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兽伤
虫兽伤(injurybyanimalandinsect)为病因的一类。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指虫兽禽等各类动物伤害人体,如蛇伤、犬咬伤、昆虫螫刺伤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
乌龙散
《中藏经 附录》卷下:方名:乌龙散组成:不蛀皂角(不得捶破,只剜去皂子,却入和皮尖杏仁1个在皂子处,烧存性)。《简明医彀》卷四:方名:乌龙散组成:川山甲(炒黄)6两,丁皮(无真者用丁香)6两,土当归(即土独活)2两,百草霜(另研)5钱,枇杷叶(去毛)5钱。附注:方中乌鸡子皮用量原缺,据《医学纲目》补。
-
外因
2.病因分类名。跌仆、虫兽伤、烧伤、冻伤等称为外伤病因。现代中医学中很少用“不内外因”来归类,而将内因、外因之外的病因概括为“其他病因”。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但较早提到三因的是东汉的张仲景,立论有所不同。
-
三因学说
三因学说是宋代陈言关于中医病因分类的学说,六淫为外因;七情为内因;饮食所伤、劳倦过度、外伤、虫兽伤、溺水等为不内外因。三因学说根据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分类法,将阐述各种致病原因的途径和传变规律的理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
-
病因
病因即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古代中医病因学说主要有三因学说,即由宋代陈言提出的关于病因分类的学说,六淫为外因;现代中医病因学主要将病因分为两类,即将七情过极、劳倦损伤和饮食失调等能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受损的病因称为内伤病因;跌仆、虫兽伤、烧伤、冻伤等称为外伤病因。
-
病因学说
古代中医病因学说主要有三因学说,即由宋代陈言提出的关于病因分类的学说,六淫为外因;饮食所伤、劳倦过度、外伤、虫兽伤、溺水等为不内外因。现代中医病因学主要将病因分为两类,即将七情过极、劳倦损伤和饮食失调等能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受损的病因称为内伤病因;跌仆、虫兽伤、烧伤、冻伤等称为外伤病因。
-
外科秘录
《外科秘录》为书名。清·陈士铎述。刊于1694年。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故以《洞天奥旨》为书名。4统论疮疡病候,诊法及用药;13记述外科、皮肤科及金刃、跌打、虫兽伤等150余种病证的治法;16选录各家外科治疗方剂。作者治疗外科病证十分重视辨明经络、阴阳,内容比较丰富,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
洞天奥旨
《洞天奥旨》外科著作。又名《外科秘录》。清·陈士铎述。刊于1694年。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卷一-四统论疮疡病候,诊法及用药;卷五-十三记述外科、皮肤科及金刃、跌打、虫兽伤等150余种病证的治法;虽然所述为外科,但作者依然重视辨证论治,尤其重视辨明经络、阴阳,内容比较丰富,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
医方类聚
《医方类聚》医方著作。卷十三-六十三风寒暑湿及伤寒的证治;卷八十三-一百六十八为身形、脏腑、内科杂病证治及中恶、解毒、虫兽伤等;卷二百○六-二百三十八为妇产诸病证治;全书分类较细,资料丰富,并且大多辑录原文,保存了不少我国明以前失传医书,是一部大型的医学类书,有较高的学术文献和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