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渗湿于热下
渗湿于热下治疗温病表证挟湿的方法。出《温热论》。温病初起挟有表湿,于辛凉解表剂中加用芦根、滑石一类渗淡利湿药,使湿从下去,温热即易于清解。
-
邪郁卫表
邪郁卫表为病机。指温病初起,邪袭体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的病机。可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苔薄白,脉浮数等卫分证。参见卫分证:卫分证为证候名。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邪犯人体卫表之证。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
-
卫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捍气也。”卫气与营气同为水谷之气所化,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主散布到经络之外的浅表部分,起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开合、调节体温、润泽皮毛等作用。卫分证为证候名,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邪犯人体卫表之证。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
卫分证
卫分证为证候名。为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邪犯人体卫表之证。即温病初起,邪犯卫分,肺气失宣,以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少汗,咳嗽,咽痛,苔薄白,脉浮数为常见症的证候。以恶风寒或微恶风寒、发热,苔薄白,脉浮数为特点,或见鼻塞咳嗽,或肢酸身疼头痛等。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
主证
主证指主要临床表现。为辨证的重要依据。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或在主次兼夹的病证中,反映疾病本质的证候。《温热论》:“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