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己
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薛己生平著作甚多,如《外科枢要》、《内科摘要》、《校注妇人良方》等,还校补《痈疽神秘灸经》《十四经发挥》等。现存者有《内科摘要》、《女科撮要》、《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正体类要》、《本草约言》、《口齿类要》、《痘疹方论》及《薛氏医案》。
-
薛氏医案
所注疏有王纶《明医杂著》,陈自明《外科精要》及《妇人大全良方》,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保婴金镜录》;所校者有滑寿《难经本义》,倪维德《元机启微》,陶华《痈疽神秘验方》,朱震亨《平治荟萃》,马宗素《伤寒钤法》,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薛铠所集者有《保婴撮要》;
-
妇人良方大全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妇人良方集要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儿科著作。明·薛铠撰。刊于1555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儿、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生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书中不仅介绍了较丰富的治法,并收载了大量儿科医案,为本书的特色之一。现有多种明刻本及《薛氏医案》本。
-
三生饮
为粗末功能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之三生饮主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论外感风寒,或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者;一钱)附子(去皮.一钱)功能主治: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三生饮主治卒中风,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柔痉自汗,肢体厥冷。
-
妇人大全良方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妇人良方
概述:《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主要内容: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明·熊宗立予以增删注疏,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
-
口齿类要
约刊于16世纪中期。主要内容:《口齿类要》记载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12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口齿类要》对口齿各科疾病的认识颇有见地,如其论茧唇病时,强调“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热清毒药,或用药线结去,反为翻花败症矣”。由此看出薛己在当时对唇癌一病已有较明确的认识。
-
薛案辨疏
《薛案辨疏》医案著作。明·薛己撰,钱临疏。本书将薛己医案中有关诊断、立论、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疏解,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了解薛氏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开阔临诊治病的思路。本书收入《国医百家》丛书中。
-
天机启微
卷下论眼病制方之法,详述君臣佐使和正反逆从等配伍原则。所附46方,皆载炮制方法、方义及适应病症,此书按病因病机来分析眼病,将眼病分为淫热、风热、七情五贼、血凝、气散、热积之血等18类,又与人体功能及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审因论证,立法处方,十分详备。薛己将此书收入《薛氏医案》时,将其本人之见闻和经验;
-
明医杂著
《明医杂著》综合性医书。明·王纶撰,薛己注。此书系王氏医学杂著。前三卷医论部分,论述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眼耳、鼻、齿等病证治。其中也分析了李杲、朱震亨治法及方论。末附元·滑寿《诊家枢要》;王氏原撰于1502年。目前流通本为《薛氏医案》本,由薛己另加注按,或附医案,内容颇有发挥。1949年后有排印本。
-
薛新甫
薛新甫即薛己。薛己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承继医业,先后任御医及太医院使。通内、外、儿、妇、口齿等科,尤精疡科。善以针灸治外科诸疾。生平著作甚多,如《内科摘要》《校注妇人良方》等,还校补《痈疽神秘灸经》《十四经发挥》等。
-
元机启微
《元机启微》为眼科著作。又名《原机启微》。明初·倪维德撰,明·薛己校注。初刊于1370年。卷上论眼病病因及治则共九论;卷下论方剂配伍附40余方及方义的说明。薛己将此书收入《薛氏医案》时,将其本人之见闻和经验,另撰附录1卷,包括11论及70余附方。建国后有排印本。
-
薛立斋
薛立斋即薛己。薛己为明代著名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承继医业,先后任御医及太医院使。通内、外、儿、妇、口齿等科,尤精疡科。善以针灸治外科诸疾。生平著作甚多,如《内科摘要》《校注妇人良方》等,还校补《痈疽神秘灸经》《十四经发挥》等。
-
中医口腔科学
中医口腔科学是专门研究和防治齿、唇、舌、颊、上颌、下颌、口底等口腔部位内外疾病的中医临床学科,又称中医口齿科学。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对口齿科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就有丰富的论述。《汉书·艺文志》称张仲景曾著《口齿论》1卷,为最早之口齿科专书,惜已亡佚。
-
痈疽灸经
《痈疽灸经》即《痈疽神秘灸经》。《痈疽神秘灸经》为书名。元·胡元庆撰。明·薛己校补,称《痈疽神秘灸经校补》。成书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本书专论灸法治疗外科痈疽,还收载了若干不见于其他针灸书的“秘穴”。
-
王汝言
王汝言即王纶。因父病而学医,成化二十年(一说弘治年间)举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他根据古代本草及张洁古、李东垣、朱震亨等名医著作,删筛编纂成《本草集要》;另把朱、李学说结合起来,加上个人经验,编成《明医杂著》(撰于1502年)。他的著述对薛己等有相当影响。
-
外科宝鉴
《外科宝鉴》为书名。即《外科精要》。宋·陈自明撰。刊于1263年。本书主要以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为基础,进一步整理编成。作者认为外科用药,应根据经络虚实,因证施治,不可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克伐之剂。明·薛己曾对此书予以增损补注,并附若干验案,收入《薛氏医案》中。
-
黄承昊
黄承昊明代官吏。字履素,号闇斋,秀水(浙江嘉兴)人。官至福建按察史。因体弱遂留心医药。摘编薛己著述成《医案摘要》一书。晚年集平生收汇医学资料及心得,编成《折肱漫录》。
-
外科理例
《外科理例》为外科著作。明·汪机撰于1519年。作者广辑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薛己等疡科医论,结合临证心得,列医论154篇,选方265首及个人治验,详述外科诸证。书中阐析发病原因、病机、治则之要,倡“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反对滥用刀针,主张外病内治。诊断强调详审脉证,或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
-
三味谷精草散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引《小儿痘疹方论》:方名:三味谷精草散别名:谷精草散组成:谷精草1两,生蛤粉2两,生黑豆皮2钱。主治:小儿痘疹,热毒攻肝,眼生翳膜。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獖猪肝1叶,竹刀批作两片,掺药缚好,放瓦器内,慢火煮熟。附注:谷精草散(《小儿痘疹方论 薛己附方》)。
-
王纶
王纶(15世纪中至16世纪初)为明代官吏兼医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今属浙江)人。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他根据古代本草及张洁古、李东垣、朱震亨等名医著作,删筛编纂成《本草集要》;另把朱、李学说结合起来,加上个人经验,编成《明医杂著》(撰于1502年)。他的著述对薛己等有相当影响。
-
外科心法
《外科心法》为书名。1.明·薛己撰,7卷。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是以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的著作。2集录各家外科诊治大法;6多系作者治疗多种外科病证的医案;卷7总列以前各卷所用方剂并附经验方。2.清·唐黉辑。刊于1775年。系节录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一书,内容并无新的补充。
-
外科经验方
《外科经验方》为外科方书。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分述肿疡、溃疡、疔疮、乳痈、瘿疬、咽喉口齿、囊痈、下疳、痔疮、便毒、悬痈、臁疮、汤火疮、小儿丹毒诸病的一些外科验方。其内容与作者另外《外科心法》、《外科发挥》两部著作的内容互有参差,现存明刻本等。
-
外科发挥
《外科发挥》为外科著作。明·薛己撰。刊于1528年。书中主要记述了作者治疗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病、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验案。于每类验案前简述该病的治疗原则,后附治疗方剂,文字简明,切于实用。现有《薛氏医案》本。现存明刻本、石印本。
-
外科枢要
概述:《外科枢要》为外科著作。明·薛己撰。刊于1571年。主要内容:卷一载疮疡诊候辨证共21论;三以病证为纲,分论全身各部疮疡共30余病的证治,并附验案;卷四总列疮疡各证治疗方剂。现存版本:现存三种明刻本等。现有《薛氏医案》本。
-
五运六气详解
《五运六气详解》为运气著作,1卷。薛氏认为,研究运气学说,重要在于参天地阴阳之理,五行衰旺之机;指出治病不知五运六气,则如涉海问津。此书首论五运主年,次论六气司天,附南政北政。虽名详解,实揭其要,仅将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诸年之司天在泉、六气所主之天时民病分别予以阐论。
-
胁肋胀痛
见薛己注《明医杂著·痰饮》。肝气郁结者,兼见胸闷纳减,胀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剧,治宜疏肝理气,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肝经虚寒而见胁肋胀痛者,兼见气急、视物模糊、脉迟弱等证,治宜温肝散寒,用槟榔汤、补肝散等方。《万病回春·胁痛》治肝火犯肺,胁肋胀痛,喘咳吐痰,大便通利者,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之。
-
医宗己任篇
《医宗己任篇》医学丛书。清·杨乘六辑,王汝谦补注。全书辑评四种清代医著,即高鼓峰《四明心法》(又名《医家心法》)三卷;《四明医案》一卷;以及吕用晦《东庄医案》一卷,董废翁《西塘感症》三卷。本书在评注中指出高鼓峰等三位的学术渊源宗薛己、赵献可一派,重视脏腑辨证及肾命学说,有助于领会原著精神。
-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医学丛书。明·黄承昊辑。作者将自著《医宗撮精》(一名《医宗摘要》)、《折肱漫录》二书合辑,并加评注以阐发原意。《医宗撮精》系将薛己《内科摘要》及其所注《名医杂著》纂录编成。
-
周之干
周之干明代医学家(约1508-1586年)。中年因病自习医学,潜心研究《内经》,私淑张元素、李东垣,参以刘河间,后又就正于薛己之门,问难数月,豁然贯通。精通脉学,擅长于内伤证治。著《周慎斋三书》、《脉法解》,又有门人记录并由后人整理之《周慎斋遗书》、《慎斋医案》等传世。弟子有查了吾、胡慎柔等。
-
痈疽神秘灸经
《痈疽神秘灸经》为书名。又称《痈疽灸经》。元·胡元庆撰。明·薛己校补,称《痈疽神秘灸经校补》。本书专论灸法治疗外科痈疽,还收载了若干不见于其他针灸书的“秘穴”。《痈疽神秘灸经》又名《痈疽神妙灸经》。撰年不详,后经明·薛己校补。主要论述十四经脉中治痈疽的主要腧穴及其灸治方法,并附插图。
-
痈疽神秘验方
《痈疽神秘验方》痈疽验方专书。明·陶华撰。约成书于15世纪中期。本书收载根据痈疽的若干兼证制定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多属秘方或经验有效之方。后薛己将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并附按语。
-
医贯
概述:《医贯》为中医医论著作。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内容分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症等病的证治,治法以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为主要方剂。本书对水火阴阳的辨析至为细致,是研究命门学说的重要参考书。
-
钱氏儿科案疏
《钱氏儿科案疏》儿科医案著作。本书内容大体分两部。其一为张山雷氏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其二为何光华补入万全、缪仲醇、江瓘、喻昌等人的儿科医案22则及其治疗方剂,并予以补注。卷末附薛己在《薛氏医案》中所摘录的钱乙儿科医案的评注,作为对照。
-
正骨疗法
《正骨疗法》为骨伤科著作。石筱山著。该书系石氏总结先祖及个人数十年骨伤科临床经验的心得之作,尊明代薛己之学说,接受清代钱秀昌之影响,喜用温补,擅长四物汤、六味地黄汤之辨证论治,尤以诊治内伤为长。现有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保婴金镜录
《保婴金镜录》儿科著作。成于明代,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对于小儿望诊论述较详。后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现有明刻本及《薛氏医案》本。
-
良方大全
概述:《良方大全》为《妇人大全良方》的简称,中医妇产科著作,南宋陈自明撰。二十四卷。主要内容:始自调经,讫于产后,凡八门,门数十余体,总二百六十余论。论后有药,药不惟其贵贱,惟其效。此书于后世妇人科影响甚深,明·熊宗立、薛己等人均曾予以增删注疏,分别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及《校注妇人良方》。
-
敖氏伤寒金镜录
《敖氏伤寒金镜录》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所主证候,并介绍这些证候的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
-
胡元庆
胡元庆为元代针灸家。《痈疽神秘灸经》的作者。胡元庆,鹤溪(今浙江青田)人。提出痈疽、疔疖系经血阻滞、气血不通所致,遂辑十二经通滞之穴,撰成《痈疽神秘灸经》一卷,后经明薛己校补行世。
-
露姜饮
《明医杂着》(薛己注)卷二:露姜饮:处方:人参1克生姜0.6克功能主治:治久疟,气血俱虚者。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卷十补。功能主治:太阴脾疟,脉濡、寒热,疟来日迟,腹微满,四肢不暖。各家论述:《成方便读》:此亦脾阳不足,疟邪留恋,邪少虚多之证。
-
正体类要
概述:《正体类要》为骨伤科专著。明·薛己撰。刊于1529年。主要内容: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等类共64种病证的医案。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现存版本:解放后有排印本。
-
中医耳鼻喉科学
是研究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对耳鼻、口齿等病证的记载,后世不断积累耳鼻咽喉和口齿病的经验和方法。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的内容: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耳科疾病、鼻科疾病、咽喉科疾病、口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护理。
-
痈疽神秘灸经校补
《痈疽神秘灸经校补》为书名。明·薛己校补。参见痈疽神秘灸经:《痈疽神秘灸经》为书名。又称《痈疽灸经》。元·胡元庆撰。成书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本书专论灸法治疗外科痈疽,还收载了若干不见于其他针灸书的“秘穴”。
-
伤寒金镜录
是现存早期的舌诊专著。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他袖珍本多种。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症候、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症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不仅能辨伤寒外感病的传变,对于杂症、内伤病的虚实,亦可从此类推。
-
王节斋
王节斋即王纶。因父病而学医,成化二十年(一说弘治年间)举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他根据古代本草及张洁古、李东垣、朱震亨等名医著作,删筛编纂成《本草集要》;另把朱、李学说结合起来,加上个人经验,编成《明医杂著》(撰于1502年)。他的著述对薛己等有相当影响。
-
外科精要
主要内容:本书是在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整理而成。明·薛己曾对此书予以增损补注,并附若干验案,收入《薛氏医案》中。主要内容:《外科精要》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
-
赵献可
概述:赵献可为明末医学家。学术贡献:赵献可好学博览,曾游学陕西、山西等地,精医理,推崇薛己,谓“命门”是人身脏腑之主,其意义甚至重于心,命门之火为人身之至宝,性命之本。于古方六味丸、八味丸运用颇有心得。著有《医贯》六卷(1617年),《邯郸遗稿》、《内经抄》、《素问注》、《经络考》等。
-
女科撮要
概述:《女科撮要》为书名,2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主要内容:《女科撮要》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每类疾病后附有作者治案。现存版本:现有《薛氏医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