茵陈五苓丸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YinchenWulingWan标准编号:WS3-B-0771-91处方:茵陈160g泽泻250g茯苓210g猪苓150g白术(炒)150g肉桂150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与主治:清湿热,利小便。用于肝胆湿热,脾肺郁引起的湿热黄疸胆腹胀满,小便不利。
-
白石英
《中医大辞典》·白石英:白石英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功能主治:功在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②酸碱度:本品细粉加新沸过冷水振摇后的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或酚酞指示液,均不得显红色。4.《本经》: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一作呕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
-
苎麻皮
《*辞典》:苎麻皮:出处:《本草备要》拼音名:Zh M P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茎皮。功能主治:清烦热,利小便,散瘀,止血。①《得配本草》:治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病;②《本草再新》:治小便不通,痰哮咳嗽,肛门肿痛,肛脱不收,疗血淋。附方:治金刃伤:野苎麻,阴干晒燥,搓熟取白绒敷之,即止血,且不作脓。
-
豌豆
一年生或越年生攀援性草本。软荚豌豆主要以嫩荚作蔬菜,嫩荚和青豌豆除含蛋白质外,还富含糖分及维生素A、B1、B2和C,豆苗及嫩梢则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均是优质蔬菜。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主治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
-
茼蒿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可以养心安神、降压补脑,清血化痰,润肺补肝,稳定情绪,防止记忆力减退。化学成份:含有丝氨酸、天门冬素、苏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缬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β-丁氨酸、苯丙氨酸等。③《滇南本草》:行肝气,治偏坠气疼,利小便。
-
黄蜀葵子
《*辞典》:黄蜀葵子:出处:《本草衍义》拼音名:Hu nɡShǔKu Zǐ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种子。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②《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附方:①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
-
大白菜(白梗)
白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二年生草本植物。大白菜(白梗)的别名绍菜、黄芽白、黄芽菜、天津白菜、山东白菜大白菜(白梗)使用提示每餐约100克大白菜(白梗)的营养价值绍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是很有营养的菜蔬。主治感冒、百日咳、消化性溃疡出血、燥热咳嗽、咽炎声嘶等。
-
红小豆
药材基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umbellataOhwietOhashi或赤豆VignaangutarisOhwiet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中药大辞典》(2版):“味甘、酸,性微寒。”《食性本草》:“微寒。”捣薄涂痈肿上。外用:适量,生研调敷;消热毒,止腹泻,利小便,除胀满、消渴,催乳汁。
-
赤小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umbellataOhwietOhashi或赤豆VignaangutarisOhwiet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中药大辞典》(2版):“味甘、酸,性微寒。”《食性本草》:“微寒。”捣薄涂痈肿上。消热毒,止腹泻,利小便,除胀满、消渴,催乳汁。
-
葡萄
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咳除烦、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淋症、浮肿等症,也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多食葡萄易生内热,或致腹泻。肾经功能主治补气血;6.《滇南本草图说》:治痘症毒,胎气上冲,煎汤饮之即下。
-
声色草
《*辞典》:声色草: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ShēnɡS Cǎo别名:满天星草(《广州植物志》),辛苦草、过饥草(《泉州本草》),广白头翁、星色革(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中气郁结,通淋利小便,通乳,消肿毒及一切毒虫蛇伤。附方:①治热淋小便短涩疼痛:鲜白鼓钉全草一两,煎汤服。
-
薯蓣芣苢粥
《衷中参西》上册:方名:薯蓣芣苢粥组成:生山药1两(轧细),生车前子4钱。主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各家论述:山药能固大便,而阴虚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治虚劳痰嗽者,车前宜减半,盖用车前者,以其能利水,即能利痰,且性兼滋阴,于阴虚有痰者尤宜,而仍不敢多用者,恐水道过利,亦能伤阴分也。
-
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表上肢里手太阴列缺手少阴通里手厥阴内关表手阳明偏历手太阳支正手少阳外关下肢里足太阴公孙足少阴大钟足厥阴蠡沟表足阳明丰隆足太阳飞扬足少阳光明躯干任脉络鸠尾督脉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十五络穴的作用:络穴,具有主治表里两经病证的作用。
-
萹蓄
萹蓄的药理作用:萹蓄煎剂对大鼠有明显利尿作用,在体外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附方:①治热淋涩痛:扁竹煎汤频次。濒湖以治黄疸、霍乱,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
赤脉传睛
心经实火:症状:两眦赤脉粗大鲜红,横贯白睛,痒涩刺痛,眵多于结,头痛烦热,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舌苔黄,脉数。两方配合应用,共奏泻心降火、清利小便的作用。
-
扶中汤
处方:于术(炒)1两,生山药1两,龙眼肉1两。功能主治: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临床应用:久泻不止:一妇人,年四十许,初因心中发热,气分不舒,医者投以清火理气之剂,遂泄泻不止。斯非分利小便,使水下有出路不可。遂用此方加椒目三钱,连服十剂痊愈。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
小儿浮肿
小儿浮肿为病证名,又名小儿肿病。治则:《金匮要略方论》载“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亦可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胃水、胆水、小肠水、大肠水、膀胱水,辨证施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治宜化湿利水,用胃苓汤。
-
大便秘结
“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大便秘结的分类:便秘有阳结、阴结、实秘、虚秘、气秘、风秘、痰秘、冷秘、热秘、三焦秘、幽门秘(幽门不通)、直肠结、脾约之区分。盖此证有二则,一以阳虚,一以阴虚也。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甚则控涎丹下之。”
-
导赤各半汤
功能主治:《伤寒六书》卷三方之导赤各半汤主治伤寒经证,心下不硬,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身无寒热,热传手少阴心,心火上而逼肺,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目唇赤焦,舌干不饮水,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形如醉人。用法用量:导赤泻心汤(《张氏医通》卷十三)、导赤泻心各半汤(《寒温条辨》卷五)。
-
蛤蜊粉
《*辞典》:蛤蜊粉:出处:《本草会编》拼音名:G L Fěn别名:蛤粉(《圣惠方》)。治痰饮喘咳,水气浮肿,胃痛呕逆,白浊,崩中,带下,瘿瘤,烫伤。同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②《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定喘嗽,止呕逆,消浮肿,利小便,止遗精白浊,心脾疼痛,化积块,解结气,消瘿核,散肿毒,治妇人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