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龈肿痛
风热与胃火牙龈肿痛均有红肿疼痛及火热熏灼表现,但前者为外感风热,邪毒侵袭牙龈,伴外感风热症状,治宜疏风清热,银翘散加减。后者由胃肠积热,久郁化火,循阳明之经郁于牙龈,伴胃热炽盛症状,治宜清胃泻火,清胃散加减。《医宗金鉴》卷六十五:“牙宣初起肿牙龈,日渐腐颓久露根,恶热恶凉当细别,胃经客热风寒侵。”
-
苦蘵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蘵:拼音名:KǔZhī别名:灯笼草、天泡子、天泡草、黄姑娘、小酸浆、朴朴草、打额泡来源:茄科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PubescensL.,以果、根或全草入药。性味:味苦;各家论述:1.《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疮,大头风,指疔,牙龈肿痛,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小便不利,血尿。
-
拨云锭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oyunDing标准编号WS3—B—3875—98处方炉甘石(煅)60g冰片60g龙胆浸膏60g没药(制)3g麝香6g硼砂(煅)15g芒硝3g玄明粉3g乳香(制)3g明矾(煅)10g制法以上十味,除龙胆浸膏外,分别研成极细粉,过筛,混匀,上述粉末加龙胆浸膏、蒸馏水适量搅匀制锭,阴干,即得。其他应符合锭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E)。
-
牛黄解毒片
概述:牛黄解毒片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4)取本品1片,研细,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一清颗粒
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鉴别:(1)取本品8g,加甲醇50ml,浸渍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氯仿20ml分2次提取,合并氯仿提取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
一清胶囊
一清胶囊药典标准:品名:一清胶囊YiqingJiaonang处方:黄连660g大黄2000g黄芩1000g制法:以上三味,分别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分别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黄芩浸膏粉及大黄和黄连的混合浸膏粉。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L)。
-
唇齿清胃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unchiQingweiWan标准编号:WS3-B-0598-91处方:大黄100g黄芩60g龙胆60g黄柏60g桅子60g知母40g升麻20g防风40g陈皮40g白芷20g冰片2g薄荷脑2g地黄60g石膏40g制法:以上十四味,除冰片,薄荷脑外,其余大黄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用于由胃火引起的牙龈肿痛,口干唇裂,咽喉痛。
-
白花射干
《中医大辞典》·白花射干:白花射干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别名:冷水丹、扁蒲扇、白射干。化学成分:根茎含鸢尾黄酮苷、鸢尾苷等异黄酮类。性味:《内蒙古中草药》:"苦,寒,有小毒。②治肝炎,胃痛:扇扇草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o③治牙龈肿痛:鲜扇扇草根茎,捣汁内服或将根茎切片贴痛牙处。
-
西瓜霜润喉片
概述:西瓜霜润喉片为中成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检查:本品除崩解时限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用于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喉痹,喉痈,喉蛾,口糜,口舌生疮,牙痈,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上呼吸道及口腔疾病。
-
疫喉后牙疳
疫喉后牙疳病名。指疫喉初愈,余毒未尽,致牙龈肿痛、色黑腐溃,齿摇脱落。治宜清火解毒,方选清胃散或竹叶石膏汤加减。参牙疳。
-
清法
清法又称"清热法",为治疗八法之一,是指指用寒凉药物或有泻热作用的针灸配方以清解火热证的治法。对热性病使用清法,应分清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按浅深程度使用清法。牙龈肿痛用清胃散清胃火;胁痛、耳聋、目赤用龙胆泻肝汤清肝火;燥热咳嗽用泻白散清肺火;热证又有虚热和实热之分,对实热证适用苦寒清热;
-
气有余便是火
气有余便是火为病机。出《丹溪心法》。阳气偏盛,呈现病理性的功能亢进,导致各种火证的病机。如:1.由于阴液不足,阳气偏盛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证候。2.五志、七情过极,出现阳亢或气郁化火的肝火、胆火、胃火、心火等证候。
-
虫齿
虫齿为病名。或湿热熏蒸手、足阳明二经,龈肿腐臭,齿牙蛀蚀宣露,疼痛时作时止。《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齿龋风热客阳明,牙龈肿痛出臭脓,遇风痛甚,久宣露…”治宜内服清热止痛之剂,可选用黄连温胆汤、清胃散等加减。常以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漱口。《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齿龋,刺手阳明。”
-
紫龙胆
紫龙胆此药为龙胆科植物獐牙莱(Swertiabimaculata)的全草。因其植物形态和龙胆相似,花冠上有紫色斑点,茎基常紫色,故得此名。獐牙菜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无柄,稍抱茎,全缘。蒴果长卵形,2裂。该药具清热利湿、解表、止痢的功效。用于感冒、咽炎、牙龈肿痛、黄疽肝炎、肾炎、热淋、痢疾等。
-
金喉健喷雾剂
金喉健喷雾剂说明书:药品名称:金喉健喷雾剂药品汉语拼音:jinhoujianpenwuji分类:呼吸系统药物中成药其他中成药剂型:每瓶10ml,20ml。金喉健喷雾剂的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消肿止痛,清咽利喉。用于因风热所致咽痛、咽干、咽喉红肿、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
-
桂林西瓜霜胶囊
药品说明书:处方:西瓜霜硼砂(煅)黄芩黄连大黄黄柏山豆根射干青黛浙贝母木汉果(炭)冰片薄荷脑甘草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绿色的粉末;(5)取[鉴别](4)项下的备用残渣,加1mol/L氢氧化钠液5滴与氯仿1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5ml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约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
白清胃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iqingweiSan标准编号:WS3-B-0252-90处方:石膏360g玄明粉90g硼砂90g冰片18g制法:以上四味,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3)取本品1g,加乙醚20ml,密塞,振摇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用于胃火上升引起的牙龈疼痛,口舌生疮。注意:不可内服。
-
拨云复光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oyunFuguangSan标准编号WS3—B—3873—98处方炉甘石(煅)60g冰片60g没药(制)3g麝香6g硼砂(煅)15g芒硝3g玄明粉3g乳香(制)3g明矾(煅)10g制法以上九味,研成极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检查细度取本品约3g,应能通过九号筛。用于暴发火眼,目赤肿痛,痧眼刺痛,目痒流泪,翼状胬肉;牙龈肿痛,喉舌红肿。
-
齿痛冰硼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ChitongBingpengSan标准编号:WS3-B-0306-90处方:硼砂288g硝石432冰片18g制法:以上三味,硼砂、硝石粉碎成细粉;性状:本品为白色的粉末;鉴别:(1)取本品0.5g,加硫酸混合后,加甲醇少量,点火燃烧,即发生边缘带绿色的水焰。检查:除水分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4页)。
-
牛黄清胃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NiuhuangQingweiWan标准编号:WS3-B-0038-89处方:牛黄2g大黄100g菊花150g麦冬50g薄荷50g石膏150g桅子100g玄参100g番泻叶200g黄芩100g连翘100g桔梗100g黄柏100g甘草100g牵牛子(炒)50g枳实(沙烫)100g冰片25g制法:以上七味,除牛黄、冰片外,大黄等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牛黄西羚丸
其余麦门冬等十七味,共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冰片和麝香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功能与主治:解热祛风,清心降火,宁志安神,舒气止嗽。用于心火上炎,头眩目赤,烦热口渴,痘疹火毒,牙龈肿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山西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清咽解毒散
(2)取本品约0.5g,加水4ml,振摇,滤过,滤液加稀盐酸使成酸性。取1ml加氯化钡试液1~余液滴于姜黄试纸上放置干燥,姜黄试纸显暗红色,再用氨试液润湿,即变为绿黑色。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利咽。用于喉痹乳蛾,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用法与用量:吸入患处,一次约0.3g,一日3次,小儿酌减。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起草
-
凉胃汤
《喉科紫珍集》卷下:凉胃汤:处方:川黄连8分,甘草8分,藿香1钱,丹皮1钱,桔梗7分,升麻7分,连翘1钱,生地黄8分,石膏2匙,黑山栀1钱,白芍药7分,条芩1钱。功能主治:阳明火热上攻,牙龈肿痛,牙疼摇动,黑烂脱落。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主治:脾胃有热,消谷善饥,溺色黄赤。
-
三香散
摘录:《痧胀玉衡》卷下《医学入门》卷七方之三香散:处方:沉香紫苏白豆蔻各等分制法:上药共为细末。2.1克,柿蒂煎汤调下。附注:如无川椒,以荜茇代之亦可。《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三香散:方名:三香散组成:檀香1钱,麝香2钱,穿山甲3钱(酒炙),没药3钱,白胶香5钱,红曲5钱,川乌2钱,全蝎1钱(草乌炒,去乌)。
-
薄叶黄芩
拼音名:BáoYèHuánɡ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薄叶黄芩的根。叶片较薄,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1.7-3.3cm,宽3-6mm,先端钝,其部不明显浅心形或近截形,上面无毛或散布微糙毛,下面仅在脉上及叶缘被贴生很短的小柔毛,余部有分散细粒状腺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散生于河岩或莎草沼泽草甸上。性味:味苦;
-
垂柳
拼音名:Chu Liǔ别名:柳树、清明柳、吊杨柳、线柳、倒垂柳、青龙须[根名]来源: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SalixbabylonicaL.,以枝、叶、树皮、根皮、须根等入药。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外用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皮肤搔痒,灭蛆,杀孑孓。须根:风湿拘挛、筋骨疼痛,湿热带下及牙龈肿痛。
-
刺梨根
《*辞典》:刺梨根: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C L Gēn别名: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治久咳,久痢。④《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贵州民间方药集》)③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两五钱,何首乌一两五钱,头晕药一两。
-
倒根蓼
拼音名:DǎoGēnLiǎo别名:白山拳参、重楼、草河车、倒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倒根蓼的根茎。基生叶有长柄,柄长7-8cm,上部有下延的叶翅,叶片狭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7.5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微波状缘,下面密被短柔毛;苞片干膜质状,锈色,椭圆形或广卵形,先端尾尖;
-
梗花雀梅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梗花雀梅藤的果实。叶互生或近对生;花具1-3mm长的梗,白色或黄白色,无毛,单生或数个簇生排列成疏散的总状或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萼片5,卵状三角形,先端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5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或阴处岩石缝隙上。性味:苦;寒归经:肝;主胃热口苦;牙龈肿痛;
-
海带根
髓部由不定走向的喇叭管丝组成。3.裙带菜藻体黄褐色,软革质,高1-2m,宽50-100cm,叶状体扁平,中部有明显隆起的中肋,两侧渐薄柔软,形成多数羽状裂片,或呈大小不齐的缺刻,但无锯齿。性味:咸;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海带根1斤,生姜1.5两,红糖适量,加水煎制成450ml浓液,每次15ml,每天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
-
昆明鸡脚黄连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KūnM nɡJīJiǎoHu nɡLi n别名:土黄连、鸡脚刺、三棵针(《云南中草药》),鸡脚黄连(《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昆明小檗的根。5枚簇生,硬革质,狭披针形以至狭矩圆状卵形,长4~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治尿赤淋痛,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目赤痛,腮腺炎。
-
狭叶当归
拼音名:XiáYèDānɡGuī英文名:rootofEumenolAngelica别名:水大活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狭叶当归的根。基生叶开展,三回羽毛状全裂;无总苞片或1片早落;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草地、林缘、水溪旁或阔叶林下。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牙龈肿痛;
-
桂林西瓜霜含片
桂林西瓜霜含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桂林西瓜霜含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清中散
《外科正宗》卷四:方名:清中散组成:当归1钱,黄连1钱,生地1钱,山栀1钱,牡丹皮6分,升麻8分,甘草5分。主治:胃经积热,牙齿或牙龈肿痛,或牵引头脑作痛,或面热耳红者。用法用量:上以水2钟,煎8分,食远服。
-
葡消散
《医级》卷八:方名:葡消散组成:葡萄干、焰消。主治:牙龈肿痛,势欲成痈者。用法用量:擦牙,涎出任吐自愈。制备方法:将葡萄去核,填满焰消,煅之,焰过,取置地上成炭,研末。
-
搜毒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方名:搜毒煎组成:紫草、地骨皮、牛蒡子、黄芩、木通、连翘、蝉蜕、芍药各等分。主治:痘疹热毒炽盛,紫黑干枯,烦热便结。阳明热盛,头面牙龈肿痛者,加石膏、知母;大肠干结实,脐腹实胀者,加大黄、芒消;小水热闭者,加山栀、车前子;兼表热者,加柴胡。
-
牙𢶍
或称牙(虫)(《咽喉经验秘传》)、或称牙(舌)(《病源辞典》)。系因胃火上冲所致之牙龈肿痛,状似大豆,或内或外,发无定处。治宜清胃泻火、消肿。《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牙槽风初起先齿痛不已,后牙根肉浮肿,紫黑色,或出血,久则腐烂而臭。”多由阳明痰毒邪火上熏所致。可选用五味消毒饮、清胃散等加减。
-
漱药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方名:漱药组成:炒僵蚕1钱5分,连翘2钱,乳香2钱,银花1钱5分,炙元胡2钱,石膏4钱(生研),元明粉1钱。主治:牙龈肿痛。用法用量:以水煎透,随时漱口。
-
牙(+虫䪞)
牙为病名,即牙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或称牙(虫)(《咽喉经验秘传》)、或称牙(舌)(《病源辞典》)。系因胃火上冲所致之牙龈肿痛,状似大豆,或内或外,发无定处。或伴有寒热及阳明胃火之证。治宜清胃泻火、消肿。多以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加减化裁。
-
牙周脓肿行急症处理的临床路径(2017年版)
(3)X线片可显示明显牙槽骨吸收;2.脓肿初期脓液尚未形成前,可清除大块牙石,冲洗牙周袋,袋内使用防腐收敛药或抗菌药;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2.好转:脓肿症状减轻,牙龈肿痛症状缓解;doc牙周脓肿行急症处理.
-
牙周脓肿行急症处理的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2.脓肿初期脓液尚未形成前,可清除大块牙石,冲洗牙周袋,袋内使用防腐收敛药或抗菌药;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2.好转:脓肿症状减轻,牙龈肿痛症状缓解;doc牙周脓肿行急症处理(县医院适用版).
-
牙XX(tā靸)
牙XX(tā靸)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或称牙XX,系因胃火上冲所致。症见牙龈肿痛,状似大豆,或内或外,发无定处。或伴有寒热及阳明胃火之证。治宜清胃泻火、消肿。多以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加减化裁。参见牙槽风条。
-
片仔癀
别名:八宝片仔癀。另取胆红素对照品,加二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其他:应符合锭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E)。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3)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浸泡24小时,滤过,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双料喉风散
(3)取本品约0.5g,加60%醋酸4ml,研磨,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加新配制的糠醛水溶液(1→100)2ml与硫酸溶液(取硫酸50ml及水65ml混合)10ml,置水浴上加热,溶液逐渐显蓝紫色。双料喉风散的主要成份:人工牛黄、珍珠、青黛、冰片、黄连、北豆根、甘草等。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
滋阴抑火汤
处方:当归9克知母麦门冬天门冬地骨皮丹皮各6克枣仁柴胡天花粉人参各3克功能主治:治血虚火盛,朝凉晚热,精神减少,睡卧不安者。加减:若身如飞扬,心跳不定,加紫石英、人参各1钱。《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方名:滋阴抑火汤组成:当归、生地、荆芥、防风、黄柏、知母、丹皮、甘草、灯心、白蒺藜。
-
山鸢尾
拼音名:ShānYuānWěi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山鸢尾的根茎或根。植株基部有棕褐色的老叶残留纤维。每分枝处有3苞片;花柱分枝3,扁平,先端裂片近方形,有疏牙齿,子房下位,圆柱状,长约1cm。种子淡褐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500m的湿草甸或沼泽地。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牙龈肿痛;
-
通舒口爽胶囊
通舒口爽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通舒口爽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彝医:中医:清热除湿,化浊通便。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
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清热解毒,宣散风热,清利咽喉。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臭。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
复方牙痛酊
复方牙痛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牙痛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3.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黄连双清丸
黄连双清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黄连双清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通便。脾胃虚寒者禁服。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