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声
骨声骨折断端摩擦时发出的声音。骨折诊断方法之一。见《伤科补要》卷二。书中有:“骨若全断,动则辘辘有声。若骨损未断,动则无声。由于此法容易引起新的损伤,故现多弃之不用,或更引以为戒。
-
伤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治法: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
-
鼻外伤
通常可表现为外鼻损伤、鼻骨及鼻窒骨或面颅骨骨折;鼻骨骨折程度依外力的强度及方向而异,可表现为非移位性或单纯性骨折,但多为凹陷性骨折,常件有鼻中隔骨折或软骨脱位,此时多有鼻出血、鼻通气受阻、鼻外观畸形等,严重时可呈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鼻窦骨折、眶内壁骨折等。单纯挫伤,有鼻软组织肿胀及皮下瘀血。
-
大楗骨伤
大楗骨伤为病名,大楗骨即股骨,大楗骨伤是指因跌打、压轧所伤。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裂缝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贴接骨膏。治法: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
-
肱骨外上髁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桡骨干骨折
是指以桡骨干局部疼痛、畸形,骨擦音明显,前臂活动受限,旋转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骨折。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
-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骨关节脱位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后期恢复时宜培补肝肾,舒筋通络。又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以外伤性为多见。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或七厘散,外敷乌头膏或栀乳散;中、后期宜和营止痛,舒筋活络,内服壮筋养血汤、小活络丸,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浸洗。
-
肋骨折
局部疼痛,甚至不能直立挺胸,呼吸短促,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骨折处可有凹陷、突起及骨声;严重者可出现气胸、血胸及内损脏器,伴见咯血、呼吸困难、昏厥等。肋骨折的治疗:治宜手法复位,给予固定,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后期恢复时,可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用五加皮汤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
-
尾闾骨伤
尾骨骨折伤。见《伤科补要》卷二。尾闾骨即尾骨,又名橛骨、骶端、穷骨,俗名尾桩骨。证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可闻骨声,步履、坐卧、翻身均受限。治宜手法复位固定。内服药可助康复,法当舒筋止痛,活血消肿,可选紫金丹,加味以为引。外用定痛散敷贴,或以烧热之烙铁温熨。
-
膝盖损断
膝盖损断病名。指髌骨因外伤而损折者。出《证治准绳·外科》卷六。症见局部肿胀、压痛、瘀血、膝关节活动受限、断损处压痛,可触到凹陷并可闻及骨声。可配以药物内服,初期宜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痛减轻后改服接骨丸,或正骨紫金丹;断端愈合后,服补筋丸,去抱膝,用损伤洗方外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
-
掌骨伤
掌骨伤折之病证。见《伤科汇纂》卷六。其病多因跌打、压撞所致。可见一骨或数骨伤折,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症见伤处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其折端处有陷下或突起畸形,触摸时可闻及骨声,手指功能障碍。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
-
跗骨伤
脚部外伤所致跗骨伤折之病证。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跗骨即蹠骨,左右各五块。多因跌打,压轧所伤。通常以蹠骨基底部骨折最为多见,体部则次之。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压之痛剧,可有骨声,脚部功能障碍。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
-
臂骨伤
指臂骨因外伤而伤断者。出《证治准绳·外科》卷六。该病包括尺骨、桡骨单折及双折。临床以尺骨近端和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功能活动受限。有断端移位者,畸形明显,触按有骨声。断端移位者,尤其在双骨折,应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重点则在于夹、挤、分骨,当夹板固定时用分骨垫;
-
距骨骨折
概述:距骨骨折(fractureoftalus)为病名。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
-
掌骨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指骨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胫腓骨干双骨折
是指以患肢疼痛剧烈、肿胀、功能障碍,触摸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能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等为主要表现的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及胫腓骨远端内、外踝以上骨折。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
-
趾骨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颈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胸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腰椎骨折
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
胸骨伤
治宜手法复位,及伤处固定,可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后期恢复时,可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并用五加皮汤外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如合并气、血胸及内脏损伤者,应及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治疗。
-
趾骨伤
指脚趾骨之伤折者。见《疡科选粹》卷八。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可见有畸形或闻及骨声,功能活动受限。治宜在麻醉条件下手法复位,夹缚固定。恢复初期应以活血祛瘀消肿为主,可内服七厘散或复元活血汤;肿消痛减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或接骨丸;后期服展筋丸、小活络丹,并可用五加皮汤外洗,亦须适时配合功能锻炼。
-
臑骨伤
指臑骨因外伤而折断者。见《医宗金鉴》卷八八。多因跌打、坠撞而伤。通常易发生在肱骨头部,其它干部、髁部等处骨折亦可发生。症见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并有骨声,上臂内侧可见瘀斑。甚则出现假关节。折端有移位者,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可参见骨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