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理论:中药炮制的理论,历代本草都有一定的解说,如酒制提升,姜制温散,入盐走肾,用醋止痛,乳制润枯生血,蜜制润燥益元。据近代研究证明,大黄泻下的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醌,其游离蒽醌泻下作用较弱,但具有抗茵消炎作用,而大黄鞣质则为收敛止泻成分。火制:(1)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
-
土
概述:土:1.五行之一;4.六气之一;7.中药炮制的一种辅料。故有“土载四行”、“万物上中生,万物上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五运之一·土运:土为五运之一,指土运。《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有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宫五种类型。土形之人为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
-
干燥
概述:干燥:1.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关于炮制:炮制又称炮炙、修治、修事。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如生半夏用生姜制过,巴豆去油等。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物料处理方法·干燥:干燥是通过气化而使湿物料中的水分除去的方法。
-
伏
3.中药炮制法之一种;《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伏脉为脉象之一种。《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用水浸泡药物。
-
飞法
概述:飞法:1.针刺手法;指针刺后,用右手拇食两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的催气方法。进针后,右手大指、食指捻针时,把食指向前连搓三下,放开手指,因称之为“飞”,一捻一放,反复数次,可使针感增强。故近世对一退三飞、一飞三退,通常理解为一退三进、一进三退。
-
中药炮制学
概述:中药炮制学:1.学科名;2.同类同名科教书籍。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等的中药学科。其任务是遵循中医中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逐步搞清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效果。
-
麸炒
概述:麸炒(stir-fryingwithbran)指净药材或切制品加定量麸皮熏炒的炮制方法。属中药炮制法中用辅料进行炒制的方法之一。麸炒的目的:麸炒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具有补脾作用的药物,麸炒后,可增强疗效;将药材放在锅内加热,炒至一定要求。炒时不加辅料叫清炒;加辅料同炒的有:麸炒、土炒、米炒、酒炒、醋炒等。
-
中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是运用药理学方法阐明的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产地、采收时间、中药贮藏、中药炮制、中药药性、中药配伍(复方)等因素关系密切。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祖国医药学理沦,有助于阐明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促进中药学的发展,有助于新药源的开发。
-
切片
切片(slicing)为中药炮制方法。将净药材切成0.5mm以下的极薄片,或1~药物切成饮片后,易于提取有效成分,容易粉碎加工;饮片纯净干燥后易于储藏,体积小易于调剂称量;质地疏松和含有粉性者,宜切厚片,如山药、白术、泽泻、天花粉等;形体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者,宜切直片,如附子、大黄等;
-
切丝
切丝(sliver)为中药炮制方法。指将洗净软化后的药材,用机器或人工切铡制成丝状的炮制工艺过程。即将皮类净药材切成约2~3mm宽、叶类净药材约5~10mm宽的丝。一般叶皮类者,宜切狭窄丝条,如桑白皮、枇杷叶等。
-
切块
切块(chopping)为中药炮制方法。指将洗净软化后的药材,用机器或人工切铡制成块状的炮制工艺过程。即将体积较大的净药材切成约8~12mm的块。有些药物在煎熬时易于糊化者,宜切不等的块状,以便煎熬,如茯苓、葛根、六神曲等。
-
切段
切段(sectioning)为中药炮制方法。将洗净软化后的药材,用机器或人工切铡制成段状的炮制工艺过程。即将条状净药材切成长约10~15mm的段。有些药物含黏质较重,质软而黏者,宜切段状,如白茅根、仙鹤草、忍冬藤等。
-
净制
净制(cleansing)为中药炮制方法。是指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方法,除去原药材非药用部分及杂质,选取药用部分,并达到净药材质量标准的方法的总称。
-
筛选
筛选(screening)为中药炮制方法。指用筛筛去混在药材中的杂质的净制方法。亦指将药物按大小用筛分开。
-
洗漂
洗漂(washingandrinsing)为中药炮制中的净制法。指用水浸渍药材,漂去杂质、腥味、盐分及毒性等的方法。
-
明煅
明煅(calciningopenly)为中药炮制方法。指将净药材直接放置在无烟炉火上或装于适宜的耐火容器内,不隔绝空气煅烧至酥脆或红透,易于碾碎的炮制方法。
-
制炭
制炭(carbonizing)为中药炮制方法。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通过炒、煅等方法制成炭,但须保存药性,不致灰化的炮制方法。
-
煅炭
概述:煅炭(carbonizingbycalcining)为中药炮制方法。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置煅锅内,密封,闷煅至透,放凉,取出的炮制方法。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使其质变松脆。如牡蛎、龙骨、瓦楞子,明矾等。
-
酒制
概述:酒制(processingwithwine)为中药炮制法。指酒炙、酒炖、酒蒸等的统称。即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生片),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炮制方法。即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生片)加酒拌匀,置于适宜容器内炖制的炮制方法。酒煎:酒煎为煎药法。即将药物放黄酒或白酒中煎煮的方法。
-
酒炙
酒炙(stir-fryingwithwine)为中药炮制法。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酒制方法。
-
酒炖
酒炖(stewingwithwine)为中药炮制法。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酒拌匀,置于适宜容器内炖制的酒制方法。
-
酒蒸
酒蒸(steamingwithwine)为中药炮制法。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酒拌匀,置于适宜容器内蒸制的酒制方法。
-
醋制
醋制(processingwithvinegar)为中药炮制法。即醋炙、醋煮、醋蒸等的统称。指用醋作为辅料来对净制之后的药材进行加工炮制。
-
醋煮
醋煮(boilingwithvinegar)为中药炮制法。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定量的醋与水,共置适宜容器内煮制的醋制方法。
-
盐制
概述:盐制(processingwithsalt-water)为中药炮制法。指盐炙、盐蒸等的统称。即用盐作为辅料来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分类:盐炙:盐炙为中药炮制法。属盐制法的一种,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生片)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或将净药材放锅内边拌炒边喷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炮制方法。
-
盐炙
盐炙(stir-fryingwithsalt-water)为中药炮制法。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或将净药材放锅内边拌炒边喷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盐制方法。属盐制法的一种。
-
盐蒸
盐蒸(steamingwithsalt-water)为中药炮制。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盐水拌匀,置适宜容器内蒸制的盐制方法。属盐制法的一种。
-
蜜炙
蜜制(stir-fryingwithhoney)为中药炮制方法,也称蜜炙,是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入定量的稀释炼蜜,混合均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的炮制方法。
-
油炙
油制(processedwithoil)为中药炮制方法。也称油炙。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与一定量的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炮制方法。
-
特殊制法
特殊制法是中药炮制方法的一种,某些药物用一些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目的在于制备新的药物,产生新的临床功用。例如铜绿是铜器锈蚀后的产物,铅加工后可得铅丹、铅粉和密陀僧等药物。
-
水飞法
概述:水飞法是中药炮制方法的一种,指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将前后倾出的混悬液合并静置,待沉淀后,倾去上面的清水,将干燥沉淀物研磨成极细粉末。雄黄:雄黄水飞后使药粉达到极细和纯净,毒性降低,便于制剂。
-
雷公炮炙论
概述:《雷公炮炙论》为中药炮制著作,三卷。南北朝刘宋雷斅撰,胡洽重订。原书早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雷公炮炙药性赋解》、《本草纲目》等书中。1932年张骥根据上述各书重予补辑,得药180余种,分原叙及上、中、下三卷予以论述,并加入其他古本草书中有关炮炙经验,末有附卷,另记70余种药物的炮炙方法。
-
煮
煮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放在清水或其他液体(醋、药汁等)内煎煮。如芫花用醋煮,可减弱其毒性;朴硝与白萝卜同煮成玄明粉。②即煎药法。详该条。
-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药学著作。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等编。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炮制总论及752种中药材的炮制加工及贮藏方法。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为药学著作。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本书总结历代药物炮制资料和经验,结合全国28个大中城市有关中药炮制法,予以综合整理编成。于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3年又将本书进行了修订,删去古代资料部分,改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共录中药482种,重新出版。
-
中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中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医方著作。本书根据全国25个大中城市具有代表性或通用的中成药配本整理汇编而成。首为总论,略述中药炮制;次为各论,分内、外、妇、儿、五官、杂症六门,每门又根据不同药性分为补益、风痰、时感等类。每类分别记述有关成药配方,包括方名、生产地区、功能、主治、处方、制法、禁忌等。
-
炙
炙中药炮制法之一。如醋五味子、醋附子等。③盐炙,增强入肾性能。如盐黄柏。④姜炙,增强和胃降逆止呕性能。先将姜捣烂取汁,用姜汁与药物同炒。如姜半夏。⑤蜜炙,增强补益、滋润的性能。如枇杷叶、黄芪。如酥炙淫羊藿。如炙苍术。⑧麸炙,醒脾健脾,矫味矫嗅。如麸炒薏苡仁、椿根皮。⑨土炙,健脾和胃。如土炒白术等。
-
蒸
蒸①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又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或兼犯房劳所致,治宜用清热、养阴、调中等法。
-
水飞
水飞(levigatinggrindinginwater)为中药炮制法之一。即取按规定处理后的药材,加适量水共研细,再加多量水,搅拌,倾出混悬液,下沉部分再按前法反复操作数次,除去杂质,合并混悬液,静置后取沉淀物,干燥,研散的炮制方法。多用于矿物药的加工,如飞炉甘石。
-
去油
去油为中药炮制法之一。有的药物用火煨去油,如肉豆蔻可用湿纸包裹火煨去油。有些不宜火煨去油的,如巴豆、续随子等,可放在吸水的纸内压榨去油,或研细加水,待油浮起,倒去水和油便得。其目的在于减低药物的烈性或毒性。
-
去火毒
去火毒为中药炮制法之一。指除去膏药的火毒。膏药熬成后,如果立即涂贴皮肤上,能刺激皮肤,轻的发痒,重的起水疱,甚至引起溃烂。去火毒的方法有二:1.把刚制成的膏药,放置阴凉地方若干时日。2.浸泡在井水或凉水内几天后待用。
-
漂
漂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除去其毒性、盐分、杂质、腥味。如海藻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
泡
泡中药炮制法之一。用水浸泡药物。作用有二:一是便于加工,如枳壳、芍药等浸泡后,使之柔软,便于切片;桃仁、杏仁等沸汤浸泡后易于去皮尖。二是降低某些药材毒副作用,如清水浸泡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等。
-
露
露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如露胆南星。为传统加工炮制法之一。②药物剂型之一。参露剂条。
-
煅淬
煅淬(calciningandquenching)为中药炮制法之一。指将净药材按明煅的方法煅烧至红透后,迅速投入冷水或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淬酥的炮制方法。药材经火煅红后,立即投入水内或醋内。矿物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自然铜等多用此法。能使该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研碎。
-
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九条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的基本任务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5.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10.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总结、医案原稿、中药炮制等。14.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测定及劳动条件评价、职业病防治、急、慢性职业中毒报告、报表和统计数据。
-
煅
煅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使其质变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如牡蛎、龙骨、瓦楞子、明矾等。
-
切制
切药根据药材特点,分把切与单切两种。由于各种药物的性质大不相同,又各有其特点,现将不同性质的药物及干燥方法,归纳分述如下:粘性类:粘性类的药物如天冬、玉竹等含有粘性液质,这类药物片子不易干燥、极易发粘,如用微火焙烘,原汁不断外渗,会降低质量,故宜用中火烘焙,促使外皮迅速硬结,内部所含原汁不向外渗。
-
辅料
辅料(adjuvantmaterial)指中药炮制过程中为了降低药物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或矫臭矫味等而加入所需的辅助物料。这些物料可以是麸、米、土、砂、蛤粉、滑石粉等固体辅料,也可是酒、醋、盐水、姜汁、蜜等液体辅料。
-
醋炙
醋炙(stir-fryingwithvinegar)为中药炮制法。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生片)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程度,或边炒边喷醋,至醋被吸尽时,取出,放凉的炮制方法。如醋炙延朗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