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啘
啘啘通“哕”。指干呕。《类证活人书》卷十:“干呕者,今人所谓啘也。”《医经溯洄集·呕吐干呕哕咳逆辨》:“无啘与哕,盖字异而音义俱同者也。”详见哕、干呕等条。
-
茅根橘皮汤
处方:白茅根(切)1升,橘皮3两,桂心2两(切)(一方有葛根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春、夏天行伤寒,胃冷变啘。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数数服之,尽,复合之,啘止乃停。有热,减桂心1两。注意:忌生葱。摘录:《外台》卷二引《小品方》
-
中毒气吐下
中毒气吐下为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脾胃怯弱,脏腑嫩软,气血未壮,因服药不胜其味之毒,致烦躁闷乱,或口舌麻木…甚至吐利,有致啘血者。”小儿形气未全,易虚易实,用药时要注意“中病即止”,已经达到治疗目的时,即宜及时停药,以免发生中毒。
-
橘饮
处方:橘皮6两,甘草2两,干姜1两。功能主治:呕咯不止及伤寒呕啘。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16服。以水2升,加生姜5分,煮至1升,去滓温服。有痰,加半夏7粒,破之;有寒,加附子1枚,四破之,一同煮。摘录:《元和纪用经》
-
赤苏汤
处方:赤苏1把。功能主治:伤寒病啘不止。用法用量:水3升,煮取1升,去滓,稍稍饮之。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八
-
枇杷叶饮子
别名:枇杷茅根汤、枇杷茅根煎处方:枇杷叶(拭去毛)半升,茅根半升。制法:上切。功能主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用法用量:枇杷茅根汤(《伤寒总病论》卷五)、枇杷茅根煎(《松峰说疫》卷二)。摘录:《外台》卷四引《古今录验》
-
枇杷木白皮
《*辞典》:枇杷木白皮: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P P M B iP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茎干的韧皮部。功能主治:①《千金 食治》:止啘不止,下气。削取生树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之。②《本草图经》:止吐逆不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