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阴
肝阴是指肝之阴气,与肝阳相对而言,肝之滋养、宁静、柔润的一面,并能制约过亢的肝阳。肝阴指肝的阴血和阴液。肝阴与肝阳相互为用,保持阴阳的协调。肝气太过,肝阳偏亢,可以耗伤肝阴;肝阴不足,则可引起肝阳上亢。
-
黄耆鳖甲饮
《医略六书》卷三十:黄耆鳖甲饮:处方:黄耆3钱(蜜炙),鳖甲3钱(醋炒),白芍1钱半(炒),当归3钱,熟地5钱,山药3钱,茯神2钱(去木),麦冬3钱(去心)。各家论述:产后血气亏损,肝阴虚乏,不能滋荣血室,故日晡潮热,至夜尤甚,谓之蓐劳。水煎温服,使血气内充,则肝阴自复,而阴得维阳,岂有潮热夜甚之患乎?
-
加减逍遥散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疬科全书》方之加减逍遥散:处方:柴胡、牡丹皮、焦栀子、煅牡蛎、陈皮各一钱半,茯苓、白芍药各三钱,白术、当归、半夏、白芥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薄荷叶三分。《丹台玉案》卷五方之加减逍遥散:组成:当归2钱,白芍2钱,白茯苓2钱,丹皮2钱,甘草1钱,山栀1钱。米仁渗湿热以健脾;
-
滋阴柔肝
滋阴柔肝为治法。指用具有滋养肝阴、补养肝血作用的方药以柔和肝气,治疗肝阴肝血亏虚所致病证的治法。
-
生熟地黄丸
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生地滋阴壮水,熟地补血滋阴,天冬清心润肺以益肾水,麦冬润肺清心以生津液,当归养血荣冲脉,白芍敛阴固冲脉,茯神渗湿安神,白术健脾生血,知母清热润燥以安胎,牡蛎潜热益阴以固胎也。炼蜜以丸之,米饮以下之,俾阴血内充,则虚热潜藏,而冲任完固,何胎动之有哉。
-
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为证候名,又称肝肾亏损。肝阴和肾阴互相滋生,肾阴不足可以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也会使肾阴亏损,临床所见多具有阴虚内热的病变特点。症见眩晕、头胀、视物不明、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遗精、失眠、腰膝酸痛、舌红少津、脉弦细无力等。治宜滋养肝肾或滋水涵木法。
-
肝阳
概述:肝阳:1.肝的阳气;2.耳穴名。肝的阳气·肝阳:肝阳指肝之阳气,与肝阴相对而言,是肝之温煦、升发、疏泄的一面。与肝阴保持相对的平衡和协调,以维持肝的正常功能。位于耳 结节处。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等进行刺激。
-
肝肾同源
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是五脏相关理论之一。肝与肾内寓相火,而相火源于命门。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是肝肾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补肝养肾,或泻肝肾之火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而产生的。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
猪肋条肉
猪肋条肉(五花肉)的选购1.买猪肉时,拔一根或数根猪毛,仔细看其毛根,如果毛根发红,则是病猪;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
猪里脊肉
猪肉是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猪脊肉含有人体生长的发育所需的丰富的优质蛋白、脂肪、维生素等,而且肉质较嫩,易消化。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
猪腿肉
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猪腿肉的选购1.买猪肉时,拔一根或数根猪毛,仔细看其毛根,如果毛根发红,则是病猪;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
猪小排
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猪小排(猪肋排)的选购1.买猪肉时,拔一根或数根猪毛,仔细看其毛根,如果毛根发红,则是病猪;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
-
猪肋排
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猪小排(猪肋排)的选购1.买猪肉时,拔一根或数根猪毛,仔细看其毛根,如果毛根发红,则是病猪;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
-
海蟹
概述蟹(Crab)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海蟹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之人食用;2.平素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之人忌食;月经过多、痛经、怀孕妇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中医认为螃蟹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利肢节,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
-
蟹肉
概述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蟹肉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之人食用;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利肢节,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与蟹肉相克的食物螃蟹不可与柿子、橙子、荆芥、枣、梨、蜂蜜、石榴、香瓜、花生同食;吃螃蟹不可饮用冷饮,会导致腹泻。
-
猪夹心肉
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猪夹心肉(软五花)的选购1.买猪肉时,拔一根或数根猪毛,仔细看其毛根,如果毛根发红,则是病猪;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
调胃汤
附子补火扶阳以振生气,人参扶元补气以接真阳,白术健脾土止呕吐,白芍敛肝阴定胁痛,吴茱萸平肝气力能温中降逆,小川芎入血海性善活血行气,白茯苓渗湿滑脾肺,紫肉桂温经和血脉,炙甘草缓中益气。水煎温服,使气阳内充,则肝阴暗复,而肝气和平,生生之气,无不振布,岂有胁痛呕吐之患乎。功效:调理胃气。
-
软五花
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猪夹心肉(软五花)的选购1.买猪肉时,拔一根或数根猪毛,仔细看其毛根,如果毛根发红,则是病猪;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
胆胀·阴虚郁滞证
胆胀·阴虚郁滞证(gallbladderdistentionwithsyndromeofyindeficiencyandqistagnation)是指肝阴亏虚,胆失疏泄,以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胆胀证候。
-
小儿水肿·邪陷心肝证
小儿水肿·邪陷心肝证(infantileedemawithsyndromeofpathogeninvadingheartandliver)是指湿邪热毒内陷厥阴,耗损肝阴,扰乱心神,以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红,苔黄糙,脉弦为常见症的小儿水肿证候。
-
血虚头痛
治法:养血为主血虚头痛的方药治疗:血虚头痛,治宜补血为主,用四物汤加味。若因肝血不足,肝阴亏损,血虚阻虚并见,出现耳鸣、虚烦、少寐、头晕明显则可加首乌、枸杞子、黄精、枣仁等或参照眩晕论治。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
-
乙癸同源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为五脏相关理论之一。是古人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为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是肝肾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补肝养肾,或泻肝肾之火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而产生的。
-
养肝阴
养肝阴治疗学名词。指一种滋阴法。治疗肝阴亏虚的方法。因肝肾同源,故本法又类同于滋养肝肾。但滋肾药多质腻味咸,养肝药则多为酸甘化阴,常用枸杞子、女贞子、白芍、旱莲草、五味子、酸枣仁、萎蕤、桑椹等药。
-
眼眶骨痛
眼眶骨痛病证名。见《秘传证治要诀》卷五。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肝阳上亢,其特点是酸痛,宜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二是肝阴虚,其特点是见光眶骨痛甚,宜用地黄丸等滋养肝阴。三是由痰饮引起,其特点是眉棱骨痛,宜用二陈汤燥湿祛痰。
-
肝阳眩晕
肝阳眩晕病证名。因情志不舒,烦劳过度,肝阴暗耗,以致肝阳上僭引起的眩晕。证见时时头晕头痛、睡眠不宁,容易激动,脉弦。治宜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肝阴偏虚者,心烦少寐,舌红少苔,宜滋养肝肾之阴,用二至丸、杞菊地黄丸。见于高血压等疾病。
-
加味滋阴血止饮
处方: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仙鹤草15克,珍珠母24克,鳖甲30克。功能主治:养肝潜阳,滋阴止血。主肝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积于前房。(眼前房出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连梅汤
处方:云连6克乌梅(去核)9克麦冬(连心)9克生地9克阿胶6克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滋肾养液。治暑邪深入少阴,火灼阴伤,消渴引饮;暑邪深入厥阴,筋脉失养,手足麻痹者。备注:方中黄连清心热,阿胶、生地滋肾液,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心火清,肾水复,肝阴充,则消渴、麻痹均可愈。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
中药临床用量流域
殷末周初是历史上的寒冷期,大概由寒邪导致的疾病和寒证多发,相应的是麻黄、桂枝、附子、干姜应用较多,用量也大。学术流派因素:张仲景学术、金元四大家学术、温病四大家学术,以及唐容川血证论、当代的火神派学术,这些学术都有大量的传承人,它们对临床医家的处方药量都会产生影响。
-
芎归鳖甲散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二方之芎归鳖甲散:别名:芎归鳖甲饮、芎归鳖甲汤组成:当归、川芎、芍药、青皮、陈皮、茯苓、制半夏各一分,鳖甲(醋炙)五钱。鳖甲滋肝阴以散结,当归养肝血以益营,川芎散血中之邪,白芍敛营中之阴,茯苓渗湿和脾,青皮利气和胃,半夏燥湿前脾,乌梅敛津以收肝,生姜散痰涎以截疟也;
-
火易生风动血
火性炎热燔灼,易于伤津耗液,伤及营血。津液耗伤,肝阴受劫,则筋脉失养,从而出现四肢抽搐、手足扰动、角弓反张、目腈上视等“风”的症状,称热极生风。火热燔灼血脉,血行奔迫,脉流薄疾而出现面红目赤、舌红绛脉疾数等症状;若灼伤络脉,迫血妄行,则易于引起吐血、衄血、便血、发癍等动血、出血病变。
-
阴虚动风证
阴虚动风证为证候名。指肝阴亏虚,筋脉失养而动风,以头晕目眩,肢体发麻,或手足蠕动、震颤,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柔肝息风
柔肝息风为治法。指用具有滋阴养血柔肝、息风止痉作用的方药,治疗肝阴血虚动风证的治法。
-
滋肝明目
滋肝明目为治法。指用具有滋补肝阴作用的方药,治疗肝阴亏虚所致眼病的治法。
-
水生木
水生木是指肝木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肾水的滋养,肾水(肾阴)充足可以助肝化生阴血,防止肝阳过亢;滋水涵木为治法。表现为头目眩晕、眼干发涩、耳鸣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弦数,可用干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玄参、龟甲、女贞子、何首乌等药。
-
木郁化火
木郁化火为五行学说术语。五行归类中,肝属木,木郁即肝郁,由于肝郁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面赤、目痛、呕血、咳血,甚则发狂等。
-
润燥涩精汤
《证因方论集要》卷二:方名:润燥涩精汤组成:熟地、白芍(炒)、菟丝子、龙骨、山药、麦冬、天竹、龟板胶。主治:遗精,不时悬饥,畏闻人声,烦躁昏倦,溺时作痛。各家论述:熟地以滋肾阴,山药以补脾阴,麦冬以养肺阴,白芍以敛肝阴,菟丝温阴中之阳,玉竹润气分之燥,龙骨性涩以固精窍,龟胶质厚以遏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