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灵枢·终始》:“谨奉天道,请言终始。”
-
卢多逊
卢多逊五代北宋间官吏。曾官至集贤校理、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其学问渊博,涉猎颇广,于开宝年间任翰林学士,奉敕与尚药奉御刘翰等纂修《新评定本草》,即后世所称之《开宝本草》。
-
吕才
吕才(600~665)为唐初医学家。博州清平(今山东临清)人。精阴阳、方技、舆地、历史,对药物亦多有研究。曾任尚药奉御、太常博士、太常丞。显庆(656~660)年间,奉旨参与《新修本草》之修撰。
-
十三虚无
十三虚无道教养生术语。系道教倡奉的十三个养生要点,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无指损心遣情,废伪去欲;清指专精积神,不为物扰;静指反神宁息,安然不动;微指隐遁闲处,功名不露;寡指去妻离子,独得道游;弱指缓形舒体,以奉百事等。
-
裴宗元
裴宗元宋代医官。里籍欠详,尝任奉议郎药局提举、太医令、医学博士等官职。于大观年间(1107-1110年)奉敕与陈师文、陈承等人共同校注医书,并编《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刊行于世,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
尚药典御
尚药典御古代医官名。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始设尚药局,其长官称为奉御。而北朝北齐时尚药局长官称为典御且定其职品为正五品。唐代改称为奉御,职品为正五品下。宋代仍称典御,金、元时称为提点。皇帝有病,典御要亲自诊断并立法处方,药成之后要亲自尝验。因为尚药典御直接为皇帝服务,所以历朝中此官之职品都较高。
-
安自良
安自良为宋代医家。曾任翰林医官。开宝六年(973)奉诏与刘翰、马志等校定《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
-
祁宰
祁宰(12世纪)为宋代医生。字彦辅。江淮人。原为北宋医官,金人攻破开封,任金太医、中奉大夫、太医院使等职。后被杀害。
-
祁彦辅
祁彦辅即祁宰。祁宰(12世纪)为宋代医生。字彦辅。江淮人。原为北宋医官,金人攻破开封,任金太医、中奉大夫、太医院使等职。后被杀害。
-
孙奇
孙奇为(11世纪)为北宋医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尚药奉御孙用和,有二子,一为奇,一为兆,父子皆以医闻名。官至殿中丞。两人对《黄帝内经素问》等古典医籍更多所研究。兆有《伤寒方》、《伤寒脉诀》等著述,他对林亿、高保衡等校正补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加以重新修订,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
许希
许希为宋代针灸家、医生。开封(今属河南)人。补翰林医学。仁宗患病,侍医数进药无效,希得荐而施针于“心下包络之间”,病旋愈。命为翰林医官,后为殿中省尚药奉御。撰有《神应针经要诀》一卷。
-
许孝宗
许孝宗(7世纪)为唐代医家。籍贯不详。曾任尚药奉御。657年曾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写工作。此为我国最早由政府编修颁行天下之药书。
-
于志宁
于志宁唐代官吏(558-665年)。字仲谧。京兆高陵(今属陕西)人。太宗时中书侍郎,高宗显庆时任尚书右仆射。显庆二年(657)奉敕与李勣苏敬等同修《新修本草》,于显庆四年修成,卒年七十八岁。
-
周应
周应宋代医官,曾为医官使。皇祐三年(1051年)奉旨节取《圣惠方》,编成《简要济众方》五卷,标脉证,叙病源,去芜取精。书成刻印颁行全国。原书佚,近代有辑本一卷。
-
中和养身
中和养身养生名词。谓奉中庸之道为养生基本原则。见《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养生以中和为贵,即不论养形与养神,都勿过与不及,实际上儒、道、佛、医等各家养生学说几乎都有这样的共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
曾若虚
曾若虚宋代医家。道士。陇州(治今陕西陇县)人。生活于11世纪。通医,长于针灸。一寡妇患病昏厥,人以为已死。若虚诊视之,针其“八邪穴”而苏。治皆类此。门人姚可久继其术,官至尚药奉御。
-
田阔阔
田阔阔元代医官。履籍欠详。尝于朝中任医官尚药奉御,后又迁至惠民药局局官。
-
九守
九守道教养生术语。指守和、守信、守气、守仁、守简、守易、守清、守盈、守弱。系道教倡奉的9种养生要则。其含意,如守和指阴阳内调,守信指精神内守,守易指不为外感、明哲保身,守盈指知足而止等。
-
高保衡
高保衡宋代医学家。熙宁(1068-1085)年间为朝奉郎国子博士,太子右赞善大夫。精通医学,深明方药病机,曾在校正医书局任职,参加校正《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等医书。神宗尝下诏赐绯鱼加上骑都尉。
-
赤石馎饦
概述:赤石馎饦出《医学入门》卷三。为《养老奉亲》“赤石脂馎饦”之异名。别名:赤石馎饦处方:赤石脂5两(碎筛如面),白面7两。功能主治:老人肠胃冷气,痢下不止。用法用量:赤石馎饦(《医学入门》卷三)。摘录:《养老奉亲》
-
回声饮子
处方:皂角1挺(刮去黑皮并子),萝卜3个(切作片)。功能主治:失音。用法用量:以水2碗,同煎至半碗以下服之。不过3服便语,吃却萝卜更妙。摘录:《养老奉亲》
-
鲤鱼脍
处方:鲤鱼肉10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老人痔,下血久不愈,渐加黄瘦无力。用法用量:作脍如常法,以蒜、醋、五味调和,空心常食之,1日1次。注意:忌鲊甜食。摘录:《养老奉亲》
-
野猪肉羹
《养老奉亲》:方名:野猪肉羹组成:野猪肉1斤(细切),葱白1握,米2合(细研)。主治:老人五痔,久不俞,生疮痛者。用法用量:煮作羹,五味调和,加椒、姜。空心渐食之。常作极效。
-
苍耳茶
处方:苍耳子2升(熟杵,为末)。功能主治:老人风冷痹,筋脉缓急。用法用量:常服极治风热,明目。摘录:《养老奉亲》
-
乔士琰
乔士琰为明医生。字仲余。上海人。从父迨习医,声名近其父。尝出游,遇富家子“死”一日,投药即愈,其家奉诊资百金,不受。卒年八十余。子在修(字三余),治病善用古方,察脉精审,所活人众。
-
血气精神
血气精神指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维持于气血,表现为神。血气精是神的物质基础。血气精虚少则神耗,人易衰老。它们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黄帝内经灵枢·本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
坠痰饮子
《养老奉亲》:组成:半夏不计多少(用汤洗十遍,为末),生姜1大块,大枣7枚。主治:老人春时胸膈不利,或时满闷。用法用量:以水2盏,药末2钱,慢火煎至7分,临卧时去滓频服。
-
羊血方
《养老奉亲》:组成:羊血1斤(鲜者,面浆作片),葱白1握,白面4两(擀,切)。功效:补益脏腑。主治:老人脾胃气弱,干呕不能下食。用法用量:上煮血令熟,渐食之。
-
苏煎饼子
《养老奉亲》:组成:土苏2两,白面6两(以生姜汁5合调之)。功效:润脏腑,和中。主治:老人噎,冷气壅塞,虚弱,食不下。用法用量:如常法作之。空心常食。
-
苏煎
《养老奉亲》:组成:土苏4两,鹿髓3合,生地黄汁1升。主治:老人上喘,咳嗽气急,面目浮肿,坐卧不得。用法用量:上相和,微火煎之,如饧即止。空心及食后常含半匙,细咽汁。3-2日即愈。
-
赤石脂馎飥
《养老奉亲》:别名:赤石馎飥组成:赤石脂5两(碎筛如面),白面7两。主治:老人肠胃冷气,痢下不止。用法用量:上以赤石脂末和面,搜作之,煮熟,下葱、酱、5味臛头,空心食之。附注:赤石馎飥(《医学入门》卷三)。
-
兔头饮
《养老奉亲》:方名:兔头饮组成:兔头1枚(净洗),豉心5合(绵裹)。主治:老人烦渴,饮水不定,日渐羸瘦困弱。用法用量:上以水7升,煮取5升汁,渴即渐饮之。
-
炙熊肉方
《养老奉亲》:方名:炙熊肉方组成:熊肉1斤(切),葱白半握(切)。主治:老人中风,缓弱不仁,四肢摇动,无气力者。用法用量:上以酱椒等5味腌之,炙熟,空心冷食之。恒服为佳,亦可作羹粥任性食之,尤佳。
-
驼脂酒
《养老奉亲》:方名:驼脂酒组成:野驼脂5两(炼之为上)。主治:老人风热烦毒,顽痹不仁,五缓六急者。用法用量:每次用温酒5合,下半匙以上脂调令消。空心顿服之,1日2次。极效。
-
秦王背指散
《养老奉亲》:方名:秦王背指散组成:宣连、槟榔各等分。功效:消肿毒。主治:一切伤损,血出。用法用量:伤扑,干贴;消肿,冷水调,鸡翎扫妙。制备方法:上为末。
-
猪肚生方
《养老奉亲》:方名:猪肚生方组成:猪肚1具(肥者,细切作生)。功效:补益。主治:老人脚气烦热,流肿入膝,满闷热劳。用法用量:上以水洗,布绞令干,加好蒜、醋、椒、酱、五味,空心常食之。
-
猪肾生方
《养老奉亲》:方名:猪肾生方组成:猪肾2只(去膜,细切作生)。主治:老人脚气逆闷,呕吐冲心,不能下食。用法用量:加蒜、醋、五味。空心食之,每日1次。
-
野鸡臛
《养老奉亲》:方名:野鸡臛组成:野鸡1只(如常法),葱白1握,粳米2合(细研)。主治:老人烦渴,脏腑干枯,渴不止。用法用量:切,作相和羹,作臛,下五味、椒、酱。空心食之,常作服佳妙。
-
鲇鱼方
《养老奉亲》:方名:鲇鱼方组成:鲇鱼肉1斤,葱白半握。主治:老人五痔,血下不愈,肛门肿痛,渐瘦者。用法用量:以白水煮令熟,空心以蒜、醋、五味,渐渐食之,常作尤佳。
-
蒲桃浆
《养老奉亲》:方名:蒲桃浆组成:蒲桃汁1升,白蜜3合,藕汁1升。主治:老人五淋秘涩,小便紧痛,膈闷不利者。用法用量:上相合,微火温,3沸即止,空心服5合,食后服5合,常服殊效。
-
乌鸡羹
《养老奉亲》:方名:乌鸡羹组成:乌鸡1只(治如常法),葱白1握(细切),米2合(研)。主治:老人脚气攻心,烦闷,胸腹胀满。用法用量:煮令熟,空心切,以5味作羹。常食之。
-
乌鸡臛
《养老奉亲》:方名:乌鸡臛组成:乌鸡半斤(细切),麻子汁5合,葱白1把。主治:老人中风,烦热,言语涩闷。手足热。用法用量:煮作臛,次下麻子汁、五味、姜、椒令热,空心渐食之。
-
谢秀卿
谢秀卿为隋唐时针灸学家。参见甄权:甄权为唐代著名针灸学家。许州扶沟(今属河南)人。因母病与弟弟发奋学医,攻读医书,成为名医,尤长针灸之术。曾奉旨与司马德逸、谢秀卿、甄立言等共同修订《明堂》,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所采用。还撰有《针灸钞》《针方》《明堂人形图》等。
-
王光祐
王光祐为宋代人,于973年奉命与马志、翟煦、张素、吴复珪、刘翰、陈昭遇等校定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990)为宋代医官,临津(今河北临津)人。曾在后周任翰林医官。972年任尚药奉御。979年升为翰林医官使。
-
达磨·曼仁巴·洛桑曲扎
达磨·曼仁巴·洛桑曲扎为清初著名藏医学家。生活于17世纪。与著名藏医学家德西·桑吉嘉措同时,曾任五世达赖的侍医。奉五世达赖之命,补充了《祖先口述》中的残缺部分。著有《医药训诫》、《金饰格言》、《药物性能独解》等多种医著。其中《金饰格言》在五世达赖喇嘛(1617~其著作尚有《宇陀·元丹贡布传记》。
-
孙兆
孙兆(11世纪)为北宋医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尚药奉御孙用和,有二子,一为奇,一为兆,父子皆以医闻名。官至殿中丞。两人对《黄帝内经素问》等古典医籍更多所研究。兆有《伤寒方》、《伤寒脉诀》等著述,他对林亿、高保衡等校正补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加以重新修订,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
王炎
王炎(1138~1218)为南宋文学家,字晦叔,婺源(今属江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潭州教授,临江通判、太学博士、军器监中奉大夫等职。著作甚富,总题《双溪类稿》,其中有所注《伤寒论》等,已佚。惟《双溪文集》存世,中有“运气论”等。所辑《本草正经》三卷,为《神农本草经》最早辑本,今佚。
-
王道纯
王道纯清代医官。生平履贯欠详,为太医院吏目。曾奉敕与太医院医士汪兆元共同校正刘文泰所修之《本草品汇精要》,参照《本草纲目》等,纠其舛误,订其错落,并编成《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又整理宋崔嘉彦之《脉诀》,成《脉诀四言举要》二卷,附于上书之后刊刻。现有刻本行世。
-
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为隋代官吏。字仁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帝诏尚南阳公主,封尚辇奉御。后随唐太宗征讨有功,封新城县公,太宗以宗宝女妻之。后颇受宠而历任官职。撰有妇科书籍《妆台方》一卷(《宋史·艺文略》作《妆台记》六卷),已佚。
-
阴精
概述:阴精:1.阴液;阴液为精、血、津、液等各种体液的通称,因均属阴分,故名。《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君火之下,阴精承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阴精所奉,其人寿。”生殖之精·阴精:阴精指生殖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