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仙
神仙①古代传说中的长生久视、神通广大的异人。②古代书目分类名称之一。西汉时将方技书《医药卫生一类书籍》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神仙类主要是讲求长生之道的书籍,计10家二百零五卷。《汉书·艺文志》卷三十:“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惕怵于胸中。
-
神仙起居法
概述:《神仙起居法》是古代中医学界上一种广为流传的健身按摩方法,是以五代著名书法大家杨凝式一幅草书手卷书法作品的形式流传下来,手卷为纸本,纵27cm、横21.2cm,8行,共85字,文体近似口诀。握拳按摩肾部:心腹畅快时,手握空拳放在后腰处,用合谷穴或两手背分别反复上下按摩两肾部(在命门穴两旁)。
-
服食
服食养生术语。指服食药饵以求长生。《论衡·道虚》:“闻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自秦汉至唐代,服食盛行,又以服食丹药者尤众。历代所载服食专著甚多,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等20余种,《通志·艺文略》著录用《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等48种、八十六卷。
-
方士
古代掌握方技、求仙、炼丹、禁祝、祈祷诸术的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遵《内经》此说,故方士多指方技之士,即医生。其出现不晚于周,至秦汉大盛,并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方士集团,即所谓方仙道或神仙家。又以所主方术不同而有行气吐纳、服食仙药、祠灶炼金、召神劾鬼等不同派别。
-
三元参赞延寿书
《三元参赞延寿书》为养生学著作名。元代李鹏飞撰于至元辛卯(至元无辛卯,辛卯为1351年)。书中也杂有不少封建迷信糟粕。现有《道藏》及明·胡文焕《寿养丛书》本。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集于1291年。作者自谓:宋咸淳四年(1268年)在杭州受官道人之教,始知人的年寿应有天元、地元、人元。卷二为地元之寿,律人起居有常;
-
方技
方技为古代泛指有关医药的技术和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按四种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房中八家,186卷;又有“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的记载。说明汉代所谓方技,主要是指医药业及其著作。此外,《后汉书》、《新唐书》、《宋史》、《明史》皆有方技传或方术传。
-
丘处机
丘处机(1148~字通密,号长春子。其时方士多以不死药惑人,实则多促其人速死。以其善养生之道,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与论养生之理。撰有《摄生消息论》等。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前往西域雪山,应其“有长生之药否”之问时,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
不卧散
《伤寒标本》卷下别名神仙不卧散处方川芎1两半,石膏7钱半,藜芦半两,甘草2钱半,人参2钱半,细辛2钱半,(一方无人参、细辛)。主伤寒壮热,头疼。摘录《伤寒标本》卷下《鸡峰》卷五处方苍术1两,川芎1两,甘草1两,藁本1两。摘录《鸡峰》卷五《丹溪心法》卷四处方猪牙皂角1钱,玄胡、青黛些少。功能主治头痛。
-
刘涓子鬼遗方
概述:《刘涓子鬼遗方》中医外科著作,晋代刘涓子撰,南北朝齐龚庆宣整理。约撰于五世纪,因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得名。卷2述金疮外伤治法;卷5除痈疽方外,尚有疥癣、面瘙、发颓、妇人乳肿、瘭疽、小儿头疮、热毒,以及竹木刺伤,火伤…其二为题《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的1卷本。建国后有影印5卷本。
-
手朝三元
手朝三元为自我推拿的一种方法。见陶弘景《真诰》。用手指从前额部向上抚摩头部如梳头状。有活血祛风等作用。《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以手乘额上,谓之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手乘顺就结,唯令多也。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
-
灵药
灵药①药物名。指金石类药物经过提炼升华制成的升丹、降丹的总称。②传说中的灵丹仙药。《西王母传》:“太上灵药,上帝奇物,地下阴生,重云妙草,皆神仙之药。”古时多喻疗效极佳的药物为灵药。
-
崔文子
崔文子秦代医家。泰山(今山东)人。精药,曾售药于都市。擅制丸、散制剂济人,活人颇众。后至蜀中卖药,蜀人视之如神仙。
-
四草饮
《医级》卷八:组成:荷包草、平地蘑、三白草、神仙对坐草。主治:酒浆过度,发黄肿胀,湿热侵脾,大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
-
水照丸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别名:神仙照水膏组成:黄蜡(片,切)1两,蛇蜕(烧灰,研)1分,铅丹(水飞研)1两,水银1分,丹砂(研,少许),鸡卵壳1枚(雏乌鸡始初生者,须要完全去里面清并膜只用壳,研如粉)。次投诸药,用柳枝同搅成膏,候不见水银星,可丸即丸,如豌豆大,捏作饼子,以丹砂末为衣,仍置丹砂末内养之。
-
仙方万金丸
《医方类聚》卷一七九引《经验秘方》:别名:神仙金丸组成:海浮石半两(用木柴炭火烧通红,却于好醋内蘸过,如此7烧7蘸),川乌头1两(于文武火内炮制),乳香1钱(细末),没药1钱(细末),巴豆49粒(去皮,炒黄色为末)。制备方法:上件海浮石与川乌于臼内捣为末,与诸药和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云母水
《千金》卷二十七:方名:云母水组成:上白云母20斤。功效:长生延年。用法用量:先取水1合,纳药1合,搅和尽服之,1日3次,水寒温尽自在。附注:服十日。小便当变黄,此先疗劳气风疹也,二十日腹中寒癖消,三十日龋齿除,更新生,四十日不畏风寒,五十日诸病皆愈,颜色日少,长生神仙。
-
王冰鉴
王冰鉴即王文洁。王文洁(16世纪)为明代医家,字冰鉴,号无为子,江西人。研究脉学,搜集编选有《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王氏秘传叔和图注释义脉诀评林》、《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等书。推崇古代脉法,尤其泥于太素脉,企图把所谓能预知人的寿夭富贵、贫贱祸福的太素脉与古典脉理相并列。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为方书名,即元代大德年间重刊的《圣济总录》。内容有运气、叙例、治法及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多科疾病,以及杂治、养生等。有论有方,录方近二万首,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理论和经验。但书中也杂有宿命论、符禁、神仙服饵等糟粕。
-
香连断下丸
《永类铃方》卷二十一引《管见大全良方》:方名:香连断下丸组成:黄连1斤,南木香1斤。主治:赤白痢。陈仓米汤更佳。制备方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大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黍米大。附注:本方为原书 神仙断下丸之第三方。
-
天隐子
《天隐子》为养生专著书名。即《天隐子养生书》的别名。唐·司马承桢著。刊载于《夷门广牍》及《说郛》中。内容有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篇。书中所述导引法,不咽气、吸气、停气,而只是安心定意,以意领气。
-
天隐子养生书
《天隐子养生书》为养生专著。又名《天隐子》。唐·司马承桢著。内容有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篇。书中所述导引法,不咽气、吸气、停气,而只是安心定意,以意领气。书中主张破除世俗加于气功养生中的神秘色彩,主要讨论了如何循序渐进地通过存守内视一类功法以养生延年。
-
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为官修中医方剂著作。宋代赵佶等撰。宋徽宗时由朝廷组织人员编撰。内容有运气、叙例、治法及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多科疾病,以及杂治、养生等。194卷为“针灸门”,介绍了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以及某些病症的灸刺法。但书中也杂有宿命论、符禁、神仙服饵等糟粕。
-
内功图说
《内功图说》养生专著名。又名《卫生要术》。清·潘霨辑。收有十二段锦总诀、分行外功诀、内功、神仙起居法、易筋经等篇章。在“分行外功诀”中,有按身体部位编制的功法,可分练,亦可合练。所收功法通俗实用。收入《丛书集成》第九百九十四册,另有清刻本行世。
-
疚疽
疚疽病名,痈疽发于两腋及两臂等内侧者。《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决生死法》:“内疚疽发两腋下及两臂并两手掌中,寒热而振,血(疑“衄”字)嗌干,饮多即呕,烦心,六、七、八日宜汗。”《医宗金鉴》卷六十七作疚疽,即米疽,证治详该条。
-
对修常居
对修常居为自我推拿方法名。用双手按揉两眉后凹陷处,有明目醒神等作用。《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常以两手按眉后小穴中。眉后小穴,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晕,和莹精光,长珠彻瞳,保炼目精。是真人坐起之道。
-
长生
长生为养生用语。谓生命可以延长或不死。当今批判地继承这些观点,是强调不要过劳过逸,切忌纵欲无度,莫伤真气,此为养生要旨。长生之说源于先秦神仙家,为先秦道家所吸收与阐扬,并成为后世道教的思想物质与精神支柱。道教徒以此为核心动力,力图与生命消亡过程积极抗争,由此发展出丰富有效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
八角属
中文名八角属拼音名bajiaoshu拉丁名Illicium中国植物志30(1):199描述IlliciumL.八角属,八角科,约5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但主产地为我国西南部至东部,约30种,其中如八角I.verumHook.f.供药用或香料用,广西出产最多,神仙果(桂林土名)I.majusHook.f.etThoms.可毒鱼,产西南至中南。灌木或小乔木;
-
黄连断下丸
处方:净黄连1斤,南木香5斤。制法:上锉,用水1斗5升,银石器内同煮干,分作3处。取1处用黄连为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痢。用法用量:本方为原书引《管见良方》“神仙断下丸”之第一方。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引《管见良方》
-
无为子
无为子即王文洁。王文洁(16世纪)明代医家,字冰鉴,号无为子。研究脉学,搜集编选有《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王氏秘传叔和图注释义脉诀评林》、《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等书。推崇古代脉法,尤其泥于太素脉,企图把所谓能预知人的寿夭富贵、贫贱祸福的太素脉与古典脉理相并列。
-
饮膳正要
概述:《饮膳正要》为中医营养学著作。元代忽思慧编撰。主要内容: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养生避忌,妊娠、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走及食物利害、相反,中毒等食养基础理论;二是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的宫庭饮食谱153种与食疗方61种,以及所谓神仙服饵方法24则;现存刻本:元刻本已佚。
-
王文洁
王文洁(16世纪)为明代医家,字冰鉴,号无为子,江西人。精研脉学,对太素脉尤感兴趣,能以脉制人之生死、富贵、祸福。著有《图注八十一难经评林捷径统宗》、《图注释义脉诀评林捷径统宗》、《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后合刊为《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
-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医方著作。本书是后人将宋·苏轼《苏学士方》和宋·沈括《良方》二书合编而成。流传较广的为十卷本(即《六醴斋医学丛书》本及其影印本)。本书除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外,尚有关于医理、本草、单方、灸法、养生及炼丹等内容的论述。方药后或附载医案,治法多简便易行。但书中神仙补益等一些内容须予分析对待。
-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著作名。简称《阴符经》。传本有分为《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之上、中、下三篇者。但多认为系道教修养之术,论涉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等方面。又《悟真篇》:“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本书注本浩繁,《道藏》第54至58册中,收有二十余种。
-
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唐代道士,知医。字子微,号白云子。洛州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因淡于功名而为道士。尝学习养生之道,尤其是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唐睿宗、玄宗及武则天时均召其入京,赏赐甚丰,并曾于王屋山修坛供其居住。著《天隐子养生书》一卷行世,内分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部叙述。
-
李柱国
李柱国汉代医家。履贯未详。曾于汉成帝时任御医,参与校订医经、经方,计医经七家共二百十六卷,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另有神仙家(养生)。史家认为系我国校勘医书之第一人。
-
曹鹤征
曹鹤征明代针灸医生。绛县(今属山西)人。素性耿介,取与不苟。遇良师授以针术,遂以针法闻名。日治万余人,愈不索谢。年98岁,鹤发童颜,里中呼为“曹神仙”。
-
安期生
安期生秦代时琅琊(今属山东)人。一称安期先生,或安期,尝学神仙术,兼通医药,卖药于东海之滨。尝与秦皇相处三日,后秦皇即遗使入海求仙药。
-
保灵丹
《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别名丹砂丸处方朱砂(研)1两,麝香(研)2钱,巴豆(去皮,出油,研)2分,斑蝥(去头足,炒半生半熟)1分,雄黄1分,蜈蚣(一生、一炙)2条,黄药子(研)1钱,山豆根(杵末)1两,续随子(去皮,生用,研末)1钱。斯须间,患人觉心头如拽断皮条声相似,毒物便下,或自口鼻或自大便中出。
-
枸杞子酒
别名:神仙枸杞子酒处方:枸杞子5大升(干者,碎),生地黄3大升(切),大麻子5大升(碎)。制法:上于甑中蒸麻子使熟,放案上摊去热气,冷暖如人肌,纳地黄,枸杞子相和得所,入绢袋中,以无灰清酒2大斗浸之,春、夏5日,秋、冬7日。功能主治:明目驻颜,轻身不老,坚筋骨,耐寒暑。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极要方》
-
四蜕丹
《赤水玄珠》卷二十七:别名:四脱丹组成:蝉蜕、蛇蜕、凤凰蜕(即孵出鸡子壳)、神仙蜕(即父母爪甲)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1钱,每年除夜服,服3年。制备方法:焙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附注:四脱丹(《简明医彀》卷六)。
-
刘邦永
刘邦永为明代医家。从化(今广东从化)人。少年时孤贫,在山中打柴为生。传说后来跟从“异人”学医,于是以医行世。用药不拘限于古方,为人放荡不羁,故人称是颠狂废人,因而自称“废翁”。好神仙,并推崇太素脉。著有《惠济方》一书,佚。
-
张太素
张太素①明代医家。通晓儒学,亦精于医。尝摘录《内经》之微旨,深研王叔和脉理的奥义,并以五行为说理工具,体一元而予以通变,著成《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宗统》及《太素脉》。近代名医裘吉生将其收入《珍本医书集成》,行于世。更名《订正太素脉秘诀》。以脉能决人生死,以之断病多奇中。能急病人所急,有声名。
-
神仙刀箭药
《奇效良方》卷五十六:方名:神仙刀箭药组成:桑叶(阴干)。主治:金疮。用法用量:干贴。或用鲜者,熨干为末,敷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神仙玉女粉
《御药院方》卷十:方名:神仙玉女粉组成:益母草。功效:退皴皴,令人皮肤光泽。主治:(黑干)(黑曾)。用法用量:上药每用少许,早、晚洗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