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踝尖
拼音:nèihuáijiān代号:EX-LE8别名:踝尖(《类经图翼》),吕细(《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内踝尖穴主治病证:内踝尖穴主治小儿四五岁不语,霍乱转筋,牙痛,脚气,脚内廉转筋,诸恶漏,扁桃体炎,乳蛾等。内踝尖穴的配伍:内踝尖配外踝尖、中指节、合谷,治齿痛。内踝尖配解溪、照海、太溪,治内踝关节扭伤。
-
踝尖
概述:踝尖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内踝尖,是足两踝之一。主治小儿四五岁不语,霍乱转筋,牙痛,脚气,脚内廉转筋,诸恶漏,扁桃体炎,乳蛾等。《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正坐或侧卧位,在内踝的最凸起处取穴。踝尖穴的配伍:内踝尖配外踝尖、中指节、合谷,治齿痛。内踝尖配解溪、照海、太溪,治内踝关节扭伤。
-
漏谷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漏谷穴主治腹胀、肠鸣、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漏谷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治下肢重病。
-
阴经
概述:阴经:1.阴脉;(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漏谷穴主治腹胀、肠鸣、腰膝厥冷、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漏谷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温经通络除湿的作用,治下肢重病。
-
太阴络
本穴外表部位与足阳明络穴“丰隆”部位相对,或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漏谷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下肢痿痹,膝踝肿痛,脚气。
-
蠡沟
正坐或仰卧取穴。蠡沟穴位于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处。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分布;蠡沟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满,腰背拘急,胫部酸痛。当针刺得气后,保持原坐位,即活动颈部、肩部或肩胛部,做前屈、后仰、侧屈,旋转活动头颈部;
-
阴蹻穴
概述:阴蹻穴:1.阴蹻脉交会穴;别名阴蹻。肾炎:针刺照海、太溪,可使动脉压降低,尿量的减少,酚红排出量增加。定位:交信穴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交信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后方→踇长屈肌。
-
外踝尖
足两踝之一。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正坐或仰卧位,在外踝的最凸起处取穴。外踝尖穴主治病证:外踝尖主治淋病,卒淋,脚气,脚外廉转筋,十趾拘挛,牙痛,牙痈,口疮,风火牙痛,喉痹咽痛,白虎历节风痛,踝关节肿痛,小儿重舌,扁桃体炎,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刺灸法:刺法:点刺出血。
-
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
手术名称: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别名:openreductionofdislocationofankle分类:骨科/关节脱位及关节损伤手术/足和踝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9.8701概述:足和踝关节一般为急性脱位,绝大多数在全身麻醉下均能手法复位,且效果满意。麻醉和体位:腰麻或硬膜外阻滞麻醉,仰卧位,大腿绑扎气囊止血带。
-
足两踝尖
足两踝尖为外踝尖与内踝尖合称。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踝区,外踝的最凸起处。主治卒淋、脚气、脚外廉转筋、十趾拘挛、牙痛、牙痈、淋病、小儿重舌、扁桃体炎、白虎历节风痛。一般针刺出血;内踝尖经外奇穴名(EX-LE8)。位于踝区,内踝的最凸起处。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脚内廉转筋、诸恶漏、扁桃体炎等。
-
筑宾
筑宾穴主治神志和少腹部等疾患,如癫疾,征症,疝气,不孕,呕吐涎沫,腹痛,脚软无力,足腨痛,足踹内痛,癫狂,痫证,呕吐,小腿内侧痛,现代又多用筑宾穴治疗肾炎,膀胱炎,睾丸炎,盆腔炎,癫痫,精神分裂症,腓肠肌痉挛,并可用于肾炎,精神病,肾炎,神经性呕吐,小儿胎毒等。
-
腿肚
人体部位名·腿肚:腿肚指腓肠肌部分。筑宾穴主治神志和少腹部等疾患,如癫疾,征症,疝气,不孕,呕吐涎沫,腹痛,脚软无力,足腨痛,足踹内痛,癫狂,痫证,呕吐,小腿内侧痛,现代又多用筑宾穴治疗肾炎,膀胱炎,睾丸炎,盆腔炎,癫痫,精神分裂症,腓肠肌痉挛,并可用于肾炎,精神病,肾炎,神经性呕吐,小儿胎毒等。
-
人体测量
概述:人体测量(anthropometry)是指对人体有关部位长度、宽度、厚度和围度的测量。16岁:理想体重(kg)=〔身高(cm)-100×0.9如果儿童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为肥胖。③胫骨长度:为胫骨平台内侧上缘到内踝尖的距离。④腓骨长度:为腓骨小头到外踝尖的距离。取腋中线季肋下缘与髂崤上缘中1/2点处,用皮尺绕腹部一周。
-
足两踝
足两踝经外穴名。见《千金要方》。亦称内、外踝穴。《备急灸法》定位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
痢疾敏感点
痢疾敏感点为经外奇穴名。出《祖国医学基本知识新医疗法和中草药》。位于小腿胫侧,内踝尖与胫骨内缘平胫骨粗隆处连线的上2/5与下3/5交界处。左右计2穴。主治痢疾。一般直刺1.0~1.5寸。
-
伏留
伏留即复溜。《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等。
-
胫前肌外移术
手术名称:胫前肌外置术别名:胫前肌外移术分类:骨科/痉挛性瘫痪手术/痉挛性足下垂的手术治疗/足部肌腱转位术ICD编码:83.7602概述:胫前肌外置术主要用于没有骨质结构改变的足内翻或外翻畸形的病人。3.肌腱转移固定于足背前外侧做第3切口,从足背中线稍偏外侧,做一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3~
-
人皇穴
人皇穴即脾经三阴交。此穴系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主治脾胃、肝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呃逆、呕吐、纳呆、食饮不化、胸腹胀满、腹痛肠鸣、痢疾、泄泻、黄疸、水肿、痃癖、月经不调、经闭、带下、癥瘕、血崩、血晕、死胎、恶露不止,阴茎痛、小便不利、遗精白浊、七疝、癫痫、痴呆、不眠;
-
冐阳
冐阳为经穴别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等。
-
跟骨注射
名称:跟骨注射适应证:跟骨注射适用于:1.跟骨痛。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刺入方向与足纵轴垂直,至近跟骨内侧边时,注入少量药液,再继续刺至跟骨跖面内前方、跖筋膜附着处,有硬软双重针感,将会刺入骨与筋膜之间,进针0.5~3.注意勿从足跟厚皮处进针穿刺,应从足内侧侧面进针,即可减少疼痛和感染,又易于穿刺。
-
永泉
概述:永泉:1.经穴名;2.大敦穴别名;足少阴之郄穴。功能主治: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挺,小便不利,目视昏花等。刺灸法:直刺0.3~《备急千金要方》载:“石淋小便不得,灸水泉三十壮,足大敦是也。”一说“足大指爪甲根后四分节前”(《针灸集成》)。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
-
太阴蹻
太阴蹻为经穴别名。如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嗌干喉闭、心痛气喘、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妇人血晕、胎衣不下、恶露不止、难产、肠鸣泄泻、蛊胀、疝气、淋病、遗精白浊、癃闭、遗尿、痫病夜发、卧惊、善悲不乐、瘈疭、脚气红肿、四肢懈惰等。一般直刺0.5~实验研究:①针刺“照海~
-
商坵
商坵即商丘。经穴,五行属金。此系脾脉经穴,属金,在土丘样内踝下,故名。如呕吐、吞酸、胃痛、腹胀、黄疸、食欲不化、肠鸣泄泻、痢疾、体重节痛、嗜卧、目昏、口噤、舌本强痛、小儿惊风、梦魇、癫狂、痫证、疟疾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
太阴胳
太阴胳为经穴别名。漏谷为经穴名(LòugǔSP7)。漏:漏下;有健脾化湿、理气宣痹的作用。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患,如脘腹胀满、肠鸣切痛、泄泻、赤白痢、饮食不化、小便不利、遗精、疝气、少腹疼痛、下肢湿痹、足胫肿痛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癔病、脚气等。
-
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融合术
手术名称: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固定术别名: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融合术分类:骨科/足部手术/扁平足的手术治疗/跗骨联接/跟距联接ICD编码:81.1401概述: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固定术用于跟距联接的治疗。麻醉和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4.如跟骰关节有疼痛或骨性关节炎病变,则应行三关节固定术。
-
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固定术
手术名称: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固定术别名: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融合术分类:骨科/足部手术/扁平足的手术治疗/跗骨联接/跟距联接ICD编码:81.1401概述: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固定术用于跟距联接的治疗。麻醉和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4.如跟骰关节有疼痛或骨性关节炎病变,则应行三关节固定术。
-
内外踝尖
概述:内外踝尖为经外奇穴别名。即足两踝。见《备急千金要方》。位置:其位置,《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功能主治: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刺灸法:艾炷灸5~或艾条灸10~
-
胫前肌外置术
手术名称:胫前肌外置术别名:胫前肌外移术分类:骨科/痉挛性瘫痪手术/痉挛性足下垂的手术治疗/足部肌腱转位术ICD编码:83.7602概述:胫前肌外置术主要用于没有骨质结构改变的足内翻或外翻畸形的病人。3.肌腱转移固定于足背前外侧做第3切口,从足背中线稍偏外侧,做一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