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别
1辨别在动物心理学中也常用“识别”一词,但在外国语中是相同的,即指动物能区别质或量上不同的两个刺激,以动物能否对那些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来判断。即使动物生来就对某两个刺激不显有鉴别反应,但这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没有辨别能力。2辨别是感觉生理学等方面的用语。
-
辨别阈
辨别阈亦称区别阈、差分阈。如光和声的辨别,是有关某作用动因量的差异所引起的刺激效应的阈值,是单纯阈的反义词。系属于感觉、屈性、向性等方面的问题。在感觉中,例如光强辨别阈是随辨别起点的光强而异。蕨类的精子在对苹果酸的浓度进行反应时,辨别阈可随精子原来所在的液体介质苹果酸的浓度而变化。
-
视敏度
要想分辨两个点,必须在视网膜上兴奋两个锥体细胞,而这两个锥体细胞至少要被一个不兴奋的锥体细胞分开。物体越大,视角也越大。视敏度检查:视敏度检查是检查黄斑部中心凹的功能,分远视力与近视力检查。嘱被检查者辨别视标的缺口方向,自视标0.1顺序而下,至患者不能辨清为止,记录其能看清最下一行的视力结果。
-
中心视力检查法
定义:中心视力检查法(examinationofcentralvision)是指对黄斑中心凹视功能的视力检查法。中心视力检查是检查黄斑部中心凹的功能,分远视力与近视力检查。嘱被检查者辨别视标的缺口方向,自视标0.1顺序而下,至患者不能辨清为止,记录其能看清最下一行的视力结果。
-
视力检查法
定义:视力检查法(examinationofvisualacuity)是检查视力的方法。其他的还有Goldmann半球形定量视野计,这种视野计对视标的大小和亮度,以及背景的亮度进行了比较精确的定量。检查时患者下颌搁在颏架上,受检眼固视白色圆盘,另眼遮盖,医生用视标(常用1—2毫米白色视标)先查出生理盲点,即在颞侧10°~
-
远视力检查
定义:远视力检查(distantvisiontest)是指视力表置于眼前5m处检查视力的方法。嘱被检查者辨别视标的缺口方向,自视标0.1顺序而下,至患者不能辨清为止,记录其能看清最下一行的视力结果。如被检者在2米处看清0.1,则视力为2/5×0.1=0.04,余此类推。例如:如光定位准确,说明该眼视网膜功能基本正常,否则为不正常。
-
鼻检查
概述:鼻检查用于确定被检者有无急性或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或慢性鼻窦炎,嗅觉是否正常。用鼻镜伸入鼻前庭,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鼻中隔黏膜导致出血。由下而上,检查鼻腔下鼻道、下鼻甲、鼻中隔、中鼻道、中鼻甲及嗅裂,注意中下鼻甲有无肿胀、中下鼻道有无脓液、息肉及肿瘤。
-
嗅质
嗅质qualityofodor由嗅觉这种单一的感觉形式可辨别的质,亦即气味的种类。现在认为,包括昆虫类在内的其它各种动物也显有与上述对人的分类大致相平行的嗅物质的辨别能力.为了对气味作客观的分类,正在研究嗅物质的化学结构、分子内部振动与气味的关系,以及嗅感受器和嗅叶对各种嗅物质不同的电活动(动作电流)。
-
舌质
舌质又称舌体。望舌质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观察舌色、舌神、舌形、舌态和湿润度。对于诊察脏腑精气盛衰存亡,判断疾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以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舌质的望诊主要辨别荣枯老嫩,包括形态、色泽、动态和湿润度等。察病邪的深浅与胃气的存亡,重点在于舌苔。
-
经络诊断
经络诊断是以经络腧穴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穴位病理性反应的各种表现形式为指标,进行疾病证候辨别的诊断方法。诊断结果具有中医的脏腑、气血和经络辨证,也具有现代医学的病名和病理诊断,常用的经络诊断有经络望诊、经络按诊,经络腧穴皮肤电测定诊断,经络腧穴皮温测定诊断,知热感测定诊断等。
-
犹辨三光
犹辨三光古代眼科检查视力之术语。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眼病患者之视力严重减退,但尚可辨别月光、日光、火光者。证见眼内翳状呈青白色,盖定瞳孔,不能分辨物体,不能辨别颜面耳鼻等,但尚可辨三光,即有光感,属白内障者,可针拔治愈。
-
色盲与色弱
色盲与色弱患者缺乏色觉或色觉不全称为色盲,辨色能力低为色弱。色盲又可分为全色盲与部分色盲。红绿色盲表现为只有红色觉或绿色觉,即不能辨别红色与绿色,可能由于缺乏感红视锥细胞或感绿视锥细胞所致。先天性色盲是可遗传的,后天性色盲可由解除病因或补充营养,如增加蛋白质或维生素A、B等而有所改善。
-
示从容论篇
《示从容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说明诊病时,必须依据法度,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遇到疑难的病情,更需周密观察,详细分辨,从不易辨别的证名当中,辨别出异同来,才不致因粗率的诊断而贻误病机。文中列举了脾、肝、肾等病为例证,说明对复杂疑难病证,必须从容地鉴别诊断的道理,故名。
-
视赤如白证
视赤如白证病证名。系指不能正确辨别某些颜色,只能辨别物体明暗程度及形态的病证。相当于今之色盲。见《证治准绳·杂病》。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眼内络阻所致。
-
X连锁隐性遗传
一种性状或遗传病有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些基因的性质是隐性的,并随着X染色体的行为而传递,其遗传方式称为X连锁隐性遗传(X-linkedrecessiveinheritance,XR)。这样,男性的细胞中只有成对的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故称为半合子(hemizygote)。前者不能辨别任何颜色,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获得,获奖理由是“发现了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长期以来,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嗅觉的工作原理最为神秘。然后将信息集中传给充当鼻脑中转站的嗅球,那里有结构精致的“嗅觉布置图”,它帮助大脑准确认知这些气味。
-
虚实
概述:虚实:1.八纲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2.人体阴阳的消长。辨别疾病的虚实,了解病体邪气的盛衰,为确定采用补虚扶正或泻实祛邪的治法提供依据。八纲辨证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吴昆:“虚实,人之阴阳消长也。”
-
雌雄鉴别法
对鸡的雌雄鉴别有以下几种方法:(1)引进伴性遗传基因:仅限于特殊的杂交种;(2)肛门隆起观察:雄性鸟类,由于其尿管和精管开口于泄殖腔,生殖隆起发达,而在雌性是尿管和卵管开口于泄殖腔,没有雄性那样的隆起,所以将肛门张开根据隆起的有无和状态便可区别出雌雄;雄:赫氏腺(Herold′sgland)〕即能辨别雌雄。
-
平脉
常脉·平脉:平脉又称常脉。指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的正常脉象。特点为:脉势和缓,往来从容,节律均匀,柔和有力,一息四五至(相当于每分钟60~辨别脉象·平脉:平脉即辨别脉象。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
-
荣枯老嫩
荣枯老嫩是荣舌、枯舌、老舌、嫩舌4种舌象的合称,为望舌质的基本内容。荣枯是辨别津液和舌神。枯是指舌无光彩,枯晦干涩,活动迟滞,为津亏失神,预后较差。老嫩是辨别疾病的虚实。老是指舌质纹理粗糙苍老,多属实证;嫩是指舌质纹理浮胖娇嫩,多属虚证。
-
色觉检查法
定义:色觉检查法(chromometry),检查明亮处视锥细胞功能来判断有无色觉障碍及其性质及程度的方法。色觉障碍包括色盲和色弱,对颜色完全丧失辨别能力的称色盲;人眼可见光线的波长是390~因视锥细胞集中分布在视网膜中心部,故该处辨色能力最强,越向周边部,视网膜对绿、红、黄、蓝4种颜色的感受力依次消失。
-
色觉
概述:色觉(colorvision)是指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而被脑认知后引起的感觉。色觉检查方法:检查色觉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假同色表(色盲检查图)》检查,常在白昼日光下进行,但不能戴有色眼镜,色表距离被检查者眼前约50~对颜色辨别能力减弱的称色弱。全色盲极少见,患者视物只有明暗之别,犹如观黑白电影一样。
-
注意的评定
概述:注意是一种在指定时间内关注某种特定信息的能力,集中是在相应的时间段里应用注意活动的能力。操作名称:注意的评定适应证:注意的评定适应证如下:1.脑损伤、情绪及人格障碍患者引起的注意功能障碍。4.服用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包括乙醇、毒品等兴奋或抑制剂等)。4.检查中不要随意纠正患者的错误反应。
-
注意
概述:注意是一种在指定时间内关注某种特定信息的能力,集中是在相应的时间段里应用注意活动的能力。注意的评定:适应证:注意的评定适应证如下:1.脑损伤、情绪及人格障碍患者引起的注意功能障碍。4.服用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包括乙醇、毒品等兴奋或抑制剂等)。4.检查中不要随意纠正患者的错误反应。
-
杂病证治准绳
《杂病证治准绳》为《证治准绳》系列丛书之一。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类方》八卷,《伤寒证治准绳》八卷,《疡医证治准绳》六卷,《幼科证治准绳》九卷,《女科证治准绳》五卷。论及的科目、病种广泛,每一病证先综述明以前历代医家治验,后阐明己见,辨别病症、脉象的异同,因证论治、立法处方。
-
透光法
透光法(lighttransmittancemethod)是指通过透光的方法以辨别脓液有无的诊断方法。
-
点压法
点压法(pointpressingmethod)是指通过小圆钝物点压的方法以辨别脓的有无、脓肿部位深浅的诊断方法。
-
穿刺法
穿刺法(puncturemethod)是指通过穿刺的方法以辨别脓的有无、深浅及性质的诊断方法。
-
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
《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为伤寒著作,又名《伤寒保命集》,二卷,金元·张璧撰。书中分述伤寒六经病证,伤寒主方,变方及其适应证。辨别伤寒与温病,介绍伤寒症候的刺法,伤寒杂证,伤寒传变诸证和一些较常见的内科杂病的证治。此外并介绍妇人伤寒、某些妇产科及外科病证的证治。后编入《济生拔粹》中。
-
广温疫论
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疫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特别是早期证候的鉴别。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证等方面的不同;所附《佛崖验方》1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
-
红舌
红舌(redtongue)为舌色的一种。是指舌体颜色鲜红的舌象。《伤寒舌鉴》:“夫红舌者,伏热内蓄于心胃,自里而达于表也。”临床上根据红色的深淡,结合舌苔以辨别热的部位和轻重。一般来说,深红而有黄苔为实热;鲜嫩红色为虚热;红瘦无苔为阴虚火旺;红而干为胃津已伤;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是肝胆郁热。
-
邓苑
邓苑为明代医家。字博望,江西清江县人。长于眼科。邓氏专心搜罗古籍经典,旁及《素问》等医经。著有《一草亭目科全书》,是明代眼科名著之一。其中记载许多眼科常用方剂,包括不少外用药,并对药物的筛选、真伪辨别等有所记述。
-
疮疡辨脓
疮疡辨脓疮疡诊法之一。历代医家论述疮疡辨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辨疮肿内有脓无脓。凡疮疡患者,如脉紧数或迟,患部按之微热微红坚硬,按之痛不甚,指起不复(无应指感)者,为脓未成;脉数,患部发热,按之疼痛,指起即复(即应指)者,为脓已成。③凭脓液的质、色、气、味辨别毒邪之盛衰,正气强弱。
-
出形紫黑
出形紫黑为症状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已出见形,当其起发的时候,应视其痘的根窝及色泽,以辨别其轻重。其症兼有喘急,躁烦,大便秘结等。治宜解毒活血,用七物升麻丸(《证治准绳》:升麻、犀角、黄芩、扑硝、栀子仁、大黄、淡豉)。若痘点转红活,用紫草饮(紫草、芍药、麻黄、当归、甘草)。
-
臭毒头痛
臭毒头痛病名。臭,通嗅。因嗅吸污毒气体引起的头痛。见《证治准绳·杂病》。《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有臭毒头痛,必烦闷恶心,宜炒香附一味煎。”亦有兼腹部疼痛者,亦辨别毒气性质进行救治。参见头痛条。
-
白(疒咅)
又名晶(疒咅)、白疹(见《温热经纬》卷三)。多因湿热之邪郁于肌表,不能透泄而发。重者多伴有身热,数天后身热渐退,水泡干燥脱屑而愈。可选用氤氲汤,若气阴两虚者,加补气血养阴之品。此外,《白喉阐微·附录》:“炼斋偶记”之烂喉风项:“或曰白前、或曰白缠喉,又名白(疒咅),其名种种不一。”
-
生抽
概述:生抽和老抽都是经过酿造发酵加工而成的酱油。生抽酱油是酱油中的一个品种,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其产品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风味独特。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用来一般的烹调用的,吃起来味道较咸。老抽吃到嘴里后,有一种鲜美的微甜。
-
犯罪危险期
(3)性的生理成熟与性意识萌发带来的性生理欲求和心理上的紧张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4)强烈的求知欲与辨别能力之间的矛盾;(5)内部心理结构的矛盾。如认识与情感、认识与意志、认识与行为的矛盾等。如果个体在此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不良,则容易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而形成违法犯罪心理,发生犯罪行为。
-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中医诊断学源自《内经》的诊法学说,从整体联系、内外相应的原理,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以及八纲辨证等方面,为中医诊断确立了理论基础以及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
病症辨异
《病症辨异》诊断学著作。陆成一辑。本书重点论述鉴别诊断。以病证为主,按气血、脏腑、身形各部为序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若干病证予以辨别。举凡相类证候,均进行了对比辨析,并阐述有关病机等内容,可供临床辨证参考。现有1920年铅印本。
-
辨证
辨证即辨析疾病证候,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环节之一。辨证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对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证候的思维方法,是中医临床认识与诊断病证的重要方法。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证候,称辨证;
-
辨病论治
辨病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原则之一,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症状表现、疾病原因、性质、部位、病人的体质,以及各种检查的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与辨别,做出疾病种类的诊断,以此为依据来决定治疗措施。
-
伤寒保命集
《伤寒保命集》为《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的别名。金元·张璧撰。书中分述伤寒六经病证,伤寒主方,变方及其适应证。辨别伤寒与温病,介绍伤寒症候的刺法,伤寒杂证,伤寒传变诸证和一些较常见的内科杂病的证治。此外并介绍妇人伤寒、某些妇产科及外科病证的证治。后编入《济生拔粹》中。
-
脉证合参
脉证合参指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脉证相符为顺,预后较好;例如阳热证见浮数脉,虚弱证见细弱脉,属于顺证。若阳热证见沉细脉,虚弱证见洪大脉,为脉证相逆,说明表里正邪错综复杂,病情较重,属于逆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辨别疾病的本质,以确定脉证的从舍。
-
初生吐乳
初生吐乳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小儿初生偶然作吐,吐量不多,一般不属病态。如果呕吐不止,或进乳即吐,可由初生拭口不净,秽液内拭;或胎前寒热偏盛;或产时外伤等原因所致。根据起病缓急,呕吐与哺乳的关系,辨别寒热虚实,随证施治。
-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是中医治病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也包括中医理论贯穿在预防与养生实践中的过程。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病证。
-
辨痰
系望诊内容之一。辨别痰的性状,作为辨证的参考。辨痰时要注意痰的颜色、形状、稀稠度、气味等。痰色白而清稀,多为寒证;痰色黄或白而粘稠者,多属热证。痰少极粘,难以排出者,多属燥痰;痰白易咯而量多者,为湿痰。咳吐脓血如米粥状,为热毒蕴肺,多是肺痈;痰中带血,多为肺络受伤等。
-
辨胎孕男女法
辨胎孕男女法古代对怀孕妇女,以脉象、腹形及两乳房而进行辨别男女胎的方法。如左手太阳浮大为男,右手太阴沉细为女;左脉疾为男,右脉疾为女;左乳房有核胀痛为男,右乳房有核胀痛为女;腹部上小下大如箕为女,腹高如釜为男等。这些是古人的经验,尚待研究。
-
白苔黑根舌
白苔黑根舌为白苔而舌根黑苔的舌象,宜辨别寒热真假。《辨舌指南》:“若黑根无积腻,白苔薄滑,刮之即净,舌上多津,口不渴,或渴而不消水者,真寒假热也,宜十全辛温救补汤加减;若黑根黏腻粗涩,干厚刮之不净,燥苔无津,口渴引饮,真热假寒也,宜十全苦寒救补汤加减。”
-
白喉次将
白喉次将指治疗白喉中比较次要的药物,称为“次将”。云:“白喉初起,辨别不明及症之轻者,与凡风邪之症,皆以此等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种。”参见药将:药将出自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治疗白喉的常用药按其作用的猛、缓分为“正将”、“猛将”、“次将”三类。而每“将”之中又分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