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户
2.经气出入道路。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门户:门户为人体部位名,指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望诊遵经》:“所谓门户者,阙庭:(印堂)肺门户;《脉经》:“病人首部,耳目口鼻有里气起,入于口者,为入门户。”《黄帝内经灵枢·卫气》:“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
-
返本还原
返本还原是指子午流注纳干法开输穴的同时,必须同开原穴,其中本是指本日的值日经,原指值日经的原穴,因为“原”穴是十二经出入的门户,故逢输必开原穴。阴经无原,以输代之。如甲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前谷,戊寅时取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取胆经原穴丘墟。
-
胃之五窍
胃之五窍解剖结构名。出《灵枢·胀论》。《类经》卷十六:“胃之五窍,为闾里门户者,非言胃有五窍,正以上自胃脘,下至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故曰闾里门户。如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皆胃气之所行也。
-
户门
户门为七冲门之一。指牙齿。古人谓消化系统有七个要冲,齿牙如门户,称为户门。食物在口内首先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如门户一样,因称。出自《难经·四十四难》。《难经·四十四难》:“唇为飞门,齿为户门。”
-
太乙流金方
《肘后方》卷二:别名:太一流金散、雄黄散、流金散组成:雄黄3两,雌黄2两,矾石1两半,鬼箭1两半,羖羊角2两。用法用量:月旦青布裹1刀圭,中庭烧,温病人亦烧熏之。制备方法:上为散,三角绛囊贮1两,带心前并门户上。本方方名,《外台》引作 太乙流金散。方中 羖羊角,《外台》作 羚羊角。
-
契绍
契绍契,相合;绍,继承。即相合相承之意。《灵枢·卫气》:“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
-
咽门
咽门即咽。咽为进入食管和气管的门户,故称。《灵枢·肠胃》:“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
-
阑门
概述:阑门:1.七冲门之一;2.经外奇穴名。七冲门之一·阑门:阑门为七冲门之一。指大、小肠交界部位。出《难经·四十四难》。形容此处如门户间的门阑,因称。《针灸大全》:“阑门二穴,在曲骨两旁各三寸”。主治疝气、阴部肿痛等。
-
穴名
穴名即腧穴的名称。《备急千金要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穴名近于木者属肝;穴名近于神者属心;穴名近于金玉者属肺;穴名近于水者属肾。是以神之所藏,亦各有所属。穴名府者,神之所集;穴名门户者,神之所出入;穴名舍宅者,神之所安;穴名所主,皆有所况,以推百方,度事皆然。”
-
神客在门
“神客在门”语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神,指正气;客,指邪气。正气行其经脉,出入有门,邪气亦从这些门户入侵机体,故日“神客在门”。
-
鼻翼
鼻翼为人体部位名。手阳明大肠经所过,迎香所在。又名明堂。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面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頞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鼻孔内有鼻毛。手太阳经,支者“抵鼻”。足阳明之筋,“下结于鼻”;足太阳之筋,“结于鼻”。
-
包诚
包诚为清医学家。安吴(今安徽泾县)人。他认为《本经》、《别录》著其治而不言其理,《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详所主而不审其由。故致力于阐药性制化之理,节录老师刘若金《本草述录》,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十剂为纬,分类表解药性,编成《十剂表》(1840)。取《伤寒悬解》,编《伤寒审证表》,以求简明易览。
-
包兴言
包兴言即包诚。他认为《本经》、《别录》著其治而不言其理,《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详所主而不审其由。故致力于阐药性制化之理,节录老师刘若金《本草述录》,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十剂为纬,分类表解药性,编成《十剂表》(1840)。
-
偏风
多因营卫俱虚,正气不足,外邪侵入,经脉阻塞而致,症见半侧肢体运动障碍,麻木疼重,甚则废而不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肺脉…微缓为痿瘘,偏风。”《素问·风论》:“风…王冰注:“随俞左右而偏中之,则为偏风。”《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参见偏枯、半身不遂条。
-
会厌
《儒门事亲》卷三:“会厌与喉上下以司开阖,食下则吸而掩,气上则呼而出,是以舌抵上腭,则会厌能闭其咽矣。”《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类经》卷二十一:“会厌者,喉间之薄膜也,周围会合,上连悬雍,咽喉食息之道得以不乱者,赖其遮厌,故谓之会厌,能开能阖,声由以出,故谓之户。”
-
瞳孔
瞳孔指虹膜中间的开孔,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门户;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事实上,人眼在不同的亮度情况下是靠视网膜中不同的感光细胞来接受光刺激的,在暗光处起作用的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程度要比在亮光处起作用的视锥细胞大得多,因此在暗处看物,只需进入眼内光量适当增加即可
-
壁
壁①星宿名。又称“东壁”,二十八宿之一。《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②指面部肌肉。《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
-
龙脑牛黄丸
处方:真槐胶1分(须是真好,通明光净者),真阿胶1分(微炙令肥黄),牛黄1分(别研),腻粉1分(后入),水银1分(用枣肉同研无星用),蛜(虫祁)1分(去足,微用真酥酒炒),白花蛇肉1分(炙令黄色),铅白霜半两(别研),生龙脑1分(别研),真麝香1分(别研),真阿魏半分(面裹,烧令面热,不用面)。
-
儿门
儿门为人体部位。产儿的门户即妇女阴道外口。
-
温邪犯肺
温邪犯肺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外感性热病发病初期的病机。口鼻为肺之门户,又肺合皮毛,主人身之表,故温邪侵袭人体首先侵犯肺卫,出现肺卫证候。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外感温热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治宜轻宣肺气,泄卫透热。
-
听户
听户人体解剖名词。系指接受声音的门户,即耳窍。《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二:“所谓聋者,由水衰火实,热郁于上,而使听户元府壅塞,神气不能通泄也。”参见耳窍条。
-
神庐
神庐鼻之别名。出《东医宝鉴》。“神庐者,鼻也,乃神气出入之门户也。”详鼻条。
-
气喉
气喉为解剖学名称。喉为气道,故名。《喉风论》:“…喉通天气,呼吸之道也,俗名气喉。”参见喉:喉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属肺系,上通于鼻。指呼吸出入之门户。故《重楼玉钥》卷上:“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之系,乃肺气之通道也。”此外亦有泛指今之口咽部或喉咽部者。
-
七门
七门道教炼养术语。谓天门在泥丸,地门在尾闾,中门在夹脊,前门在明堂,后门在玉枕,楼门在气管,房门在心窝,均为修道养生的重要门户,称为人身七门。
-
分腠
分腠即分肉和腠理等组织。分,指分肉;古时称脂肪为白肉,肌肉为赤肉,赤白相分之处为分肉。《黄帝内经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它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