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邪上受
温邪上受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外感温热病感受病邪的途径是由口鼻而入。肺居上焦而开窍于鼻,温邪的发病规律多从肺开始,出现发热、头痛、恶风寒、汗出、口渴、或咳嗽,脉浮数等症状。《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
叶桂
字天士,号香岩。叶氏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倡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热证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独到论述,为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自此,也将“伤寒”与“温病”两大学说从辨证方法上区分开来。
-
叶天士
学术贡献:叶氏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倡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热证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独到论述,为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自此,也将“伤寒”与“温病”两大学说从辨证方法上区分开来。
-
叶香岩
简介:叶香岩即叶桂。学术贡献:叶氏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倡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热证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均有独到论述,为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另外,叶氏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
邪郁卫表
邪郁卫表为病机。指温病初起,邪袭体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的病机。可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苔薄白,脉浮数等卫分证。参见卫分证:卫分证为证候名。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邪犯人体卫表之证。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
-
卫分证
卫分证为证候名。为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邪犯人体卫表之证。即温病初起,邪犯卫分,肺气失宣,以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少汗,咳嗽,咽痛,苔薄白,脉浮数为常见症的证候。以恶风寒或微恶风寒、发热,苔薄白,脉浮数为特点,或见鼻塞咳嗽,或肢酸身疼头痛等。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
表邪内陷
表邪内陷病证名。指在表之邪因邪盛正虚或治疗失当而内陷入里的病变。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症见不恶寒,高热,神昏、谵妄等。又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参见内陷条。
-
温邪犯肺
温邪犯肺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外感性热病发病初期的病机。口鼻为肺之门户,又肺合皮毛,主人身之表,故温邪侵袭人体首先侵犯肺卫,出现肺卫证候。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外感温热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治宜轻宣肺气,泄卫透热。
-
温邪
温邪病因学名词。系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包括温病中的春温、风温、暑温、伏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疫、温毒和温疟等病的病因。《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
卫分
卫分为病机名词,见叶天士《温热论》。叶氏将《内经》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加以引申,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外感温热病进程中的病机、证候,概括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用以说明外感温热病的病位深浅、病势轻重及其传变规律。卫分证为证候名,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邪犯人体卫表之证。肺主气属卫。”
-
温热论
主要内容:《温热论》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介绍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白(疒咅)的诊法等内容。
-
卫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捍气也。”卫气与营气同为水谷之气所化,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主散布到经络之外的浅表部分,起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开合、调节体温、润泽皮毛等作用。卫分证为证候名,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邪犯人体卫表之证。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
逆传
逆传为病因病理学术语,与顺传相对而言,指病证不按一般规律传变发展。逆传是外感病传变的反常情况,病情迅速发展到危重阶段的传变方式。如温热病变从卫分不经气分,直接入营的传变为逆传。《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