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理例
《外科理例》为外科著作。明·汪机撰于1519年。作者广辑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薛己等疡科医论,结合临证心得,列医论154篇,选方265首及个人治验,详述外科诸证。书中阐析发病原因、病机、治则之要,倡“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反对滥用刀针,主张外病内治。诊断强调详审脉证,或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
-
传忠录
《传忠录》为医论著作。本书是《景岳全书》第一部分,共收医论30余篇,论述辨证、诊法及治则等多方面内容。对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中医理论作了系统论述与分析。重点阐发“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治以温补为主,对刘完素、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的治法,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是研究张氏医学思想和实践的重要著作。
-
王普耀
王普耀清代医家。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博览群书,尤精于内科。因诊务繁忙而无暇著述,故由其口授门生,讲述医经,阐发临证心得,经弟子整理成医案、医论。其中之医论以《医学体用》之书名问世,并刊入《三三医书》中,于喻昌三燥证颇多发挥。另有《王香岩医案》,系近人整理发表于杂志者。
-
素灵微蕴
《素灵微蕴》医论著作。清·黄元御撰于1800年。黄氏就医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写成二十六篇医论,包括:胎化解、脏象解、经脉解、脏候解、五色解、医方解、(鼻勾)喘解、吐血解等。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废则气立孤危。故作者以阴阳升降立说,尊崇《内经》、张仲景及孙思邈,对历代医家多有贬词,在学术见解上有其片面性。
-
古今名医汇粹
《古今名医汇粹》为综合性医书。清·罗美辑。成书于1675年。此书系作者收辑元至清代医家医论、治法、治验,分门别类整理而成。卷二脉要集;卷三至八病能集,以内科杂症为主,兼及妇科及五官科、外科。纲目清晰,学术上宗法薛立斋、张景岳。
-
罗美
罗美清代医家。字澹生,号东逸,别号东美。又辑录元、明、清诸名家医论、治验,而成《古今名医汇粹》八卷(1675年),分医论集、脉要集、病能集,纲目清晰,尤推重薛立斋、张景岳。又精研《内经》,撰《内经博议》四卷,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博引诸家,阐释经旨,颇多并见。
-
医方便览
《医方便览》医论著作。又卷首一卷。刊于1582年。本书根据皇甫中《明医指掌》中的医论歌括重加修订补注,共编为100首,将医学理论与各科病症编成歌括,使初学者便于记诵。每首之后分列治疗方剂(无方歌)。此外卷首辑有运气,经络、病机、歌赋和医论。本书为一本学医门径书。现存康熙刻本。
-
东垣试效方
《东垣试效方》为书名。金·李杲撰于1266年。计24门,分述药象及各种病证,包括饮食劳倦、心下痞、中满、腹胀、反胃,及妇人、小儿、眼鼻耳齿等病证。每门先设总论,以证候为主,详论病源、治法,后列诸方。书中收医论29篇,医方240余首,医案医话20余则。选方大多切于实用,所录普济消毒饮、益气聪明汤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
质疑录
《质疑录》医论著作。明·张介宾撰,撰年不详。共收医论四十五篇,专就金、元诸家论医的偏执处“辨论之,以正其失”故题曰“质疑录”。全书重点论述多种病证的治则,在其重阳气学术思想指引下,进一步发挥了温补学说。对作者本人早年著作中立言未当之处,也作了辨析和纠正。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中。
-
王纶
王纶(15世纪中至16世纪初)为明代官吏兼医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今属浙江)人。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他根据古代本草及张洁古、李东垣、朱震亨等名医著作,删筛编纂成《本草集要》;另把朱、李学说结合起来,加上个人经验,编成《明医杂著》(撰于1502年)。他的著述对薛己等有相当影响。
-
轩岐救正论
《轩岐救正论》医论著作。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执方误人,采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故以“轩岐救正”为书名。卷一医论,统论生理、病理、治法和方剂;卷二四诊正法,以脉诊为主兼及望、闻、问三诊;卷三药性微蕴;卷四、五作者医案;现存清刻本、日本刻本、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齐氏医案
《齐氏医案》为医论著作。清·齐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兼有医案、医论。本书虽名医案,但主要内容却是医论。2阐述六经辨证,分经治病;卷3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5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本书记录了齐氏的学术见解、临床经验和一些效方。现存多种清刻本及上海千顷堂石印本、《齐氏医书四种》本。
-
知医必辨
《知医必辨》医论著作。本书收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皆属李氏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之总结。如分析《景岳全书》,即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专用温补之法并非景岳之过及是后人学习偏执的结果。作者对吴又可《温疫论》则持贬抑态度。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医法心传
《医法心传》医论著作。清·程芝田撰。刊于1885年。全书共有医论十二篇,包括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及损伤等病证辨治要旨,以作者学验俱丰,而又有革新思想,故论述多有新意,又强调“医宜通变”,随证处方,但又认为诸家之方多为化裁而来,总不出古方范围。现存几种清刻本及上海三星书屋石印本等。
-
医灯集焰
《医灯集焰》医论著作。清·严燮撰于1864年。本书集诸医家之言,取“照医之灯”、“光明显耀”之意而题名。卷上为医论,阐述阴阳、五行、治法、望闻问诊;卷下为察舌辨症、脉诀。大多用韵文、歌诀记述,并加注释。现存光绪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