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色门户
气色门户为诊断学术语。出《望诊遵经》。气色,指五脏的精气及反映于面部色泽;五脏各有主色和分部,前人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从面部一定部位的色泽变化,以推测五脏的病变及预后。这种诊法,须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才合实际。
-
全幼心鉴
《全幼心鉴》为儿科著作。卷1总论儿科医生之守则,服药须知,小儿的生理、血气、禀赋、保育、调理以及面部与手部望诊等;4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病证为主,包括痘疹),并附录《小儿明堂灸经》。书中除“选古方效用今日者”(见自序)予以汇集说明外,对面部及虎口三关、指纹望诊作了较细致的描述,并附图40余幅。
-
糖尿病性皮肤发红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糖尿病性皮肤发红主要在面部,有时也可在手足出现特殊的玫瑰色斑疹,这是由于血管的弹性降低所致,若控制了糖尿病就可获得改善。近来有人发现轻型或隐性糖尿病者面部发红,发红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症状体征:轻型或隐性糖尿病者面部发红。
-
密合型面罩
密合型面罩(tight-fittingface-piece)是指能罩住鼻、口与面部密合的面罩,或能罩住眼、鼻和口与头面部密合的面罩。密合型面罩分半面罩和全面罩。
-
色以润泽为本
色以润泽为本为诊法。出《望诊遵经》。望面部色泽用以推断疾病的预后。人体内在气血盛衰,可外现于面部色泽,尽管病色各有不同,总以明润光泽,预后较好;枯晦不泽,预后较差。
-
郁中
郁中为经外奇穴名。出《经穴汇解》。主治哮喘。一般艾炷灸3~《经穴汇解》:“郁中:耳前两边。按《云林神谷》曰:灸吼吼神法,患者耳前两边,名郁中,二穴。《寿世保元》耳前作胸中,未知熟是。”《经外奇穴图谱》定位在面部,耳 棘前缘一穴,耳垂下缘相平处一穴。
-
眼面部防护用品
眼面部防护用品(eyeandfaceprotectiveequipment)是指防御非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伤害眼面部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
鼻环
鼻环为经外奇穴名。出《刺疔捷法》。位于鼻翼向外凸起之最高点与面部相接处。主治颜面疔疮、酒糟鼻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
开放型面罩
开放型面罩(loose-fittingface-piece)是指应用于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的送气导入装置,只罩住眼、鼻和口,与面部形成部分密合。
-
文宥
文宥为宋代医僧。号圆通大智禅师。温陵(今福建泉州)人。通医学,晚年尤精望诊,观面部气血神色而洞知病之所在。著《必效方》三卷,今佚。
-
望色
望色是指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皮肤、黏膜、爪甲、毛发的色泽,重点在于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以此来诊察疾病的诊断方法。属望诊。
-
口腔病鼻夹麻醉
口腔病鼻夹麻醉是一种口腔病简易麻醉方法,具体操作时用普通文具夹夹在眉鼻根部,相当于肺、心两穴,10min~15min后即可手术,多用于乳牙和简单牙的拔除,也可用于颌面部小手术。
-
面色红
面色红为症状名,是指面部颜色红于正常人的表现。常见于热证、阴虚证。
-
颧红
颧红为症状名,又称颧赤、两颧潮红。指面部仅两颧部位皮肤发红的表现。
-
面色青
面色青为症状名,是指面部皮肤显露青色的表现。常见于寒证、痛证。
-
面色白
面色白为症状名,是指面部缺乏含蓄的红色而白于正常人的表现。常见于气血不足之证。
-
颜面浮肿
颜面浮肿为症状名。指面部虚浮作肿的表现,按之应指而起为气肿,按之凹陷为水肿。
-
小儿阳水
小儿阳水(infantileyangedema)是指以面部先肿,肿势明显,按之凹陷即起,病体不虚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病。
-
双锁口痘
双锁口痘为病名。指痘疮面部俱稀,口角独有,色黑而大,两口角生者为双锁口痘。由痘疮邪毒熏灼所致。治宜解毒托邪。可选银翘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加减。
-
面脱
面脱病状名。面部肌肉消瘦如脱。属危重症候,预后不佳。《素问·玉版论要》:“色夭面脱,不治。”
-
面色
面色为诊断学名词,指面部的颜色与光泽。面色是中医望诊时所需诊察的内容。
-
身形
身形即身体的外表形态。为五脏六腑的外卫,通过察看身形肢节,就可测知内脏精气的盛衰,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师传》:“身形支节者,藏府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
侧倚位
侧倚位为针灸体位名。参见坐位:坐位为针灸体位之一。又分仰靠位(针灸颜面及颈部)、侧倚位(针灸一侧的面部及颞部)、托颐位(针灸头顶部)、伏案位(针灸头项后部及上肢部)和箕坐位(针灸下肢前面及内、外侧)等多种。
-
脐点
脐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颧面部,当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下0.3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阑尾炎。一般直刺0.1~0.2寸。
-
牙咬
牙咬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位于面部、颧骨后下缘凹陷与下颌角连线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眉燕疔。一般直刺0.2~0.3寸。
-
塞鼻疗法
塞鼻疗法为治法。指将药物制成适当剂型塞入鼻内,通过鼻黏膜吸收,以治疗鼻部、头面部及口腔病证,以及乳痈、疟疾、哮病等的方法。塞鼻疗法是一种特殊疗法。
-
黧黑癍
黧黑癍(brownishblackmacula、chloasma)是指以妇女面部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黄褐色或灰黑色斑,不高出皮肤,色枯不泽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
面风
面风(facialwinddisease)是指以眼、唇、面颊等面部肌肉抽搐或跳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望颌面
望颌面(inspectionofmaxillo-facialregion)是指观察口腔周围的颌面部是否对称,有无偏斜、红肿或肿胀、肿块、隆起、畸形、创伤、瘀斑等;腮部、下颌下有无红肿或肿胀的诊断方法。
-
相气十法
相气十法诊断学术语。系一种望诊,以观察病人面部气色的十种方法。《望诊遵经》:“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是也。”详各条。
-
庭
庭即颜。参见颜:颜为人体部位名。又称庭、天庭。即额部中央。一说指左右眉目之间;一说指面部前中央。为督脉等所过。庭为人体部位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即天庭。
-
面瘦
面瘦证名。面部肌肉消瘦。因体虚久病;气血耗损所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
-
坐位
坐位为针灸体位之一。又分仰靠位(针灸颜面及颈部)、侧倚位(针灸一侧的面部及颞部)、托颐位(针灸头顶部)、伏案位(针灸头项后部及上肢部)和箕坐位(针灸下肢前面及内、外侧)等多种。
-
部骨陷
部骨陷病状名。指五脏所分属面部的各个部位出现的病色深陷入骨的征象。《灵枢·五色》:“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
-
慈禧珍珠茶
概述:慈禧珍珠茶以珍珠、茶叶为主要原料,具有润泽肌肤,驻青春,美容颜的功效,适用于面部皮肤衰老者。用法:珍珠研细粉,沸水冲泡茶叶,以茶汤送服珍珠粉。适用人群:慈禧珍珠茶适用于面部皮肤衰老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外荣
外荣为诊断学名词。指五脏精气充足,面部呈光泽明润正常之色。《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