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泻下药
凡属宿食停积,腹部胀满,大便燥结所致的里实证,当选攻下药主之,并配伍行气药类,帮助排便,如叁承气汤。痰饮积聚、喘满壅实以及血吸虫病晚期所引起的肝硬化腹水等证,如十枣汤、舟车丸等。牵牛子固含牵牛子甙,在肠液中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壁,使肠液分泌增多并使蠕动增强而致泻;大鼠灌服芫花煎剂可使尿量增加;
-
泻下剂
概述:泻下剂(formulaforpurgation)是指以泻下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方剂的统称。分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等。根据泻下剂的不同作用,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5类。由于水饮壅盛,易致气机闭阻,故常配伍行气之品如陈皮、槟榔、木香等。
-
催吐萝芙木
来源:夹竹桃科催吐萝芙木RauvolfiavomitoriaAfzel.exSpreng.,以根、茎皮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有栽培。功能主治:根:可提取利血平生物碱,治高血压;并可提制呕吐、下泻药物。茎皮:可治高热,消化不良,疥癣。乳汁:可治腹痛,并作泻下药,但用时应根据病情适当掌握,不可过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解表通里剂
解表通里剂(formulaforrelievingsuperficiesandcatharsis)是指以解表与通里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外有表邪内有脏腑实证的表里双解剂。即解表药配合泻下药、清热药、温里药、补益药等为主配伍组成的方剂,具有表里同治作用,治疗表里同病。分解表清里剂、解表温里剂、解表通里剂等。
-
厚朴橘皮丸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名:厚朴橘皮丸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白术1两半,阿胶(炙燥)半两,当归(锉,焙)半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吴茱萸(洗,焙干,炒)1分。主治:胎动不安,心腹痛。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
寒下剂
寒下剂(coldcatharticformula)是指以寒性泻下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里热实证的泻下剂。
-
润下剂
润下剂(moistenedcatharticformula)为方剂学名词。是指以增液润燥药与泻下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肠燥便秘等证的泻下剂。
-
温下
温下治疗学术语。系下法之一。适用于脏腑间寒冷积滞之疾。如寒实内结,气机不通,滞阻肠胃,症见腹满而实、大便秘结,或胸胁疼痛、手足逆冷、口噤暴厥、苔白腻,脉沉弦或沉迟等。选用温性泻下药,如巴豆霜;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如附子、细辛配大黄。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大黄附子汤等。
-
泄可去闭
泄可去闭治疗学术语。指用泻下药去除闭阻之证。如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苔黄燥起刺,脉沉实,有大承气汤峻下热结。又如结胸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短气烦躁,脉沉紧,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
-
开提
开提为治法。开,祛表里之邪;属解表清里法。适用于外有表证而里热也盛的病证。如病人原有表证,过早服泻下药,致病邪下陷导致热泻,同时并见身热、口渴、喘而汗出等症。处方中解表药与清里药同用,如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解肌祛邪,升其清气;黄连清里热而止下利;甘草和诸药,使气升邪却,表解里和,诸症自愈。
-
峻下
峻下治疗学术语,指下法之一。用峻猛泻下药攻逐里实的方法。适用于正气未衰者。如荡涤实热,用大承气汤;攻逐水饮,用十枣汤;攻逐寒积,用三物备急丸;泻热、逐水、破结,用大陷胸汤等。
-
首志健脑颗粒
首志健脑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首志健脑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养血安神。糖尿病患者禁服。服药期间勿服泻下药。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