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血
概述:经血:1.经期由阴道排出的血;即月经之血。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经脉中的血液·经血:经血指经脉中的血液。《针灸资生经》:“委中…热病汗不出,足热厥满,膝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取其经血者,刺血之意也。
-
阴道纵隔
疾病别名双阴道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在胚胎发育中有“故障”,可形成完全性或部分性阴道纵隔,亦称“双阴道”。患者往往无异样感觉,不会发生经血潴留,大多数对性生活也无影响,可不必治疗,手术影响性生活,可施纵隔切开术。若临产后发现纵隔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可沿隔的中部切断,分娩后缝合切缘止血。
-
痛经·寒湿凝滞证
痛经·寒湿凝滞证(dysmenorrheawithsyndromeofstagnationandcongelationofcold-damp)是指寒湿客于冲任、胞宫,与经血相搏结,使经血运行不畅,以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为常见症的痛经证候。
-
阴道横隔
在检查发现阴道横隔时,首先要注意机工隔上(常在中央部位)有无小也,有孔隙者可用探针插孔内,探查小孔上方阴道的宽度及深度以明诊断。如隔膜厚,应先在外层粘膜面作X形切口,深度以横隔厚度的1/2,分离粘膜瓣,然后将内层横作十字形切开,将仙外四对粘膜瓣互相交错镶嵌缝合,愈后不致因疤痕挛缩而再狭窄。
-
熟四物汤
《医门八法》卷四:方名:熟四物汤组成:川芎3钱,酒芍3钱,熟地3钱,桂心2钱,附片2钱,荆穗5钱(炒,研),姜炭3钱(捣),艾叶1钱半(捣),当归身7钱(炒)。主治:经血正行,误饮冷水,或受寒风,经血忽止,诸痛旋作,且有兼见发热憎寒,谵语发狂者。用法用量:水煎,成人黄酒1大杯热服。功效:敛肝气,养肝血。
-
心虚经闭
心虚经闭为病证名。而血之所主在心,盖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是心为气血为主,而脾为气血之本也。且心虚无以制肺,金来克木,而肝脏亏损,则血不藏,以致经血干枯,不营经络,斯有血枯经闭之证。宜服补心汤(熟地、当归、川芎、茯苓、陈皮、半夏、桔梗、枳壳、前胡、甘草、干葛、苏叶、木香、人参、生姜,大枣引)。”
-
带下无子
带下无子病证名。不孕症型之一。由于妇女患有带下疾患导致不孕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带下无子者,由劳伤于经血,经血受风邪则成带下。带下之病,曰沃与血相兼,兼而下也。病在子藏,胞内受邪,故令无子也。”可根据带下病辩证施治。
-
处女膜闭锁
完全性机工隔小见,多数在横隔中央有一小孔,有时只能通过细探针,经血可以外流则无症状发生,直到婚后因性交困难或分娩时胎头梗姐而发现。在检查发现阴道横隔时,首先要注意机工隔上(常在中央部位)有无小也,有孔隙者可用探针插孔内,探查小孔上方阴道的宽度及深度以明诊断。
-
乳汁溢
乳汁溢病名。指产后乳汁分泌过多而溢流不止。此症多因经血津液有余,遇情志抑郁化火或怒气引动肝火,均令肝之疏泄太过而迫乳溢出,量多质稠,乳房或胀痛,烦躁易怒等,治宜舒郁清肝敛乳,方用舒郁清肝汤加夏枯草、生牡蛎,或归芍甘麦汤(当归、杭芍、白术、甘草、大枣、柴胡、小麦、茯神)。
-
女人血分
女人血分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妇人血分篇”:“血分者,经水流通之际,寒湿伤其冲任为之中止,气壅不行,播在皮肤,邪气相搏,经血分而为水,发为胕肿,故曰血分。”治宜温经散寒,活血调经,经调则肿自消。方用调经散(当归、肉桂、没药、琥珀、赤芍、细辛、麝香),加红花、丹皮、牛膝。
-
酒刺
酒刺病名。指生于面部的一种皮肤疾患。因肺经血热有郁而致。见《外科大成》卷三。内有:“肺风由肺经血热郁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或服荷叶著糊为丸;白矾末酒化涂之。”
-
痛经·气滞血瘀证
痛经·气滞血瘀证(dysmenorrheawithsyndrome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为常见症的痛经证候。
-
错经
错经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考》。指月经不循正常途径出,有经血上逆而从口鼻出,有经血从大小便出者。可参见逆经、差经、产后交肠病条。
-
妇科得生丹
概述:妇科得生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北京市中成方选集》引黄毓息方之妇科得生丹:处方:益母草320两,白芍80两,当归80两,羌活30两,木香30两,柴胡30两。功能主治:《北京市中成方选集》引黄毓息方之妇科得生丹功在调经化瘀,解郁和肝。主气滞胸满,经血不调,血瘀腹痛,四肢倦怠。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
柏黄散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柏黄散:处方:黄芩4克当归柏叶蒲黄各3克生姜1.5克艾叶1克生地黄18克伏龙肝6克制法:上药叹咀。功能主治:经血不止。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四《云岐子保命集》卷下:方名:柏黄散组成:黄芩1两2钱半,当归1两,柏叶1两,蒲黄1两,生姜5钱,艾叶2钱半,生地黄6两,伏龙肝2两7钱。
-
归耆止血汤
处方:当归、黄耆、蒲黄(半生半炒)、香附、桂心、熟艾、白术、地榆(炒黑)、黄芩(炒黑)、炙草、川芎。功能主治:祛客寒,温经血。主妇人因感风冷,余经留滞血海,经行后己止5-6日,忽然暴崩。各家论述:是方耆、术以补气,芎、归以补血,蒲、芩、地榆皆黑以止血,香附、桂、艾温经散寒,炙草和中益气,崩下自止。
-
桂枝丹皮桃仁汤
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丹皮3钱,桃仁2钱,茯苓3钱,丹参3钱。功能主治:经血凝滞闭结。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上热,加黄芩;中寒,加干姜;中气不足,加人参;血块坚硬,加鳖甲、(庶虫)虫;脾郁,加砂仁。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
加减逍遥丸
处方:当归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丹皮4.5克,炒栀子45克,甘草30克。功能主治:滋养肝血。主肝经血燥,爪失所养。用法用量: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6-9克,日服2次,开水送服。摘录:朱仁康方
-
举元益血丹
处方:人参(去芦)3钱,白术(蜜炙)2钱,当归(酒洗)2钱,熟地黄2钱,黄耆(蜜炙)3钱,白芍(酒炒)1钱,条芩(酒炒)1钱,炙甘草1钱,升麻5分(炒)。功能主治:冲任伤损,不能约束经血而崩漏。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7分,温服。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
敛经散
处方:川白姜、棕榈皮、乌梅、棉子各等分。制法:烧为灰。功能主治:妇人败血及经血过多。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煎茅花酒调下,只3服便住。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
刘寄奴汤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刘寄奴汤:处方:刘寄奴75克赤芍药(锉,炒)60克白茯苓(去黑皮)30克芎藭当归(切,焙)各45克艾叶(炒)120克制法:上六味,粗捣筛。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疒丂)痛,壮热憎寒,咽干烦渴。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朱氏集验方》卷六:组成:刘寄奴、五倍子各等分。
-
芩术四物汤
处方:熟地6克,川芎3克,当归6克,黄芩6克,白术6克,白芍(炒)6克。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调经。主阳盛血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金鉴》卷四十四:组成:四物汤加黄芩、白术。主治:经水先期,血多因热者。肝木乘土,热而挟湿,经血过多。
-
羌防四物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名:羌防四物汤别名:羌活六合汤组成:羌活、防风、当归、生地、川芎、白芍药。主治:风中于左,邪入厥阴,口眼斜;风阻经血不行,或行而暴下不常,色青如韭汁,多寡不常,且兼作热畏风,及风虚眩晕,风秘便难。加减:身痛,加秦艽、钩藤、柴胡。本方用量,《医林纂要》作 各二钱。
-
室女万瘕丸
《证类本草》卷十二引席延赏方:方名:室女万瘕丸组成:干漆1两(为粗末,炒令烟尽),牛膝末1两,。主治:女人经血不行及诸癥瘕等病。用法用量:每服1丸,加至3-5丸,酒饮送下。以通利为度。制备方法:以生地黄汁1升,入银器中熬,候可丸,为丸如梧桐子大。
-
气运
气运指晕针,古有气运、血运之谓,此其一。运,晕也。《普济方》:“假令针肝经感气运,以补肝经合曲泉之络;假令针肝经血运,以补本经曲泉穴之经。”
-
望月经
望经血(inspectionofmenstrualblood)又称“望月经”。是指用视觉观察妇女月经期间经血的情况,包括血量、血色、血质及血块的有无等,以审察妇科病证的诊断方法。属望诊。
-
月经先期·阳盛实热证
月经先期·阳盛实热证(advancedmenstruationwithsyndromeofexuberantyangandexcessiveheat)是指邪热内伏冲任,下扰血海,迫血妄行,以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红紫,质稠,身热面赤,口渴喜冷饮,心胸烦闷,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月经先期证候。
-
妊娠恶阻·痰湿阻滞证
妊娠恶阻·痰湿阻滞证(hyperemesisgravidarumwithsyndromeofstagnationandblockadeofphlegm-damp)是指素体痰盛,孕后经血壅闭,冲气挟痰饮上逆,胃失和降,以妊娠呕吐痰涎,口淡而腻,胸腹满闷,肢体困重,纳呆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滑等为常见症的妊娠恶阻证候。
-
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证
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证(chron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withsyndromeofstagnationandcongelationofcold-damp)是指寒湿留滞子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以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暗,带下量多,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苔白腻
-
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
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chron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andbloodstasis)是指气虚运行无力,血行瘀阻不畅,以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暗,有瘀斑、瘀点,苔薄
-
泽兰叶茶
概述:泽兰叶茶以绿茶、泽兰叶为主要原料,具有活血化瘀,通经利尿,健胃舒气的功效,用于原发性痛经,对月经提前或错后,经血时多时少,气滞血阻,小腹胀痛者甚宜。原料:绿茶1克、泽兰叶(干品)10克。头汁饮之快尽,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为止。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血瘀经行后期
血瘀经行后期的病因:血瘀经行后期多因气滞、寒凝,以致血瘀内阻冲任,经血不能按时下达胞宫所致。血瘀经行后期的症状及治疗:气滞血瘀者:气滞血瘀者,症见经期错后,经量涩少,血色紫黯,血块较多,小腹胀痛。寒凝血瘀者:寒凝血瘀者,症见小腹冷痛,拒按,血块去后则舒。治宜温经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
-
停经
停经指经血停止,即经闭。亦有指月经净后者。
-
痰阻经行后期
痰阻经行后期病证名。多因妇人体肥,痰浊壅遏胞宫,以致经血不得及时下达,故经行错后,血色淡,质稠粘,兼见平素带下量多,心悸头眩等。治宜健脾除湿,化滞导痰。方用六君子汤加苍术、香附、南星。
-
失信
失信为病证名。指月经不调。清·潘蔚《女科要略》:“或经血之来,前后多少,有无不一,谓之不调,不调则为失信矣。”即月经不调。
-
乳无汁
乳无汁病名。指产后无乳。《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产后乳无汁候: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养胎,即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治疗参见缺乳条。
-
气滞经行后期
气滞经行后期为病证名。属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郁怒伤肝,气机不畅,冲任胞脉血行受阻,以致经血不能按时下达胞官。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涩滞不畅,小腹及乳房胀痛拒按。经量较少,色正常或黯红有块,排出不畅,精神郁闷,或少腹胀痛,或乳胀胁痛等。治宜行气开郁。方用加味乌药汤、七制香附丸等。
-
女丹法
女丹法作为内丹术的一系,在根本宗旨、基本理论与炼养方法上自然不出内丹学说的范围,但在一些重要方面又与男性丹法有所不同。传统女丹法的著述约有30余种,其中重要者如《孙不二元君法语》、《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方》、《女金丹》、《壶天性果女丹十则》、《女丹汇解》、《女子炼己还丹图》等。
-
漏带
①先下血而后带下淋沥不绝。《证治要诀》:“有带疾愈后一二月或再发,半年一发,先血而后下带,来不可遏,停蓄未几,又复倾泻,此名漏带,最难治者也。”②指带下如同经血漏下绵绵不断。见《竹林女科》。
-
漏胞
漏胞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不能约制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即胎漏,详该条。
-
睛动
《保赤存真》卷四:“目为肝窍,肝藏血,血不足则肝火内生,故睛动。”治宜养血清肝,用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若肝经血燥者,用六味地黄丸以滋其化源;若愈后惊悸不寐,或睡中咬牙,睛动者,为血虚所致,宜归脾汤加茯苓、五味子补血。
-
经质
经质(menstrualproperty)是指经血的质地,不稀不稠,没有血块。正常月经,一般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根据经质的病理改变,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例如经质清稀为气血虚,经质稠黏多属血热等。
-
经乍来乍少
经乍来乍少病名。指月经忽来而经量甚少。秦景明《女科医宗大成》:“此因阴气乘阳,内寒血涩,以致经血乍来乍少,而在月后者,治用八物汤(四物汤加人参、白术、黄芪、红花、陈皮、甘草、丹皮)。”
-
经乍来乍多
经乍来乍多病名。指月经忽来而经量甚多。秦景明《女科医宗大成》:“此因阳气乘阴,血热流散,以致经血乍来乍多,而在月前者,治用三黄汤(熟地、黄芩、黄芪、茯苓、当归、蒲黄、人参、甘草)。”
-
经行吐血
经行吐血病名。见《红线女博识摘腴》。多因胃有积热,热伤胃络,血溢而随冲气上逆吐出所致。症见经行期间出现周期性吐血,血色黯红,或经血量少等。治宜清胃热,引血下行。方用三黄四物汤,或犀角地黄汤等方。
-
经色
经色(menstrualcolor)为生理学名词。是指经血的颜色,正常多为暗红色。开始色较浅,以后逐渐加深,最后又转为淡红色而净。如有病理变化,经色也会相应的改变,以作临床辨证的参考。如色淡多气虚、血虚;紫红、深红多血热;紫黯多血瘀;黑黯多寒凝;鲜红多虚热,红夹黄色多湿热,色杂夹带多为湿毒等。
-
经来色紫
经来色紫病证名。指经血呈紫红色。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化火,火热灼血,以致经色紫红,质稠粘,症属实热。治宜清热调经。方用四物连附汤(四物汤加黄连、香附)。
-
间经
间经妇科学名词。《玉峰郑氏女科秘传·经候》:“经血平时常二、三、四月一行,饮食如常,动作不衰,腹中不痛,面色不改,名间经。”
-
鼓
鼓①五不女之一。又名鼓花头、鼓花。指处女膜闭锁,且坚硬如鼓皮,以致不能行房事,经血亦难以排出,蓄积于内而成癥块。可采用手术治疗。②《内经》十二脉之一。浮大或搏指有力的脉象。《诊家正眼》:“曰鼓者,且浮且大也。”
-
冲任不固
概述:冲任不固(unconsolidationofChongandConceptionChannels、insecurityofthoroughfareandconceptionchannels)为病机。是指冲任二脉受损,气血两虚,固摄失职,经血、带下或胎元失固的病理变化。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与肝、肾、气、血关系密切,二脉损伤则见月经不调、小腹疼痛、腰酸、崩漏、习惯性流产或不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