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外格
外格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黄帝内经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阳气亢盛之极,盈溢于外,不能与阴气相交所致的格拒现象。
-
关格
或肢冷形寒,汗出不止,皮肤甲错或皱瘪凹陷等为常见症的关格证候。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阳气大盛,阴气不得荣之曰外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曰关格。饮之以药,热药入口即出,冷药过时而出,大小便秘,名曰关格。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
上格
上格为病名。大便不通名内关,小便不通名外格,大小便都不通名关格。指上不得入而呕吐,下则大小便秘结者。《医醇賸义·关格》:“患此证者,多起于忧愁怒郁,即富贵之家,亦多有隐痛难言之处,可见病实由于中上焦,而非起于下焦也。因肝气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痰气上逆,食入呕吐,人参半夏汤;
-
下格
下格为病名,指大便数旬不通,时呕而食不进者。治宜调胃承气汤,热饮,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则呕吐可止。②大便不通名内关,小便不通名外格,大小便都不通名关格。饮之以药,热药入口即出,冷药过时而出,大小便秘,名曰关格。因肝气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痰气上逆,食入呕吐,人参半夏汤;
-
溢阳
溢阳脉学名词。指阳气亢盛之极而泛溢的脉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参外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