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其辉
叶其辉为刘默的弟子。参见刘默:刘默为明代医家。浙江杭州人,明末迁居苏州。曾跟随名医缪仲醇学医,活人很多,名噪一时。后来闭门与弟子刘紫谷、叶其辉等讨论医术,用三年时间,将师徒问答编成《青瑶疑问》一书,此书后来又经石楷(临初)校订,改名为《证治百问》。另著有《本草发明纂要》,已佚。
-
陈宏纲
陈宏纲为明代针灸学家。即陈会。陈会为明代针灸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席弘的第十一传弟子,精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经弟子刘瑾校补,编成《神应经》一书。
-
金钧
金钧(1657-1746年)清代医家。字上陶,号沙南。祖籍云间(今上海松江),后迁居浙江嘉善。族有贫乏者,时予周济。每天启户,病者鳞集,依入门先后为切脉诊治之序,多应手而愈。撰有《素灵广注》、《汤头歌括》、《医按日抄》,分授弟子。弟子俞震继其术,医名过其师。
-
陈善同
陈善同即陈会。陈会为明代针灸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席弘的第十一传弟子,精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经弟子刘瑾校补,编成《神应经》一书。
-
陈会
陈会为明代针灸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席弘的第十一传弟子,精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经弟子刘瑾校补,编成《神应经》一书。
-
杜信
杜信西汉医生。系名医淳于意之弟子,原为高永候之家丞,其性温恭,因有病而专心医药,历时二载与淳于意学,得其所授之《上经》、《下经》及五诊之法,后果以医术有名于世。
-
杜度
杜度东汉医生。其里居欠详。为名医张仲景之弟子,器宇深重,获其师之传,亦成名医,人称上手。
-
崔元裕
崔元裕明代养生家。字正常。获鹿(今河北)人。少司马崔应麒之孙。自幼聪颖,弱冠补博士弟子员,精研经史,于医亦有研究。著《延年却病全书》八卷,已佚。另著《四书六辨》、《通鉴集要》等。
-
王乐亭
王乐亭为现代针灸家。河北香河人。针灸名医陈肃卿的弟子。临床上对中风、外伤性截瘫、脾胃疾病有一定研究。曾任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等职。
-
任守中
任守中为现代针灸学家。任作田的弟子。对针灸治疗小儿病症颇有独到之处。著有《儿科针灸疗法》等书。
-
许式谦
许式谦为现代针灸家。河北涉县人。朱琏的弟子。临床善用“培土固本”之法。
-
张叔承
张叔承即张三锡。张三锡为明代医家。字叔承,别号嗣泉。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王肯堂的弟子,曾博采群书,汇集成《医学六要》一书,首卷为《经络考》,对经络理论有所考证和发挥。
-
张嗣泉
张嗣泉即张三锡。张三锡为明代医家。字叔承,别号嗣泉。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王肯堂的弟子,曾博采群书,汇集成《医学六要》一书,首卷为《经络考》,对经络理论有所考证和发挥。
-
陈肃卿
陈肃卿为针灸名医。王乐亭的老师。王乐亭为现代针灸家。河北香河人。针灸名医陈肃卿的弟子。临床上对中风、外伤性截瘫、脾胃疾病有一定研究。曾任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等职。
-
罗兆琚
罗兆琚为近代医学家。字佩琼。广西柳州人。罗哲初的弟子,尽得其传。著有《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和《实用针灸指要》两书。
-
罗佩琼
罗佩琼即罗兆琚。罗兆琚为近代医学家。字佩琼。广西柳州人。罗哲初的弟子,尽得其传。著有《新著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和《实用针灸指要》两书。
-
罗谦甫
罗谦甫即罗天益。罗天益为元代医学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李杲、窦汉卿的弟子,医学造诣较深。撰《卫生宝鉴》,内容以方药为主,其中“名方类集、针法门”主要论述针灸,并首辑窦汉卿的《流注指要赋》(即《通玄指要赋》)。
-
周仲良
周仲良为元代针灸家王国瑞的弟子。《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书末有他写的后序。
-
郑卓人
郑卓人为现代针灸学家。浙江浦江县人。承淡安的弟子,得其所传。著有《灵枢经白话解》《针灸歌赋选解》等。曾任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
高期
高期为西汉时医家。淳于意的弟子。通针灸之学。
-
卫沉
卫沉即卫汛。卫汛为后汉时医家,一作卫沉或卫沈,河东(今山西境内)人。张仲景弟子,曾著《小儿颅囟方》、《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等书,均佚。
-
卫沈
卫沈即卫汛。卫汛为后汉时医家,一作卫沉或卫沈,河东(今山西境内)人。张仲景弟子,曾著《小儿颅囟方》、《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等书,均佚。
-
子仪
子仪为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曾著《本草经》一卷,不传。
-
王实
王实为宋代医家,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曾任信阳太守,为著名伤寒学家庞安时弟子。集各医家论证伤寒方论,编成《伤寒证治》,3卷。
-
元觉
元觉为宋代医僧。得四明僧人奉真之传,医术高明。元觉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其师奉真、弟子法琮,亦皆以医名。
-
郑欐
郑欐清代医家。字积厚。博野(今属河北)人。弱冠补博士弟子员。乾隆元年(1736年)举孝廉方正。潜心医书,亲制药饵,详择古方以济世。著《广仁集》,今佚。卒年七十六。
-
钱雷
钱雷为清代医家。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宗泉的弟子。曾编写《人镜经·附录》二卷。
-
少林寺
少林寺为中国著名的寺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始建,隋文帝时(公元589~据清乾隆所修《一统志》称,印度迦佛佗禅师于隋时来中国,隋朝皇帝于嵩山为其建少林寺。此后寺僧经常练习武术,自成流派,成为国内有名的少林派拳术。这种拳术是与气功相结合的。
-
潘阳坡
潘阳坡元代医家。履贯欠详,其学宗刘完素,尝学于刘之再传弟子刘吉甫,吉甫之师刘荣甫即为刘之亲传。著《加减方》一书,未见传世。
-
李当之
李当之三国时期医家。一作李璫之,里籍欠详,为名医华佗之弟子,于药学尤有研究,尝著《李当之本草经》一书,早佚,后《说郛》中存有若干佚文。
-
高士忆
高士忆清代医家。字玉章。金城(今甘肃兰州)人。与弟子罗济川等合撰《素问直讲》(又名《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九卷(1867年)。
-
樊阿
樊阿为三国时期针灸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名医华佗的弟子,承华佗针术。主张深刺。樊阿系名医华佗之徒,精于针术。并得华佗养生方之传授,寿至百余岁。
-
刘恒庵
刘恒庵即刘瑾。刘瑾为明代医家、针灸家。字永怀,号恒庵。南昌(今属江西)人。陈会的弟子,从陈会学针灸术,得其传。后受宁献王之命重新校订和补辑陈会的《广爱书》,并改名为《神应经》。
-
刘瑾
刘瑾为明代医家、针灸家。字永怀,号恒庵。南昌(今属江西)人。陈会的弟子。从陈会学针灸术,得其传。后受宁献王之命重新校订和补辑陈会的《广爱书》,并改名为《神应经》。
-
夏子俊
夏子俊清代医家。字云颖,号脱夫。浙江黄岩县人。嗜读书,补博士弟子员。广涉经史百家,尤精岐黄术。学术上推崇《周易》、《内经》之理论,治则多效。著《医理信述》六卷。
-
越林
越林清代医僧。字逸林,号逸舲上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精医术,富藏书,与当时张千里、吴古年齐名,有“浙西三大医家”之称。著有《逸舲医案》。弟子丁授堂、施寅初,亦有医名。
-
方慎盦
方慎盦为近代针灸学家。安徽合肥人。黄石屏的弟子,医鸣沪上,著有《金针秘传》行世。
-
卫汛
卫汛为后汉时医家,一作卫沉或卫沈,河东(今山西境内)人。张仲景弟子,曾著《小儿颅囟方》、《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等书,均佚。其《小儿颅囟方》尚存有若干条文于《永乐大典》,已有人辑出并刊行。
-
子仪本草经
《子仪本草经》为本草著作。见苟勖《中经簿》,1卷。子仪系扁鹊弟子。原书已佚。
-
郑志昀
郑志昀清代医家。字容轩。江西上饶人。尝就学于豫章、经训两书院。以诗文名于时。兼习医,常起危证,有医名。著《麻疹证治要略》(1852年),强调“小儿稚阳,不可刬削为最要”。弟子黄秩柄,得其传,擅治麻疹。
-
赵约
赵约南北朝北魏医生。清河(今属河北)人。崔彧弟子。
-
唐安
唐安西汉医生。临菑(今山东淄博)人。淳于意之弟子,曾为齐王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