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发
伏气温病的别称。《时病论·晚发》:“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之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②夏受暑湿,留伏至秋冬而发的温热病。《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发于处暑以后者,名曰伏暑,病尚易治;发于霜降后冬至前者,名曰伏暑晚发,病最重而难治。
-
伏暑晚发
《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至于秋暑,由夏令吸收之暑气,与湿气蕴伏膜原,至秋后而发者是也。《时病论·晚发》:“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2.指夏受暑湿,留伏至秋冬而发的温热病。发于霜降后冬至前者,名曰伏暑晚发,病最重而难治。”
-
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2.以出现症状早晚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早发性(生后7天内)及晚发性(出生7天后),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有吃奶差,吐奶、呛奶、也可表现为气急、发绀、呼吸困难等。(4)心脏超声。:1.病情稳定,自主呼吸平稳,不需要呼吸支持,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好转或正常。doc新生儿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2.以出现症状早晚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早发性(生后7天内)及晚发性(出生7天后),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可有吃奶差,吐奶、呛奶、也可表现为气急、紫绀、呼吸困难等。(4)心脏超声。:1.病情稳定,自主呼吸平稳,不需要呼吸支持,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好转或正常。doc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
遣传性疾病
由人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从亲代传至后代,称为遗传性疾病,这类疾病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染色体病(chromosomaldisease)、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eticorsingle-genedisease)和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eticormultigenedisorder),近年又有线粒体遗传病(mitochondrialdisease)。
-
遣传病
由人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从亲代传至后代,称为遗传性疾病,这类疾病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染色体病(chromosomaldisease)、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eticorsingle-genedisease)和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eticormultigenedisorder),近年又有线粒体遗传病(mitochondrialdisease)。
-
伏气温病
伏气温病为病证名。因发病季节、四时之气、流行特点的不同,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秋温、春温、温疟、秋燥、伏气温病、晚发等区别。亦有因新感外寒,触动伏气而发(《时病论》)。《类证治裁·温症》:“温为春气,其病温者,因时令温暖,腠理开泄,或引动伏邪,或乍感异气,当春而发,为春温。”
-
2009年十大医学突破
美国医生、患者、政治家强烈反对这一指导意见,担心这会成为医疗保健“配给制”的前兆,保险公司因而不再报销年轻女性乳腺癌筛查费用。在今年8月公布的两项研究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denosumab可以降低绝经后妇女和正接受前列腺癌治疗的男性的骨折几率,这也是患骨质疏松症风险最大的两个人群。
-
倾倒综合征
疾病别名倾倒性综合征,早期餐后症状群,胃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gastrectomy疾病代码ICD:K31.8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倾倒综合征(dumpingsyndrome)发生于任何类型的胃部手术之后,以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更为多见,食管手术引起迷走神经损伤也可产生倾倒症状。27%的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胃窦切除术患者,10%~
-
六神通解散
《鲁府禁方》卷一:六神通解散:处方:麻黄、甘草、黄芩、滑石、苍术、细辛。身痛甚,加羌活;功能主治:时行三月后,谓之晚发,头痛,身热恶寒,脉洪数。摘录:《伤寒六书》卷三《伤寒标本》卷下:别名:六神汤解散组成:通神散加麻黄。
-
克拉贝病
概述:克拉伯病(Krabbedisease)于1916年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首先报道,因此称为Krabbe病,依据其临床特点,亦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infantilefamilialdiffusescleros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位于14p。2.血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测定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
-
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
概述:克拉伯病(Krabbedisease)于1916年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首先报道,因此称为Krabbe病,依据其临床特点,亦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infantilefamilialdiffusescleros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位于14p。2.血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测定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
-
太阴伏暑
太阴伏暑为病证名。《温病条辨》卷一:“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指发于深秋以至冬月的伏气温病。因病发季节不同,有秋时晚发、秋后晚发、伏暑晚发、伏暑伤寒等。《温病条辨》卷一:“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霜既降而发者则重,冬日发者尤重。”
-
脊椎结核后突畸形
椎间植骨是防止后突畸形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植骨块机械强度不够时,特别位于胸腰段,植骨片折断或下沉于骨松质中,肋骨植入超过两个缺损的椎体时,植骨片容易折断或滑脱,用腓骨可避免之。十岁以下患儿,后突畸形40°或更大者随着脊柱生长发育,脊柱后突畸形有进行性增加的危险,外科手术列为适应证。
-
太田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太田痣起源于真皮黑素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黑素细胞散布在真皮胶原纤维束之间,位置较深,在面部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1.2.3.枝,同时在口腔粘膜,头项部,后枕部,两颞侧皮肤,左侧耳廓,左上眼眶骨壁皮质处也有同样褐蓝色素斑。但需与黄褐斑、咖啡斑、鲜红斑痣、蓝痣、蒙古斑等区别。
-
先天性色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刚一出生便存在的色痣被称为先天性色痣。疾病描述:出生时即发生的色痣和晚发者不同,前者通常较广泛,有恶变的倾向(约10%),少数并发颅内黑素细胞增多症,其病理变化类似混合痣,但痣细胞团块向下伸展较深,有时可达皮下脂肪。有的痣合并血管痣、脂肪瘤或神经纤维瘤。
-
克拉伯病
概述:克拉伯病(Krabbedisease)于1916年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首先报道,因此称为Krabbe病,依据其临床特点,亦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infantilefamilialdiffusescleros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位于14p。2.血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测定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
-
后外侧关节突融合术
手术名称:后外侧关节突融合术分类: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0004概述:后外侧关节突融合术用于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其牢固性,从生物力学上来看,不及棘突间融合,技术操作也相对困难。2.多平面广泛性椎板切除后,晚发性颈椎不稳,引起严重疼痛或出现神经症状。48h拔除引流管。
-
Krabbe病
概述:克拉伯病(Krabbedisease)于1916年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首先报道,因此称为Krabbe病,依据其临床特点,亦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infantilefamilialdiffusescleros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位于14p。2.血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测定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
-
半乳糖脑苷类脂沉积病
概述:克拉伯病(Krabbedisease)于1916年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首先报道,因此称为Krabbe病,依据其临床特点,亦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infantilefamilialdiffusescleros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位于14p。2.血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测定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
-
半乳糖酰基鞘氨醇脂沉积症
概述:克拉伯病(Krabbedisease)于1916年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首先报道,因此称为Krabbe病,依据其临床特点,亦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infantilefamilialdiffusescleros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位于14p。2.血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测定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
-
加味六神通解散
处方:麻黄、甘草、石膏、黄芩、滑石、苍术、川芎、羌活、细辛。功能主治:时行3月后,谓之晚发,头痛身热恶寒,脉洪数。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捶法,入豆豉1撮,葱白2茎,水煎,热服。先用冲和汤,不愈,后服此汤。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八
-
妊娠舞蹈病
疾病别名妊娠性舞蹈病疾病代码ICD:G25.5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妊娠舞蹈病(choreagravidarum)是少见的妊娠并发症,目前认为是由妊娠激发的晚发性小舞蹈病。本病的治疗原则与小舞蹈病相同,妊娠舞蹈病因病死率较高,因此有人极力主张于全身情况开始衰竭前尽早终止妊娠,但也有人主张对于轻症病例用非手术疗法。
-
贫血痣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贫血痣指限局性皮肤淡白斑,因该处血管功能异常,常处于收缩状态所致。疾病描述:本病特点为局限性皮肤浅色斑,该处血管组织发育缺陷,但不是结构而是功能异常。神经纤维瘤患者并发此病比正常人要多。症状体征:在生后或儿童时期发生,也可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