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椎
经外奇穴——十七椎的位置经外奇穴——十七椎的位置十七椎穴的取法:俯卧位,先取与髂嵴相平的腰阳关,再向下一个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取穴。十七椎穴主治病证:十七椎主治腰痛,腰骶痛,腿痛,下肢痿痹,下肢瘫痪,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转胞,遗尿、肛门疾患,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灸法:可灸。
-
十七椎下
经外奇穴——十七椎的位置经外奇穴——十七椎的位置十七椎下穴的取法:俯卧位,先取与髂嵴相平的腰阳关,再向下一个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取穴。十七椎下穴主治病证:十七椎主治腰痛,腰骶痛,腿痛,下肢痿痹,下肢瘫痪,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转胞,遗尿、肛门疾患,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
十七椎穴
经外奇穴——十七椎的位置经外奇穴——十七椎的位置十七椎穴的取法:俯卧位,先取与髂嵴相平的腰阳关,再向下一个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取穴。十七椎穴主治病证:十七椎主治腰痛,腰骶痛,腿痛,下肢痿痹,下肢瘫痪,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转胞,遗尿、肛门疾患,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灸法:可灸。
-
腰孔
概述:腰孔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十七椎。出《千金翼方》,《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十七椎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取穴。腰孔穴主治病证:十七椎主治腰痛,腰骶痛,腿痛,下肢痿痹,下肢瘫痪,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转胞,遗尿、肛门疾患,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5~
-
阳陵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常规消毒后,将2寸毫针向腘窝方向刺入1.5寸,针刺手法均采用捻转泻法。
-
八髎
概述:八髎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上髎穴位于骶部,在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骶正中线之中点。为第一骶神经后支通过处。1.直刺0.8~八髎穴的定位:中髎穴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现代又多用下髎穴治疗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
下髎
下髎穴主治二阴、少腹疾患:如腹痛,肠鸣,泄痢,尿血,尿闭,淋证,月经不调,痛经,阴中痒痛,带下,腰骶痛,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赤白带下,疝痛,阴痒,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腰痛,小便不利,便秘,小腹痛,现代又多用下髎穴治疗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为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
关陵
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膝阳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肌肉)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关陵穴的取法: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膝阳关穴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
-
寒府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
-
足阳关
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膝阳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肌肉)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足阳关穴的取法: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膝阳关穴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
-
关阳
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膝阳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肌肉)膝阳关穴在膝关节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关阳穴的取法: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膝阳关穴主治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
-
膝阳关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
-
阳关
腰阳关穴主要用于前阴及腰腿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遗精,阳痿,肾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慢性肠炎,腰骶疼痛,破伤风,麻木不仁,膝肿不可屈伸,带下,淋浊,便血,痢疾,下腹满胀,疝气,下肢麻痹,腰骶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
-
精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肾藏精,精舍志”。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精舍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室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室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神关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神关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舍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舍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志堂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俯卧取穴。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腰脊强痛。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志堂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太溪
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太溪穴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治疗踝关节扭伤:针刺健侧太溪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7例,取健侧太溪,直刺0.5~
-
精宫
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志室穴研究进展: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
-
条口
条口穴主治膝、胫、足等疾患:如膝胫酸痛,下肢麻木,脚气,转筋,跗肿,足缓不收,足底热,肩臂不得举,下肢冷痛,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肩臂痛,肠疝痛,膝胫酸痛,两足无力,腹痛,泄泻,现又用条口穴治疗膝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下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炎,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等。正坐或仰卧取穴。
-
下巨虚
下巨虚穴主治病证:下巨虚主治小腹痛,肠鸣腹痛,泄泻,痢疾,大便脓血,泄利脓血,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胃中热,胃脘痛,纳呆,小便不利,小便黄,消谷善饥,胸胁痛,腰脊痛引睾丸,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不履地,寒湿脚气,胫肿,下肢水肿,足痿不收,乳痈,涎出,喉痹,中风偏瘫,暴惊狂言等。
-
巨虚下廉
主治病症:下巨虚主治小腹痛,肠鸣腹痛,泄泻,痢疾,大便脓血,泄利脓血,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胃中热,胃脘痛,纳呆,小便不利,小便黄,消谷善饥,胸胁痛,腰脊痛引睾丸,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不履地,寒湿脚气,胫肿,下肢水肿,足痿不收,乳痈,涎出,喉痹,中风偏瘫,暴惊狂言等。
-
足下廉
主治病症:下巨虚主治小腹痛,肠鸣腹痛,泄泻,痢疾,大便脓血,泄利脓血,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胃中热,胃脘痛,纳呆,小便不利,小便黄,消谷善饥,胸胁痛,腰脊痛引睾丸,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不履地,寒湿脚气,胫肿,下肢水肿,足痿不收,乳痈,涎出,喉痹,中风偏瘫,暴惊狂言等。
-
下林
主治病症:下巨虚主治小腹痛,肠鸣腹痛,泄泻,痢疾,大便脓血,泄利脓血,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胃中热,胃脘痛,纳呆,小便不利,小便黄,消谷善饥,胸胁痛,腰脊痛引睾丸,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不履地,寒湿脚气,胫肿,下肢水肿,足痿不收,乳痈,涎出,喉痹,中风偏瘫,暴惊狂言等。
-
下廉
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骨间后动脉分布。主治小腹痛,肠鸣腹痛,泄泻,痢疾,大便脓血,泄利脓血,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胃中热,胃脘痛,纳呆,小便不利,小便黄,消谷善饥,胸胁痛,腰脊痛引睾丸,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不履地,寒湿脚气,胫肿,下肢水肿,足痿不收,乳痈,涎出,喉痹,中风偏瘫,暴惊狂言等。
-
垂手
次乃灸风市百壮。垂手穴主治病证:风市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尻重痛,下肢萎痹或麻木,膝痛,腨肠冷痛,浑身瘙痒,厉风,疝气,遗尿,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现代又用风市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头痛,眩晕,耳鸣,荨麻疹等。
-
风市
次乃灸风市百壮。风市穴主治病证:风市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尻重痛,下肢萎痹或麻木,膝痛,腨肠冷痛,浑身瘙痒,厉风,疝气,遗尿,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现代又用风市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头痛,眩晕,耳鸣,荨麻疹等。
-
中髎
此穴在第3骶后孔中,位于上髎、次髎之下,下髎之上,故名中髎。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左右第三对骶后孔间距为29毫米,与第四对骶后孔纵距是12.7~中髎穴主治二阴、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癃闭、呕吐、腹胀、泄泻、痢疾、大便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阴痒、不孕、遗精、阳痿、五劳七损、腰膝冷痛、痴呆等。
-
气海俞
概述:气海俞:1.经穴名;腰骶,少腹等疾患,如腰骶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痔疮下血,腰痛,肠鸣,痔疾,痔漏下血,下肢瘫痪,腹胀,现代又多用气海俞治疗腰骶部软组织损伤,骶醪关节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遗精,阳痿,腰肌劳损,痔疮等。分布着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
-
飞阳
飞阳穴主治病证: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
飞扬
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
厥阳
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
厥扬
厥扬穴主治病证: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
厥阴
飞扬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
复白
所属部位:小腿部复白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复溜穴配五行属金,金应于肺,肺主表,外合皮毛,开腠理,故取本穴既可发汗,又可止汗,以治疗汗证,对汗证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配以合谷则疗效更好。
-
昌阳
所属部位:小腿部昌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配五行属金,肾配五行属水,根据五行相生原则,金能生水,复溜为本经之母穴,虚则补其母,故本穴可治疗脾、肾两脏的疾病。
-
外命
所属部位:小腿部外命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配五行属金,肾配五行属水,根据五行相生原则,金能生水,复溜为本经之母穴,虚则补其母,故本穴可治疗脾、肾两脏的疾病。
-
复溜
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配五行属金,肾配五行属水,根据五行相生原则,金能生水,复溜为本经之母穴,虚则补其母,故本穴可治疗脾、肾两脏的疾病。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等。
-
复留
所属部位:小腿部复留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配五行属金,肾配五行属水,根据五行相生原则,金能生水,复溜为本经之母穴,虚则补其母,故本穴可治疗脾、肾两脏的疾病。
-
胃阳
所属部位:小腿部复溜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复溜穴配五行属金,金应于肺,肺主表,外合皮毛,开腠理,故取本穴既可发汗,又可止汗,以治疗汗证,对汗证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配以合谷则疗效更好。
-
伏白
所属部位:小腿部伏白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配五行属金,肾配五行属水,根据五行相生原则,金能生水,复溜为本经之母穴,虚则补其母,故本穴可治疗脾、肾两脏的疾病。
-
血郄
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
-
阴市
别名阴鼎。主治病症:阴市穴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水肿,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疝气,腿膝痿痹,脚气,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消渴,糖尿病等。
-
阴鼎
别名阴鼎。主治病症:阴市穴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水肿,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疝气,腿膝痿痹,脚气,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消渴,糖尿病等。
-
委中
布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
-
上髎
上髎穴位于骶区,正对第一骶后孔中。上髎穴主治少腹腰腿等疾患:如腰膝冷痛、痉瘗反折、下肢痿痹、历节痛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中痒痛、不孕症、遗精、阳痿、淋证、尿闭、热病汗不出、呃逆、反胃等。现代又多用上髎穴治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腰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骶部有酸胀感。
-
阳陵泉
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阳陵泉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PD模型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针刺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1)。
-
阳之陵泉
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阳陵泉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PD模型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针刺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1)。
-
髋骨
环跳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胫酸痛,冷风湿痹,风疹,水肿,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胯腿痛,现代又用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湿疹,腰腿痹痛,脚气,感冒,神经衰弱等。120mm,使针感向下肢足跟部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