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下
通下即下法。详该条。
-
攻下法
攻下法为治法,又称下法、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八法之一。指用具有通便、逐水、润肠作用的方药治疗胃肠积滞、大便秘结、水饮积聚停滞病证的治法。在针灸学中,是一种选用具有理肠导滞、分清泌浊的穴位,以通导大便、清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孕妇和月经期及病无实结者不宜使用。
-
消菔通结汤
处方:净朴消120克鲜莱菔2.5千克功能主治: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衷中参西》上册:方名:消菔通结汤组成:净朴消4两,鲜莱菔5斤。然其味咸性寒,若遇燥结甚实者,少用之则无效,多用之则咸寒太过,损肺伤肾。夫莱菔味甘,性微温,煨熟食之,善治劳嗽短气,其性能补益可知。
-
导法
导法为治疗学术语。是指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
疮疡大便不通
疮疡大便不通病证名。即患疮疡期间兼见大便秘结的病证。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若疮疡焮红头痛,脉洪数实大而见便秘者,则属实热之证,宜泻热通下,方用内疏黄连汤加味;若溃后脓血较多,使肠失濡养而致便秘,脉微芤数者,则虚象之征,宜补虚润下,方用八珍汤加麻仁或猪胆汁导之。
-
新清宁片
新清宁片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本品每片含熟大黄以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8mg。用于便秘,临睡前服5片。
-
复方大陷胸汤
处方:大黄10~20克川朴15~24克枳实10克芒消10~15克(冲服)甘遂末0.9~1.5克(冲服)功能主治:泻热通下,行气逐水。治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因腹腔炎症所致之肠麻痹。用法用量: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口服。注意:体虚无实邪者禁用。摘录:《急腹症方药新解》
-
甘遂通结汤
概述:甘遂通结汤为经验方,出自《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24g(后下)。甘遂末0.6-1g(冲服),桃仁9g,木香9g,生牛膝9g,川朴15g,赤芍15g,大黄10-24g。功能主治:功能攻水逐饮,活血化瘀。行气活血,逐水通下。主肠梗阻较重,腹胀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肠腔积液较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加减理阴煎
《温病条辨》卷三:加减理阴煎:处方:熟地、白芍、附子、五味、炮姜、茯苓。故以熟地、白芍、五味收三阴之阴,附子通肾阳,炮姜理脾阳,茯苓理胃阳也。熟地守下焦血分,甘草守中焦气分,炮姜通中焦气分,当归通下焦血分,炮姜通中焦气分,盖气能统血,由气分之通,及血分之守,此其所以为理也。
-
加味大承气汤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味大承气汤:处方:川大黄6钱,厚朴4钱,枳实4钱,芒消4钱,黄芩4钱,滑石3钱,栀子3钱,黄柏3钱。功能主治:伤寒热毒传里,觉内热过盛,中宫痞塞不通,其外形并不恶寒,惟见目赤舌苔,脉洪盛有力,素无中寒,身体强壮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功效:通下瘀血。
-
蜜黄饮
《古今名方》:方名:蜜黄饮组成:大黄末10~15g,蜂蜜30g。功效:润肠通下。主治:用于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大便秘结者。用法用量:冲服。加减:若腹部胀满,加川朴、木香;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腹痛,加川楝子、香附。
-
咸
咸(salty)为五味之一。咸为水味,入通于肾,故为肾所主之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咸入肾。”咸味药物多入肾经,有补肾填精或滋阴潜阳作用,前如鹿茸、海狗肾之类,后如龟甲、牡蛎之类。另外咸味药尚有软坚润燥通下作用,如芒硝、元参之类。
-
桑椹苁蓉汤
概述:桑椹苁蓉汤以桑椹、肉苁蓉、黑芝麻、炒枳壳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滋阴润肠、理气通下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血少之便秘者。原料:桑椹30克,肉苁蓉15~做法:将上4种原料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汤即可。用法:饮服,每日1次。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通乳
通乳治疗学术语。为治疗产后乳汁不通或缺乳者的一种原则,即通下乳汁。参见催乳条。
-
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急腹症之一。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曾取得成功。该病在中医学中历代医家多于关格或肠结中记述。本病多因肠道功能失调,气机失司,加之饮食不节、寒凝热闭、血瘀湿阻、虫积、食滞、或肠管内外各种机械性病因(如肠扭转、狭窄、肠内外肿瘤压迫、疝嵌顿、肠粘连等)单一的或综合的因素而致肠道通降受阻而发。
-
泻水丸
《古今名方》引《肝硬变腹水证治》:方名:泻水丸组成:生甘遂15g,巴豆15g,红大戟15g,净芫花15g,上沉香3g,红枣90g(煮透,去皮核)。功效:攻里通下,逐水除饮。主治:肝硬化腹水。制备方法:前5味各为极细末,和匀,以枣肉和成硬膏为丸,如豌豆大,滑石粉封皮。用药禁忌:体虚者慎用。
-
导便
导便即导法。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
胃泄
胃泄病名。又称胃泻。主证大便完谷不化。出《难经·五十七难》。《儒门事亲》:“胃泄者,饮食不化,完谷出,色黄。风乘胃也,宜辛剂之类。”《宣明论方·濡泄证》:“胃泄如随气而下利,豆蔻散主之。”如因肠胃积滞未去,可用通下,《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治用承气汤。
-
荡胸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荡胸汤:处方:蒌仁60克(新炒者,捣)生赭石60克(研细)苏子20克(炒捣)芒消12克(冲服)功能主治:主寒温结胸。其证胸膈痰涎,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胃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若胸中之结已开,而大便犹未通下,且不觉转矢气者,仍可温服100毫升。
-
通彻丸
《衷中参西》下册:方名:通彻丸组成:牵牛头末。功效:温通下积。主治:肠有冷积,少腹时觉下坠冷痛,脉两尺沉弦;或因心有忿怒,饱食当风,治失其宜而为温病结胸,初但心下痞闷,继则胸膈痞塞,且甚烦热,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牢者。阅三点钟,腹中疼似加剧,须臾下如绿豆糊所熬凉粉者若干,疼坠脱然全愈,亦不觉凉。
-
睡惊膏
《幼幼新书》卷九引《惠眼观证》:方名:睡惊膏组成:赤脚蜈蚣1条,轻粉4匣子,巴豆7粒(不出油),汞(用4个枣结)2钱,白附子(尖)40个,蝎梢14个,青黛2钱,麝香少许(研)。主治:急惊,或中惊后涎盛。主治:小儿慢惊风。制备方法:上以枣肉4个,研杀水银星尽,入前药,都为末,研成膏。
-
三花减肥茶
三花减肥茶说明书:药品名称:三花减肥茶剂型:茶汤。三花减肥茶的主要成份: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牵牛子、番泻叶、荷叶。三花减肥茶的功能主治:行气通下减肥,调节机体功能。用于肥胖症。三花减肥茶的用法用量:每次10g,每天3次,开水泡饮。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
外感温病
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王士雄注。温病的治疗,一般按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理论,选用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息风、滋阴、回阳固脱等法。因发病季节、四时之气、流行特点的不同,有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秋温、春温、温疟、秋燥、伏气温病、晚发等区别。
-
小儿心腹痛
小儿心腹痛为病证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谓其病因是:“由脏腑虚而寒冷之气所干,邪气与脏气相搏,上下冲击,上则为心痛,下则为腹痛,上下俱作,心、腹皆痛。”但亦有由于邪热结聚、腑实不通而致之实热证,证见脘腹胀痛拒按,脉实、舌红苔黄燥或焦黑,治以通下腑实,用承气汤类。针刺取太冲、公孙、足三里等穴。
-
下法
3.小儿推拿方法之一。八法之一·下法:下法为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厘正按摩要术》卷二:“下法:周于蕃曰:凡小儿未能语者,忽大哭不止,多是腹痛,须令人抱小儿置膝上,医者对面,将两手于胸腹着力久揉,如搓揉衣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