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湿
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风湿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又:“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治以祛风燥湿。
-
文冠木
故事:文冠木为中药名,出自《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及产地: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Bge.茎干或枝条的木部。分布东北、华北、甘肃、河南。性味:甘,平,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湿,消肿止痛,收敛黄水。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内热,皮肤风湿。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
小舞蹈病
概述:系与风湿有关的一种弥散性脑病,故又名风湿性舞蹈病。舞蹈动作严重者给利眠宁10mg,3次/d或鲁米那30mg3/d口服,躁动严重者以安定10mg静注,或氯丙嗪25-50mg肌注。四、中药:陈香10g、防已6g、浮萍10g、桂枝10g、菖蒲8g、女贞子、花椒、佩兰叶、蓁芄各6g、防风、蒙花、橘叶、藿香10g、干姜3g,煎服每日一剂。
-
急性风湿性心脏病
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风湿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风湿热约60-80%病例有心脏炎征象。临床表现1.发病前1-3周,约半数病人先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史;2.诊断需要与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相鉴别,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有关病变时,检查专案应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
关节炎汤1号
处方:赤节9g,白芍9g,桂枝3g,生地9g,熟地9g,细辛1.5g,当归9g,秦艽9g,片姜黄9g,独活9g,桑寄生30g,桑枝30g,防风6g,薏苡仁20g。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型。薏苡仁利湿。其中赤芍、白芍、桂枝为一组药,常用于四肢疼痛;细辛、生地、熟地为一组药,一辛一散一滋补,细辛去熟地之腻,可补真阴,填骨髓,止腰痛;
-
双解风湿汤
《辨证录》卷五:组成:茯苓1两,薏仁1两,柴胡2钱,防风1钱,甘草1钱。主治:伤风8-9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方中柴胡、防风以祛风,茯苓、薏仁以利湿,用甘草以和解之,自然风湿双解,而诸症尽痊也。
-
桐根
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T nɡGēn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嫩根或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桐皮条。功能主治:①《重庆草药》:除风湿,清肠胃热毒,用于风湿脚痛,肠风下血,痔疮。外用:煎汁热敷。附方:①治风湿脚痛:泡桐根四两,豨莶草四两。(《河南中草药手册》)③治筋骨疼痛:泡桐树根皮一两。
-
风湿性环状红斑
疾病别名风湿性游走性红斑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红斑是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局限性或全身性扩张即可产生局部的或全身性的红斑。疾病描述风湿性环状红斑又称风湿性游走性红斑,发生于风湿热患者,尤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儿。病理生理真皮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核碎裂和不同程度坏死,有红细胞外渗。
-
轻腰汤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30克,茯苓25克,防己1.5克。功能主治:祛风利湿。主外感风湿。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辩证录》卷二《辨证录》卷二:方名:轻腰汤组成:白术1两,薏仁1两,茯苓5钱,防己5分。主治:因房劳力役,又感风湿,腰脐之气未通,风湿入于肾而不得出之腰痛,两腰重如带三千文,不能俯仰者。
-
太白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三七:拼音名:T iB iSānQī来源:伞形科东谷芹属植物红花芹Tongoloadunnii(Boiss.)Wolff,以根入药。用于风湿关节痛,崩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太白三七全草,性味功用相同,但效力较弱。萼齿细小,卵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230-3350m的潮湿草地。性平功能主治:化瘀止血;
-
汝兰
《*辞典》:汝兰: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RǔL n别名:金线吊乌龟(《四川中药志》),千金藤、山乌龟。六月采根,切块,晒干。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瓣3,阔扁卵形,肉质;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沟边、路旁、陡坡的树林边沿。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炖肉,浸酒或研末。
-
白线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线蛇:拼音名:B iXi nSh 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spinalis(Peters),以去内脏全体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河流附近、旱地、林区都可发现。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疼痛;
-
羊肌藤
拼音名:Y nɡJīT nɡ别名:老鼠吹箫、风藤草、鸡舌头叶来源:清风藤科羊肌藤SabiayunnanensisFranch.,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江西、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除病毒。主治风湿瘫痪,风湿腰痛,胃痛,皮肤疮毒,毒蛇咬伤。外用适量,煎水外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老鼠吹箫
《*辞典》:老鼠吹箫: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L oShǔChuīXiāo别名:羊饥藤、鸡舌头叶、风藤草来源:为清风藤科植物云南清风藤的茎叶或根。秋季采收,晒干。花柱长约3毫米,偏生子房一侧。生境分布:生于山沟阴湿地带。性味:苦,寒,有小毒。治风湿瘫痪,风湿腰痛。附方:①治胃痛:老鼠吹箫根水煎服。
-
马尿烧
小叶5,披针形、阔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两面有毛。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区林间或林外灌丛间。治产妇恶血,风痹。附方:①治关节炎、跌打伤肿:马尿烧根半斤,煎汤作热浴料。(《黑龙江民间中药》)②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接骨木五钱至一两(鲜品二至三两),水煎服;也可将鲜品捣敷患处。
-
肢节痛
四肢关节疼痛。见《灵枢·百病始生》:“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如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宜南星、半夏;如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加防风、羌活;如瘦人性急躁而肢节痛发热,是血热,宜四物汤加黄芩、酒炒黄柏。”肢节肿痛者,详见肢节肿痛条。本证见于痹证、痛风等疾患。
-
祛风湿药酒
中药部颁标准:别名/通用名:风湿药酒拼音名:QufengshiYaojiu标准编号:WS3-B-1622-93处方:九层风300g三叶青藤200g红鱼眼300g山风200g制法:以上四味,置容器内,加白酒10000g,密闭浸泡30天以上,滤过,即得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澄清液体;用于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贮藏:密封。
-
祛风湿骨痛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ufengshiGutongJiu标准编号:WS3-B-2963-98处方:海风藤600g木瓜400g络石藤600g香加皮200g鸡血藤600g槲寄生600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白酒10000ml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1~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贮藏:密封。
-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病因病理病机:风湿性心瓣膜病系由于反复风湿性心脏炎发作,发生心瓣膜及其附属结构(腱索、乳头肌)病变,导致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瓣膜功能异常,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即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心瓣膜损害患者往往有反复风湿活动史,但近1/2病人无明确风湿热病史而出现心瓣膜病。
-
麻柳树根
《*辞典》:麻柳树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M LiǔSh Gēn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根及须根或根皮。功能主治:治疥癣,牙痛,风湿筋骨疼痛,汤火伤。③《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附方:①治疥癣:枫杨根、黎辣根。共研细末,疥疮用香油调搽;(《分类草药性》)②治风湿麻木,寒湿脚痛:麻柳须根泡酒服。
-
水溶性乙酰水杨酸片
药品说明书:别名:水溶性乙酰水杨酸片,巴米尔片适应症:本品为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用于发热(感冒、流感等)、疼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和痛经等)、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儿童:遵医嘱。
-
阴香叶
《*辞典》:阴香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īnXiānɡY 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阴香皮条。化学成份:含丁香油酚,芳樟醇等挥发油。功能主治:治风湿骨痛,寒湿泻痢,腹痛。①《生草药性备要》:能发散。洗身,能消散皮肤风热。③《陆川本草》:祛风湿,止泻。
-
巴米尔片
药品说明书:别名:水溶性乙酰水杨酸片,巴米尔片适应症:本品为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用于发热(感冒、流感等)、疼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和痛经等)、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儿童:遵医嘱。
-
破血七
破血七此药为犊牛儿苗科植物血见愁老鹳草(Geraniumhenryi)的干燥全草。因其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故得此名。该药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止泻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瘩伤、风湿疼痛、肢体曲伸不利、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痢疾、血尿等。湖北老鹤草与血见愁老鹳草相似,不同的是其叶基部为浅心形,较开阔。
-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为祛风法之一。针灸常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阴陵泉等穴为主,酌配局部阿是穴,针用泻法。祛风除湿是用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出现游走性疼痛症状时的方法。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五加皮等药。
-
尼氟灭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尼氟灭酸药理作用: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消炎和抗风湿作用。适应症: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髓关节病、风湿性脊椎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也可用于急、慢性炎症,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滑膜炎、急性浅表性其栓性静脉炎、淋巴腺炎等。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其他非甾体药物小。
-
美丽胡枝子根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MěiL H ZhīZǐ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药》:苦,平。功能主治:清肺热,祛风湿,散瘀血。治肺痈,风湿疼痛,跌打损伤。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清肺,散风,止泻。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附方:治扭伤、脱臼、骨折:美丽胡杖子鲜根和酒糟捣烂,敷伤处。
-
三匹箭
拼音名:SānPǐJiàn英文名:YingjiangArisaema别名:三叶半夏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匹箭的根茎。檐部2面绿色,卵状披针形,长6cm,宽3cm,膜质透明,拱形下弯,有尾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80-1700m的山谷或箐沟密林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
肩痛
肩痛为症状名。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见《针灸甲乙经》卷十。因外感风湿、肺受风热、强力负重,跌仆损伤等因,伤及手三阳所致。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方用防风汤、羌活散等。可结合伤科、推拿、针灸治疗。参见肩背痛、肩前痛、肩后痛、肩不举等条。本症可见于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肩胛肌劳损等疾患。
-
吹风散
《*辞典》:吹风散:出处:《文山中草药》拼音名:ChuīFēnɡS n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叶互生,革质,光滑肥厚,绿色,长圆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6~50心皮组成。治感冒,风湿痹痛,腹泻,呕吐,跌打损伤。②《文山中草药》:藤:行气止痛,祛风除湿。
-
足胫肿痛
足胫肿痛证名。两脚小腿部肿胀疼痛。多因风湿,或湿热下注所致。《寿世保元·脚气》:“风湿气,足胫肿痛。”“湿热脚气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参见脚气、足胫痛条。
-
菅茅根
原形态:菅(《诗经》),又名:白华、野菅(《尔雅》),苓草(《植物名实图考》),蚂蚱草、接骨草、大响铃草。下方2对总苞状雄性小穗长10~9毫米,无芒或有长达6毫米之直芒,基盘具棕色柔毛;治淋,通经。附方:①治风寒感冒:蚂蚱草根一两,铁筷子五钱。②治风湿麻木:蚂蚱草根一两,石南藤五钱,白龙根三钱,泡酒服;
-
青鱼胆草
《*辞典》:青鱼胆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QīnɡY DǎnCǎo别名:胆草、对叶林、抽筋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蔓龙胆的全草。萼筒状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花期秋季。生境分布:生山野、路边阴湿地。功能主治:清热,健脾,清肺止咳。治黄疸,风热咳嗽,风湿,蛔虫病。④驱蛔虫:青鱼胆五钱,玉竹三钱,大米一把。
-
三股筋
《*辞典》:三股筋: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SānGǔJīn别名:香叶、楠木香来源:为樟科植物少花新樟的叶。小枝稍有毡状毛。叶不规则互生,具主脉3条,揉之有香气,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毫米,有2腺体。生境分布:野生于灌丛中。性味:性热,味辛涩。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络,止血。
-
乙酰水杨酸钙-脲
药品说明书:别名:乙酰水杨酸钙-脲,乙酰水杨酸钙脲,卡巴匹林钙,阿司匹林钙脲,速克痛,乙酰水杨酸钙脲散600外文名:CarbasalateCalcium,Ascal,CarbaspirinCalcium,CarbasalacCalcium药理作用: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极易溶于水。注意事项:1、溃疡病,有水杨酸过敏史、先天性或后天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
复方骨肽注射液
药品说明书:特点:全新一代骨多肽与全蝎多肽的复方制剂抗炎镇痛作用更强.复方骨肽注射液是在骨宁注射液的基础上与全蝎提取液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制成的复方肽类制剂。《中国药典》1995版一部记载:全蝎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3.增加成骨细胞的衍化和增殖,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
-
鹈鹕油
拼音名:T H Y u别名:斑嘴鹈鹕、淘鹅油来源:鹈形目鹈鹕科斑嘴鹈鹕PelecanusroseusGmelin,以脂肪入药。生境分布:我国北部地区,冬季迁南部地区。炮制:鹈鹕油采制法:剥取脂肪,炼油,盛于嗉囊内贮存。放阴凉通风处。功能主治:消痈肿,袪风湿,通经络。主治痈疮肿毒,风湿腰腿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棱枝槲寄生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L nɡZhīH J Shēnɡ别名:枫木寄生、万寿木寄生、柿寄生、樟木寄生、梨寄生(《广西药植名录》),青刚栎寄生(《海南植物志》),桑寄生(《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的枝叶。花冠裂片4,脱落;子房下位。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痛,高血压,胎动,乳少。
-
神仙飞步丹
处方:苍术240克草乌120克(不去皮、尖)杜芎香白芷各60克制法:上药哎咀,用生姜120克,连须葱120克,捣细,和前药拌匀,以瓷器筑药于内令实,纸封瓶口,勿令出气。功能主治:治风湿瘫痪。用法用量:春三、夏二、秋七、冬九日,以天气凉暖为候,取出晒干或焙干,与姜、葱一同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
刺苞南蛇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苞南蛇藤:拼音名:C BāoN nSh T nɡ别名:爬山虎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flagellarisRupr.,以根、茎和果实入药。全年采根,春秋割取茎,秋采果实,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
六道木
别名:交翅木来源:忍冬科六道木AbeliabifloraTurcz.,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浙江。功能主治:祛风湿,消肿毒。主治风湿筋骨疼痛,痈毒红肿。用法用量:0.5~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金剪刀草
拼音名:JīnJiǎnDāoCǎo别名:河边威灵仙、铜脚威灵仙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湖州铁线莲ClematishuchouensisTamura,以根及全草入药。性味:辛、咸、微苦,温。功能主治:抗癌,祛风湿,解毒消肿。外用治脑瘤,深部脓肿,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24小时后,或发泡后除去。
-
三叶乌蔹莓
别名:狗脚迹、三爪龙、小拦蛇、蜈蚣藤、母猪藤来源:葡萄科三叶乌蔹莓Cayratiatrifolia(L.生境分布:陕西、湖北、四川、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散瘀活血,祛风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腰肌劳损,湿疹,皮肤溃疡,肺痈,疮疖。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青活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活麻:别名:活麻、荨麻、火麻、老虎麻来源:荨麻科荨麻属植物粗根荨麻UrticamacrorrhizaHand.-Mazz.,以全草入药。9月采集,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痉,解毒。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小儿惊风,产后抽风,荨麻疹,毒蛇咬伤。
-
阔叶假参
别名:粱王茶、良旺头、金刚尖、三叶树来源:五加科阔叶假参NothopanaxlatifoliusHand.-Mazz.,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止痛,生津止渴。主治月经不调,风湿关节痛,肩关节周围炎,跌打损伤。还可治暑热,喉炎,骨折等症。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散膝汤
《辨证录》卷十:方名:散膝汤组成:黄耆5两,防风3钱,肉桂5钱,茯苓1两。主治:鹤膝风。足胫渐细,足膝渐大,骨中酸痛,身渐瘦弱,属风湿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得肉桂之辛散,引入阳气,直达于至阴之中;又得茯苓共入膀胱,利水湿之邪,内外兼攻,内既利水,而外又出汗,何风湿之不解哉?
-
称钩风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来源及产地:称钩风为防己科植物中华称钩风DiploclisiachinensisMerr.的根、根茎及老茎。性味归经:微苦,平。功能主治:称钩风具有祛风湿,活血,利尿之功效。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小便不利。主要化学成分:称钩风的根和藤均含生物碱:如粉防己碱、木兰花碱等。
-
吊马桩
概述:吊马桩为中药名,出自《江西中医药》1957,(10):64,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千斤拔之别名。别名:金鸡落地、老鼠尾、一条根、吊马桩、大力黄。性味:甘、淡,平。1.治风湿骨痛,腰腿痛,腰肌劳损,偏瘫,跌打损伤,阳痿,白带,慢性肾炎。2.治喉蛾肿痛,研末吹喉;D、刺桐素B、β-谷甾醇和脂肪酸。
-
虎尾兰根
拼音名:HǔWěiLán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虎尾兰的根茎。花葶连同花序高30-80cm;雄蕊与花被近等长;2.金边虎尾兰形态特征与虎尾兰相似,惟叶边缘为金黄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虎尾兰我国各地有栽培。性味:辛;主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摘录:《中华本草》
-
虎斑游蛇
拼音名:HǔBānY uSh 来源:有鳞目游蛇科虎斑游蛇Natarixtigrinalateralis(Berthord),以全蛇入药。生境分布:我国北部地区。功能主治:解毒,止痛,袪风湿。主治骨结核,骨质增生,风湿症等。近来临床试用于胃癌、食道癌、乳腺癌等,据谓有一定疗效。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