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在皮肤
热在皮肤证名。热证突出体现于体表皮肤。与热在骨髓相对。亦作表热里寒解。或释为真寒假热。参见热在骨髓条。
-
外热
外热为证候名。指皮肤肌表发热。内伤多虚,可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由于发热的类型不同,又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因发热部位不同,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
-
热在骨髓
热在骨髓证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伤寒缵论·太阳上篇》:“详仲景论,止分皮肤骨髓,而不曰表里者,盖以皮肉筋脉骨五者,主于外而充于身者也,惟曰藏曰府,方可言里。一说为里热之证。《医宗金鉴》作真热解,“身大寒,谓通身内外皆寒,三阴证也。
-
木兰皮
出处:《别录》 《本经》原作木兰拼音名:M L nP 别名:姜朴(《中药志》)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树皮。功能主治:治酒疸,酒皶面疱,阴下湿痒,癞病,重舌,痈疽,水肿。①《本经》:主身有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皶,恶风癞疾,阴下痒湿,明耳目。每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摘录:《*辞典》
-
拓汤
主治:丹毒、痛疽始发焮热。《千金》卷五:方名:拓汤别名:大黄拓汤组成:大黄1两,甘草1两,当归1两,芎1两,白芷1两,独活1两,黄芩1两,芍药1两,升麻1两,沉香1两,青木香1两,木兰皮1两,芒消3两。木兰皮近世罕用,考诸《本经》,治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皯、酒皶等证,使热从皮腠而散也。
-
地骨散
《嵩崖尊生》卷十二:地骨散:处方:柴胡7分5厘,地骨皮7分5厘,桑白7分5厘,枳壳7分5厘,前胡7分5厘,黄耆7分5厘,茯苓5分,五加皮5分,人参5分,甘草5分,桂心5分,白芍5分。功能主治:肺热,热在皮肤,日夕甚,喘咳洒淅。摘录:《圣惠》卷七十四《朱氏集验方》卷九:组成:地骨皮、生地黄、黑参、甘草木通、黄芩各等分。
-
外热内寒
概述:外热内寒为病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参见真寒假热:真寒假热为证候名。症见身热,但喜衣被;多见于素禀虚寒而感外邪,或劳倦、内伤所致虚阳外露,里寒格阳等证。症见发热无汗、头痛咳嗽、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胖,微黄浊苔,脉浮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