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卦
概述:八卦:1.古代《易经》中用“—”(阳)和“--”(阴)两种基本符号组成的八种图形;2.推拿穴位名。近第三掌骨小头处为离,近第三掌骨底处为坎,拇指侧为震,小指侧为兑,坎与兑之间为乾,离与兑之间为坤,坎与震之间为艮,离与震之间为巽。《针灸大成》卷十:“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用之。”
-
伏羲
“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印证了中国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史实。《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却发现通过这种运动,可以祛除身上的一些病痛,这便是传统体育活动及导引术的雏形。他还观天文、察地理,通晓日月阴阳的道理,创始了八卦,成为后世中医学理论哲学思想的主要文化根源之一。有尖头的,用来点刺或放血;
-
两仪
两仪原指天地,后引申为阴阳二气。《易·繁辞》:“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均由“一一”(阴爻)和“一”(阳爻)符号组成。形成了《周易》以阴阳为核心,八卦物象为基础的符号象征体系。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
-
外八卦
外八卦为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针灸大成·卷十·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外八卦,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秘结,穴络平和而荡荡也。”近第三掌骨小头处为离,近第三掌骨底处为坎,拇指侧为震,小指侧为兑,坎与兑之间为乾,离与兑之间为坤,坎与震之间为艮,离与震之间为巽。运八卦,能开胸化痰,除气闭。
-
虙羲氏
虙羲氏即伏羲氏。伏羲为中国神话中人类的祖先。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又教民以渔猎、畜牧和医药。传说“九针”和“八卦”也出于他的制作。一说伏羲即太皞。
-
太皞
太皞即伏羲。伏羲为中国神话中人类的祖先。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又教民以渔猎、畜牧和医药。传说“九针”和“八卦”也出于他的制作。一说伏羲即太皞。
-
奇经纳甲法
奇经纳甲法即飞腾八法。飞腾八法是指按时配穴法的一种。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系以八脉八穴配合八卦,按每日各个时辰的天干推算开穴。所配属八卦与灵龟八法不同,因其以时干为主,故又名“奇经纳甲法”。逢辛时,开后溪(属巽);例如甲子日,戊辰时,即取临泣穴,己巳时取列缺穴,余皆仿此。
-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出《周易·系辞上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构成了五行运化。《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中将九宫配八卦,各有专名、数字和八方来风,中医理论以此预测疾病的流行和预防治疗。后世针灸医家又根据九宫数的变化,结合八脉八穴,形成灵龟八法。
-
行健廓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乾为白珠,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分泾渭,上运清纯,下输糟粕,曰行健廓。”历代命名繁多,一般多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八卦名称来命名。《银海精微》认为八廓“有位无名”;《医宗金鉴》主张八廓分属于六腑、包络和命门,因脏腑相应,其位又多与五 相重。
-
运水入土
运水入土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①用运法由小儿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起,沿手掌的尺侧和掌根部,至大指指腹的脾经穴。《小儿按摩经·手诀》:“以一手从肾经推去,经兑、乾、坎、艮土脾土按之,脾土太旺,水火不能既济,用之,盖治脾土虚弱。”
-
中西医粹
《中西医粹》为丛书名。清·罗定昌撰。其中《脏腑图说》、《脏腑各图》,系以脏腑配合八卦、干支、太极图及五运六气等立论,多语涉玄虚。惟其所附王清任《医林改错》与英人合信氏《全体新论》中的内脏图说较切实际。《症治要言》分论十二经脉的主病证治。《医案类录》为作者的若干医案与医论。现存多种清末石印本。
-
郑楫
郑楫清代医家。字济川。江苏靖江人。儒生,精医术。宗仲景之学,兼通太极、阴阳、河洛、八卦诸说。著有《医学穷源》、《伤寒问答神行集》,未见传世。
-
震
震①震动。《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主骤注雷霆震惊。”②八卦之一。见《灵枢·九宫八风》。
-
伤寒第一书
《伤寒第一书》为伤寒著作。四卷,附余二卷。清·沈月光传,车宗辂、胡宪丰编订。本书论述伤寒证治较简要,但掺杂了八卦图说、河图洛书等内容。此虽开拓了视野,却未必尽合于临床。须予分析地参阅。现存多种清刻本和石印本。
-
九宫尻神
九宫尻神古代针灸宜忌学说之一。见《针经指南》。系以九宫八卦为依据,按病人年龄来推算人神所在部位,从而避忌刺灸。一岁起坤宫,避忌外踝;二岁当震宫,避忌齿、指、腨;三岁当巽宫,避忌头、口、乳;六岁当兑官,避忌膊、手;七岁当艮宫,避忌项、腰;此为行年尻神所在部位,不宜刺灸。
-
按弦搓摩
按弦搓摩小儿推拿方法名。②左手拿儿手、掌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按摩,经三关至曲池,再经六腑至阴池穴,属阳证,关轻腑重;属阴证,腑经关重;③用两大指搓儿手与肱之背面各几下,再拿儿手慢慢摇动(见《增图考释推拿法》上卷)。此法能消痰化积,消痞。
-
分化系统
要素不能离开整体单独存在,其功能由整体功能分化出来并始终受整体功能的支配。中国的《周易》所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家所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对这种系统模式的哲学概括。在医学上,用机器一类的组合系统来类比作为分化系统的人体,容易产生误解和差错。
-
九转大降丹
处方:白马(即火消)1两,黑铅2钱,青盐3钱,胆矾4钱,雄精5钱,明矾1两,大红硇7分,汞(即水银)1两,辰砂(即朱砂,如豆色紫佳)9分。放于八卦炉中,然后举火,合五九四根半香为度,结胎时炷香3根6寸,合四九之数,用文火,谓之结胎。又炷9寸香,降乃毕矣。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疔毒、恶疮、蛇伤、犬咬。
-
八法配穴法
八法配穴法即八脉八穴配穴法。八脉八穴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指以奇经八脉与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两相配合应用。一般是依据八穴所属的阴阳契合八卦的属性,将其分为四对,上、下配合,以治疗本经及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后溪与申脉相配,主治颈、项、肩胛部疾病;
-
针灸时间医学概论
《针灸时间医学概论》为书名。殷克敬编著。2007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主要内容包含针灸时间医学的渊源、历法知识、《河图》、《洛书》与八卦的概述、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知识以及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和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取穴方法。
-
丧门针
丧门针为古针具名。出《琼瑶神书》。曰:“丧门针也,长八寸,按乾、坎、艮、震、巽、离、坎、兑八卦也。”今之芒针与似。
-
四象
四象为易学术语。出《易·系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类经附翼·医易》谓:“太少阴阳,为天四象。”即指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
吕樵翁
吕樵翁即吕熊飞。吕熊飞为晚清医家。字樵翁。浙江鄞县(宁波)人,长于眼科。撰《眼科易秘》4卷(1876刻成),记眼科杂证,并附歌诀,又用八卦配两目以解释眼病。
-
濒湖脉学
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述浮、沉、迟、数、滑、涩、实等27脉,作者以鲜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分析各种脉象,其中同类异脉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脉象的主病,均编成歌诀,便于读者习诵;后一部分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根据宋·崔嘉彦所撰《脉诀》加以删补而成者,比较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多种问题。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养生专著。本书大旨是参合“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而会归于一,能“妙契大道”,故名。后代名家亦多本内丹、外丹、房中等说注释之。在唐代被推为内丹要籍,认为本书借助八卦学说等,论述了阴阳为作丹的根基、大丹乃阴阳的作用、火候是阴阳变化的表象等内丹术的重大理论问题。
-
太极拳
概述:太极拳为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卓有成效的保健拳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养生活动之一,并且在世界各地也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太极拳拳法:太极拳拳法宗太极阴阳之旨,手法以掤、(扌履)、挤、按、捋、挒、肘、靠八势为八卦之式,架势与步法以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五势为五行之式,计十三式。
-
天门入虎口
天门入虎口为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1.用一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分别拿住小儿的虎口和掌根部天门穴,另一手握住肘部,进行摇动。见《小儿按摩经》。2.自小儿手掌八卦中的乾宫穴,经坎、艮部按至虎口处。3.自小儿食指桡侧缘远端横纹处的命关穴推至虎口处。有健脾、止泻、发汗、通气血等作用。见《秘传推拿妙诀》。
-
水中捞月
水中捞月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幼科铁镜》。1.在儿掌心滴冷水,旋推旋吹冷气,如运八卦相似(见《幼科铁镜》卷一)。2.左手大指屈儿中指,用冷水滴在劳宫,用右手扇几下,再滴冷水于总经,以冷气吹之,又用中指节自总经按摩至曲池,并在儿臂外侧按摩(见《厘正按摩要术》卷三)。此法性凉,除大热。
-
八脉八穴配穴法
八脉八穴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一般是依据八穴所属的阴阳契合八卦的属性,将其分为四对,上、下配合,以治疗本经及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后溪与申脉相配,主治颈、项、肩胛部疾病;列缺与照海相配,主治咽喉、胸膈部疾病等。
-
巽
巽(xùn,音训)①顺也。《灵枢·周痹》:“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②八卦之一。见《灵枢·九宫八风》。
-
吕熊飞
吕熊飞为晚清医家。字樵翁。浙江鄞县(宁波)人,长于眼科。撰《眼科易秘》4卷(1876刻成),记眼科杂证,并附歌诀,又用八卦配两目以解释眼病。
-
灵龟飞腾
灵龟飞腾也称灵龟八法、飞腾八法。是针灸按孔穴开合时间选穴的一种古代学说。见于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以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孔穴为基础,并配合八卦,与记日时的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相对照,推断某日时八穴中的某穴开放来选穴。
-
铜人内景图论
《铜人内景图论》解剖生理著作。郑守谦撰。本书以中西医合参的方式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脏腑、经络、经穴)及胎儿发育等方面的内容。书中也收入一些涉及八卦及基督教的内容。1923年长沙明道中医学校出版石印本。
-
内八卦
内八卦为推拿穴位名。即八卦。
-
成能廓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兑为锐眦,经走膻中(宗气所居),络及肾脂(指髓)膻中火之帅,肾脂体之充也,膻中与肾脂相为表里,主宗气动息,动应无方,息乃贞固,曰成能廓。”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医宗金鉴》主张八廓分属于六腑、包络和命门,因脏腑相应,其位又多与五 相重。
-
一号四物汤
《古今名方》引《张八卦外科新编》:组成:当归9g,川芎9g,生地9g,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连翘9g,陈皮9g,丹皮9g,金银花9g,白芍9g,乳香6g。功效:凉血清热,祛风解毒。主治:疮疖,外伤感染,头疽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