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疫
概述:寒疫:1.疫疠阴证;症状:症见发热怕冷,气壅痰喘,咳嗽胸痛,鼻塞声重,涕唾稠黏,咽痛齿痛等。《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症状及治疗:《时病论》载述寒疫的证候为:“其初起头痛身疼,寒热无汗,或作呕逆,人迎之脉浮紧者,宜用辛温解表法治之。
-
温疫论辨义
《温疫论辨义》温病著作。本书为阐发吴有性《温疫论》蕴义之作。杨氏于《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卷末另撰胃气论、寒疫论各一篇,前者申明胃气升清降浊,治胃在补偏救弊中的重要性;后者辨明寒疫与温疫受气与主治的不同,并各附方案于后。
-
时行伤寒
概述:时行伤寒(epidemicexogenouscolddisease)为病证名。是指春夏季节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种流行性外感热病。见《外台秘要》卷三。须知瘟疫乃天地之厉气,寒疫乃反常之变气也。”症状:症见头痛身疼,寒热无汗,或见呕逆,苔白不渴,脉浮紧,与伤寒太阳证相似。治疗:治宜辛温解表。可用苏羌饮加神曲、豆卷等。
-
茯苓四逆加石脂汤
处方:人参3钱,甘草2钱,干姜3钱,茯苓3钱,附子3钱,石脂3钱(生研)。功能主治:寒疫太阴泄利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医学摘粹》
-
苏羌饮
《松峰说疫》卷二:组成:紫苏3钱,羌活2钱,防风1钱,陈皮1钱,淡豉2钱,葱白数段。主治:四时寒疫,头痛身痛,身热脊强,恶寒拘急,无汗,或则往来寒热,气壅痰喘,咳嗽胸痛,鼻塞声重,涕唾稠粘,咽痛齿痛。加减:如兼阳明症者,加白芷1钱;风痰气壅,涕唾稠粘,加前胡1-2钱;脾虚者、中气不足者,加参1钱、术1钱。
-
十味养胃汤
《易简方》:组成:厚朴1两,苍术1两,半夏1两,茯苓、人参、草果,藿香半两,橘红3分,甘草1分,附子。主治:寒疟,或感寒疫及恶寒者。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6分,去滓热服。附注:方中茯苓、人参、草果、附子用量原缺。
-
小承气加麦冬元参汤
《医学摘粹》:方名:小承气加麦冬元参汤组成:大黄4钱,厚朴3钱,枳实3钱(炒),麦冬3钱,元参3钱,白蜜1杯。主治:寒疫阳明腑证,潮热汗出,谵语腹满便秘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入白蜜,热服。
-
紫苏葛根升麻汤
《四圣悬枢》卷二:方名:紫苏葛根升麻汤组成:苏叶2钱,葛根3钱,桂枝3钱,白芍3钱,甘草2钱,升麻2钱。主治:寒疫,阳明经泄利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温服。
-
大承气加麦冬玄参汤
处方:大黄3钱,芒消3钱,枳实3钱,厚朴3钱,玄参3钱,麦冬5钱,白蜜1杯。功能主治:寒疫,阳明腑证,潮热汗出,谵语,腹满便秘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入白蜜热服。摘录:《医学摘粹》
-
伤寒论附余
清·王丙撰。2,论太阳病各主要方剂用法;5,谈其他各经病状及治法;本书经陆懋修校正,改名《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此外,王氏于本书后复有《伤寒论附余》2卷,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疫诸病,并附《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迥澜说》、《时节气候诀病法》各一卷,亦均经陆氏校正。
-
刘松峰
刘松峰即刘奎。刘奎为清代官吏兼医家。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
-
伤寒论注
概述:《伤寒论注》为伤寒著作。刊本颇多,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伤寒来苏集》排印本。清·王丙撰。此外,王氏于本书后复有《伤寒论附余》2卷,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疫诸病,并附《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迥澜说》、《时节气候诀病法》各一卷,亦均经陆氏校正。
-
时行寒疫
概述:时行寒疫(seasonalcoldpestilence)为病证名。见晋·王叔和《伤寒例》。病因病机:春夏季节因暴寒而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疾病。须知瘟疫乃天地之厉气,寒疫乃反常之变气也。”症状:症见头痛身疼,寒热无汗,或见呕逆,苔白不渴,脉浮紧,与伤寒太阳证相似。可用苏羌饮加神曲、豆卷等。本病可见于流行性感冒等疾患。
-
刘秉锦
刘秉锦为刘奎之子。父子两人于1790年编撰《松峰说疫》一书,用以补充,两人将《温疫论》一书分类述之,并参以己见,加以论述,编成《温疫论类编》(1790)一书。刘奎为清代官吏兼医家。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
-
紫苏石膏地黄汤
《四圣悬枢》卷二:方名:紫苏石膏地黄汤组成:苏叶3钱,桂枝3钱,杏仁3钱,甘草3钱,石膏3钱,生地3钱,麦冬3钱,丹皮3钱,生姜3钱,大枣3枚(擘)。主治:寒疫,太阳经病不解,血升鼻衄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
大青龙加黄芩汤
处方:麻黄2两,桂枝6钱2字半,甘草6钱2字半,杏仁40个,生姜1两,大枣12枚,石膏2鸡子大,黄芩6钱2字半。寒疫头痛,身热无汗,恶风烦躁者。用法用量:《济阳纲目》本方用法:每服五钱,水煎,温服,取汗。各家论述:《医方考》: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抑遏阳气,不得泄越,有上件诸证者,皆为时行寒疫。
-
茯苓四逆加半夏汤
处方:人参3钱,茯苓5钱,甘草2钱,干姜3钱,附子3钱,半夏3钱。功能主治:寒疫,少阴厥逆吐泄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医学摘粹》
-
柴胡桂姜半夏汤
处方:柴胡3钱,黄芩2钱,干姜3钱,桂枝2钱,甘草2钱,牡蛎2钱,瓜蒌3钱,半夏3钱,生姜3钱。功能主治:寒疫。少阳经传太阴脏,胸胁痞满,呕吐。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医学摘粹》
-
参甘归芍麦冬瓜蒌汤
处方:人参3钱,甘草2钱,当归3钱,芍药3钱,麦冬3钱,瓜蒌根3钱。功能主治:寒疫,厥阴发热消渴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热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
参甘姜芩半夏汤
处方:人参1钱,甘草1钱,茯苓3钱,干姜1钱,半夏2钱,生姜1钱。功能主治:寒疫太阳呕吐。太阴痘症,呕吐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千金方摘抄
《千金方摘抄》为《邹氏纯懿庐集》丛书其中之一。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有作者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
-
伤寒卒病论笺
《伤寒卒病论笺》为《邹氏纯懿庐集》系列丛书之一。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有作者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
-
刘文甫
刘文甫即刘奎。刘奎为清代官吏兼医家。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
-
白虎加元麦汤
别名:白虎加元参汤处方:石膏3钱,知母3钱,甘草2钱,粳米1杯,元参3钱,麦冬5钱。功能主治:寒疫,太阳经罢,烦躁发渴者。用法用量:白虎加元参汤(《治疫全书》卷五)。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
六神通解散
《鲁府禁方》卷一:六神通解散:处方:麻黄、甘草、黄芩、滑石、苍术、细辛。身痛甚,加羌活;功能主治:时行三月后,谓之晚发,头痛,身热恶寒,脉洪数。摘录:《伤寒六书》卷三《伤寒标本》卷下:别名:六神汤解散组成:通神散加麻黄。
-
紫苏葛根半夏汤
《四圣悬枢》卷二:方名:紫苏葛根半夏汤组成:苏叶3钱,葛根3钱,桂枝3钱,芍药3钱,半夏3钱,生姜3钱,甘草2钱。主治:寒疫,阳明经呕吐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
伤寒例新注
清·王丙撰。2,论太阳病各主要方剂用法;5,谈其他各经病状及治法;本书经陆懋修校正,改名《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此外,王氏于本书后复有《伤寒论附余》2卷,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疫诸病,并附《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迥澜说》、《时节气候诀病法》各一卷,亦均经陆氏校正。
-
邹氏纯懿庐集
《邹氏纯懿庐集》医学丛书。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系作者个人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
-
伤寒总病论
《伤寒总病论》为伤寒著作。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1叙述六经分证;卷2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5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6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实践,有所补充和发挥。是一部研究《伤寒论》较早而有相当影响的著作。建国后有排印本。
-
伤寒翼
《伤寒翼》为《邹氏纯懿庐集》系列丛书之一。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有作者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
-
刘奎
概述:刘奎:1.清代官吏兼医家;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其父刘引岚曾任保定郡守等官职。明代医生·刘奎:刘奎为明代医生,江西永新县人。长于幼科,其父刘引岚亦精医,有名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