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虫
长虫即蛔虫。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蛔虫具有一种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肠内发生某些对蛔虫生活不良的条件时,其活动的能力增加,扰动时腹痛阵发,如虫多可引起肠梗阻,窜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宜用乌梅丸。健脾用异功散加减。
-
长虫病
长虫病为病名。即蛔虫病。《诸病源候论·三虫候》:“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蛔虫具有一种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肠内发生某些对蛔虫生活不良的条件时,其活动的能力增加,扰动时腹痛阵发,如虫多可引起肠梗阻,窜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宜用乌梅丸。健脾用异功散加减。
-
去三虫方
《千金》卷二十七:别名:三尸虫丸组成:生地黄汁3斗,清漆2升,真丹3两,瓜子末3升,大黄末3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首取漆之生者,搜逐脏腑之积荫,直捣三虫之窟穴,且与生地黄汁同煎,解其粘着之性,可无留积之虞;兼得铅丹、大黄、冬瓜子末,共襄厥功,一入虫口,则虫皆化为水,从魄门而下矣。
-
点虬丹
处方:水银1钱,冰片1钱,硼砂1分,雄黄3分,樟脑1钱,轻粉3分,白芷1钱,薄荷叶3分。制法:上各为极细末,以不见水银星为度。功能主治:小儿有粪门边拖出长虫,不肯便下,又不肯进入直肠之内,不痛不痒。用法用量:水调少许,点虫头或身上,少刻即尽化为水。不须内服煎药,至奇之方也。摘录:《辨证录》卷十四
-
蛤干
蛤干是取文蛤或花蛤的肉加工晒制成的贝壳类干海产品,味道清甜可口。蛤干制作方法1.原料处理:蛤生活于沙泥层中,其外套腔和消化道内含有细沙。3次,熟后捞出即能壳肉分离。捞出蛤肉洗净,再用蒲包覆盖上面,用力挤压一次,沥去水分,然后置于阳光下曝晒。3.贮藏:在伏天贮藏时,为防止长虫,过几天后再翻晒一次。
-
返蜇汤
处方:当归2钱,茯苓2钱,白术1钱,苡仁4钱,广皮1钱,鹤虱1钱5分,雷丸1钱,乌药1钱,砂仁1钱,厚朴1钱,开口花椒24粒。功能主治:胃气反逆,长虫不安,作痛,陡然而来,截然而止。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
黄颔蛇
《*辞典》:黄颔蛇:出处:《纲目》拼音名:Hu nɡH nSh 别名:黄喉蛇(《纲目》),黄长虫、慈鳗(《生物学通报》(3):1,1958)。111对,头部褐黄色,从颊鳞至最后两个上唇鳞的上半部呈黑色横斑,状如黑眉。生境分布:多栖于屋内,以鼠、雀为食,无毒。功能主治:《纲目》:酿酒或入丸、散,主风癞,顽癣,恶疮。
-
鸡子丸
处方:鸡子白3枚,干漆4两(熬),蜡3两,粳米粉半斤(1本无干漆)。制法:上四味纯铜器中,于微火上煎,搅令调,纳粉令凝可丸,置土上温,乃纳鸡子,搅令相得,又煎令可丸。功能主治:长虫。用法用量:宿勿食,每服小豆许大120丸,小儿50丸,以饮送下。摘录:《外台》卷二十六引《集验方》
-
橘皮桃仁丸
处方:雷丸1两,狼牙刺1两,陈橘皮1两,贯众1两,桃仁1两,芜荑1两,青葙子1两,蜀漆1两,桃白皮1两,吴茱萸根1两,白僵蚕3-7个,乱发灰3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劳热伤心,有长虫长1尺,贯周心为病,令人心痛。以虫下为度。
-
清中安蛔汤
《现聚方要补》卷三《伤寒辨注》:方名:清中安蛔汤组成:黄连(姜汁炒)3钱,黄柏(酒炒)1钱半,枳实(麸炒)2钱,乌梅3个,川椒(炒)30粒。主治:胃实热,呕吐长虫。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加减:胃中虚热而呕者,去枳实,加人参1钱5分。
-
七圣君子散
《袖珍》卷三引《烟霞圣效方》:方名:七圣君子散组成:白樟柳根、葛根、桑白皮、遂、葶苈子、槟榔、牵牛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3钱,病重服7钱,煎绿豆汤调下。如服药取下虫,或如脑长虫相似。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要辨患人:面生黑色者,肝死;两肩凸者,肺死;脐中突出者,脾死;下注脚肿者,肾死。
-
胃咳
胃咳病名。胃气上逆所致的咳嗽。证见呕而咳,甚则吐蛔。《素问·咳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治宜和胃降逆驱虫,用乌梅丸、异功散加川椒、乌梅、加味二陈汤等。参见脾经咳嗽条。
-
油菜薹
概述油菜薹滑嫩、清香,口感可与红菜薹媲美,且因油菜不长虫无需打农药,堪称健康食品。油菜薹的别名芸薹、寒菜、芸薹菜、薹菜、菜薹油菜薹使用提示每餐50~100克油菜薹的营养价值油菜薹味甘、性辛、凉,有散血消肿之功效。麻疹后、疮疥、目疾者不宜食。油菜薹的食疗功效油菜薹味甘、性辛、凉;
-
短虫
短虫指蛲虫。《说文·虫部》:“蛲,腹中短虫也。”《素问·脉要精微论》:“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