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机的自我估量理论
动机的自我估量理论(theoryofmotivationalselfevaluation)是关于学习动机的一种理论。它重视自我估量在动机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在社会上人们最重视的是能力,因此强调对能力的自我估量,主张"自信自己有能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自信自己能力高或低将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自信有能力将成为推动学习的主要动力。
-
猛烈冲破法
猛烈冲破法也称猛烈冲击法(implosivetherapy),由Stample和Ievis(1967)提出,即采取一次突破方式,直接通过患者想像或体验某种恐怖症境遇(或某种恐怖客体)存在的场面。已有不少医生强调,此类疗法较系统脱敏法有更明显的效果。
-
猛烈冲击法
猛烈冲破法也称猛烈冲击法(implosivetherapy),由Stample和Ievis(1967)提出,即采取一次突破方式,直接通过患者想像或体验某种恐怖症境遇(或某种恐怖客体)存在的场面。已有不少医生强调,此类疗法较系统脱敏法有更明显的效果。
-
武术气功
现代气功学按练功目的不同,把与武术相结合的一类功法叫武术气功,也叫硬气功。武术气功的特点是以提高搏击能力为出发点,在进行精、气、神的锻炼时,都以求内壮、强内劲、提高耐受力为目的,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即其强调功法与技巧相结合的武术训练宗旨。少林拳系可视为武术气功的代表。
-
汪石山
汪石山即汪机。汪机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安徽祁门人。精内、外、针灸、痘疹诸科,治病强调以调补气血为主,更偏重理气。平生著作较多,其中《针灸问对》一书,以问答形式撰述针灸基础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颇有见地。
-
汪省之
汪省之即汪机。汪机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安徽祁门人。精内、外、针灸、痘疹诸科,治病强调以调补气血为主,更偏重理气。平生著作较多,其中《针灸问对》一书,以问答形式撰述针灸基础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颇有见地。
-
陈慕兰
陈慕兰为近代针灸家。四明(今属浙江)人。李培卿之师。参见李培卿:李培卿为近代针灸家。字怀德。上海嘉定人。崇《内》《难》,精针灸,临证重脾胃虚实,治多奇中,针刺手法强调慢针细捻,补虚泻实,自成一家。
-
卫气行
《卫气行》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本篇详述卫气在一日中运行全身的情况,指出白天行于阳二十五周次,夜间行于阴二十五周次,故名。内容强调根据疾病属阴属阳的性质,配合卫气运行的规律来针刺治疗的重要性。
-
飞霞道人
飞霞道人即韩懋。韩懋(mào茂)(16世纪)为明代医家,字天爵,号飞霞道人。四川泸州人。因父母生病,考科举不中,遂外出,去峨眉山等地去求师学医。后于1522年撰《韩氏医通》一书,强调四诊在鉴别病证上的重要性,并对书写病案做了较全面的规定和改进。
-
止园医话续集
《止园医话续集》为医案著作。罗文杰(止园)著。撰年未详。此书备录作者多年临床治疗重症、奇症、难症已获得治验之案例。每一医案均详析其病证及治疗特点,后胪列方药若干条。其辨治原则既强调发掘中医精华,又兼采西医之所长。1943年由止园学社刊行。
-
袁班
袁班明末医家。字体庵,高邮(今属江苏)人。嗜于医学,二十岁始闭户读医书,历十年,遂精其术,善脉诊,治多良效,有“江北名医”之誉。著《证治心得》一卷(1643年),折衷诸家之说,参以己之临证心得,强调临证必须四诊合参,审慎定方用药。
-
余元度
余元度清代医家。里籍欠详。师事“镜机子”,尽得其传。反对过分强调脉之重要性,主张四诊合参,盖因内病必形诸外,故先望、闻、问,切不可仅以切脉断病。其甥将其医论录辑为《用药心法》,未见传世。
-
郑志昀
郑志昀清代医家。字容轩。江西上饶人。尝就学于豫章、经训两书院。以诗文名于时。兼习医,常起危证,有医名。著《麻疹证治要略》(1852年),强调“小儿稚阳,不可刬削为最要”。弟子黄秩柄,得其传,擅治麻疹。
-
诊余举隅录
《诊余举隅录》医案著作。二卷。清·陈廷儒撰于1897年。作者强调按证论治。每一验案皆注重辨证、审脉和病人的体质因素。夹叙夹议,不厌其详。医理与治案结合较好。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折骨
折骨病证名。同骨折。《外台秘要》卷二十九有“折骨方三产”,并引“《肘后》疗凡脱折、折骨诸疮肿者,慎不可当风卧湿”。强调预防并发破伤风。
-
旧德堂医案
《旧德堂医案》为医案著作。清·李用粹撰。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多属内科杂病。作者强调“医贵精详”。其治案,辨证审脉较细致,能掌握病之标本缓急,析证立方。案语或有艰涩之弊。后收入《三三医书》中。
-
寡欲
寡欲养生术语。意即节制或禁绝欲求。其中“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意。广义指人的一切欲望;狭义专指性欲。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养生学甚为强调节制性欲。参见情欲条。
-
种内关系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是同种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惠互利的一系列行为特征。有利于取食、防御和生存。如成群的牛可以有效地对付狼群的攻击等。种内斗争的意义是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死亡,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可以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比较充分的生活条件,或者使生出的后代更优良一些。
-
八脉隶乎肝肾
八脉隶乎肝肾指主要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强调奇经八脉与肝肾的联系的论点。这种论点在临床上有一定指导意义。出自清·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
-
司马钧
司马钧清代医家。字笙和,江宁府(今属江苏)人。善医,强调治病需灵活机变,切勿拘泥于古人之法。著《病机备参》四卷,未见行世。
-
毛谈虎
毛谈虎(1896-1976年)现代医家。浙江桐乡县人。为名医金子久之门徒。强调治病需严格辨证,尤精于温病,尝概括为“清燥救肺,祛邪安正,保津救液。”甚有创见。
-
李怀德
李怀德即李培卿。李培卿为近代针灸家。字怀德。上海嘉定人。崇《内》《难》,精针灸,临证重脾胃虚实,治多奇中,针刺手法强调慢针细捻,补虚泻实,自成一家。
-
广嗣要语
《广嗣要语》,1卷。明俞桥撰。本书着眼于优生优育之法,强调摄养之术,以延续后嗣。包括调理精血、直指真源、男女服药之论,并涉及调元、调精、安胎、便产之法,更附经验方药,及论童壮、论衰论,均切实用。
-
汪文绮
汪文绮清代医家。字蕴谷,安徽休宁县人。世医出身,承家学,研读《内经》及历代各家著作,尤其推崇张景岳之学说。尝著《杂证会心录》,治病强调扶阳抑阴。另有《脉学注释汇参证治》,又名《卫生弹求集》、《秋香馆求集汇参证治》现有刻本行世。
-
徐夏
徐夏元代医生。字可豫。号神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任海盐州医学教授。精研《灵枢》、《素问》诸书,强调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缓急而灵活用药,故所治多愈。
-
严冬荣
严冬荣清代医家。字桂岭,江苏泰州人。世医出身,专长喉科。于白喉一证尤有经验,尝谓世医治白喉多用养阴清肺,执一法而驭百例。严氏强调严格辨证,分别以温清汗下等不同治法疗之,救活甚众。
-
芷园臆草存案
《芷园臆草存案》医案著作。明·卢复撰。卢氏强调审因求本、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提出“不可泥其形症。”本书所载医案,用问答形式,阐述病因、病理,分析治疗方药,有利于读者理解因症立方之义。现存清刻本。又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中。
-
存存斋医话稿
《存存斋医话稿》为医话著作。清·赵睛初撰。原五卷,现存二卷。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雄辩风趣。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以及两种光绪年间刻本。
-
娄居中
娄居中宋代医家。东虢(今河南荥泽)人。卖药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为人治病,重视调理脾胃,强调食治则身治。撰《食治通说》,已佚。
-
心理拉马克主义
心理拉马克主义psycho-Lamarckism指拉马克在动物的进化上强调感觉能力发展的意义。把沿袭这条路线的进化论一般称为心理拉马克主义。其中和拉马克的根本思想有极大距离的人也很多,例如,派利(A.Pauly,1850—1914)认为,作为淘汰的因素是生物一般存在着的心理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