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秋
江秋清代医家。字涵敦,号笔花,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官至广东会同知县。后因病归里,究心医学。因见民间病家常因迷信而误及生命,遂决心著作,以应民间紧急治病之需。其著作为《笔花医镜》四卷,流传颇广。
-
葛稚川
葛稚川即葛洪。葛洪为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扑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长期隐居民间,对医学、炼丹颇有研究。生平著作较多,有《抱扑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卒救方》等,后者收治多种灸治方法,对危重病人施用灸法,记载较早。民间以指掐人中急救之法,盖出此书。
-
安道全
安道全清代医生。四川雅安人。系民间医生,其技精艺高,深受民间敬重,有“神医”之誉。
-
红龙船花
概述:红龙船花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的荷苞花之别名。别名:又名赬桐花、合包花、真珠花、红龙船花、状元红。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赬桐Clerodendrumjaponicum(Thunb.)Sweet的花朵。分布浙江及中南、西南地区。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治疝气,带下,痔疮。
-
大泡通叶
《*辞典》:大泡通叶:出处:《贵州民间药》拼音名:D P oTōnɡY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叶。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皮肤裂开(受寒冷刺激而起),用大泡通叶一张,火上烤软后包于患处.
-
草木图会
《草木图会》药学著作。明·王思义撰。约成书于15世纪。本书即《三才图会》内容之一。是以图为主的图解性植物学。共收录草木类植物(主要是药用植物)531种。每种均先绘原植物图,后记产地、形状,别名及性味、主治等。同时也收录了不少一般本草书中不收载的民间草药。是研究民间草药的参考读物。
-
南五味子叶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N nWǔW iZǐY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背疮,鲜叶一握和冬蜜捣匀外敷。②《浙江民间草药》:治刀伤,捣烂涂敷。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
-
右俞
右俞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右乳头外侧旁开1寸直下,第九、十肋骨之间。主治肝疾患、肠疝痛等。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
耳后静脉三条
耳后静脉三条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耳壳背面三条静脉处。主治目疔、目赤痛等。一般用针挑刺出血。
-
后期门
后期门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髂骨嵴上缘,正对大转子与尾骨尖连线之中点处。左右计2穴。主治难产、坐骨神经痛。一般针1.5~3.0寸;可灸。
-
纪门
纪门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乳头外侧1寸直下,当第六肋间隙处。左右计2穴。主治妇人月里风、胸膜炎、乳腺炎、肋间神经痛。一般针0.3寸;可灸。
-
串雅外篇
《串雅外篇》为书名。清·赵学敏撰。四卷。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书中载录不少民间医药针灸经验。
-
针灸传习所
针灸传习所是指民间传授、学习针灸的场所。类似民办针灸学校。民国期间的无锡针灸传习所,在当时培养了不少针灸人才。
-
针灸馆
针灸馆为传习针灸的场所。民国时民间曾有此设,不同于正规学校。见《增图编纂针灸医案·孟夏月序》。
-
庞安常
庞安常即庞安时。庞安时为北宋著名医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精伤寒、脉学,亦善针灸。据《仇池笔记》载:有民间孕妇临产,胎儿七日未下,安时针之胎落。
-
郭忠
郭忠为北宋针灸家。字恕甫。兴化(今江苏扬州)人。据《画墁录》载:宋仁宗卧病,药无效,下诏民间医生,郭忠应诏往诊,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仁宗开眼喜日:好惺惺,自此称此穴为惺惺穴。
-
蛎兑
蛎兑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足背侧,第二跖趾关节两侧前方处。左右计4穴。主治鼓胀虚肿。一般直刺0.2~0.3寸。
-
王云泉
王云泉为王文谟的父亲。王文谟(16世纪)为明代医家,江西人。世医出身,编有《医学钩玄》(佚),又编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亲(王云泉)的经验方和本人用过的有效方剂,以及民间验方汇集而成。
-
鳝血疗法
鳝血疗法为治法。指用鳝血或鳝血膏药涂贴在一定部位,治疗面瘫、面风痛、鼻衄、缠腰火丹等病证的方法。鳝血疗法是一种民间疗法。
-
文堂集验方
《文堂集验方》为验方著作。清·何英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何氏所收集单方验方,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信验方录
《信验方录》医方著作。一卷,附《续信验方》一卷。清·卢荫长辑。刊于1804年。二书共收载临床各科民间验方和成方约200余首。文字简要,选方颇切实用而多效验。现存几种清刻本。
-
玉函方
《玉函方》为书名。晋·葛洪撰。葛氏疗病,主张用简便易得之方,反对用贵重难求之药。所谓“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抱朴子·内篇》卷三)。有鉴于此,广为选集民间草药和效方验方,撰成此书。
-
潜斋简效方
《潜斋简效方》医方著作。一卷。清·王士雄辑。刊于1853年。本书收录民间验方100余首,分为头风、面皱、肺痈等40余类予以简要论述,选方大多简便实用。未附王氏所撰《潜斋医话》。现存清刻本和民国铅印本。
-
传信适用方
《传信适用方》为方书名。2卷(又有4卷本,内容同)。宋·吴彦夔辑。刊于1180年。作者选辑当时医案或民间所传的效方,大多附记医方的传者姓名及治验记录。内容包括诸风、感冒、中暑、心痛等各科三十余类病证。现存清刻本、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四库全书影印本。
-
土方
土方指地区性民间使用的简便方药。
-
屠光远
屠光远北宋医生。里居不详。善针灸,民间流传其用针治难产之验案。
-
安丘望之
安丘望之(约一世纪)为西汉时巫医。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行医于民间,汉成帝欲召见之而未果。望之且收有门徒耿况、王汲等。受道家影响,讲求“恬静”,著有《老子章句》一书。乃道家之作品。
-
冰糖炖海参
《民间方》处方水发海参50克冰糖适量制法将海参炖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即成。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血润燥。适用于高血压。用法用量早饭前空腹服。
-
大麦粥
处方:大麦米50克红糖适量制法:将大麦米浸泡轧碎,煮粥加红糖适量。功能主治:益气调中,消积进食。适用于小儿疳症、脾胃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用法用量:每日2次服食。摘录:《民间方》
-
大蒜浸液
处方:大蒜1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大蒜去皮捣烂,加开水50克,澄清加白糖适量。功能主治:抗菌消炎,驱虫健胃。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用法用量:每服5~10克,每日2~3次。摘录:《民间验方》
-
花生叶茶
处方:花生全草(干品)30~45克功能主治:镇静降压。适宜于高血压患者饮用。用法用量:将花生全草洗净切段,水煎当茶饮。摘录:《民间方》
-
花生衣
处方:花生衣12克制法:将花生衣研碎,备用。功能主治: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出血的患者。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冲服。摘录:《民间验方》
-
黄豆芫荽煎
处方:黄豆10克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功能主治: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用法用量:1次服完。每日1服。摘录:《民间方》
-
鲫鱼冬瓜汤
处方:鲫鱼250克冬瓜500克制法:将鲫鱼洗净,去肠杂及鳃与冬瓜(去皮)同煎汤。功能主治:清肺利尿,消肿。适用于小儿肾炎急性期。用法用量:每日2次,吃鱼饮汤。摘录:《民间方》
-
韭菜根汁
处方:韭菜根25克制法:将韭菜根洗净后,放入干净纱布中绞取汁液,煮开温服。功能主治:健胃提神,温中行气。壮阳。适用于小儿遗尿。用法用量:日2次,连服10天。摘录:《民间方》
-
芹菜蜜汁
处方:鲜芹菜100~150克蜂蜜适量制法:将芹菜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炖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养肝。适用于肝炎。用法用量:每日1次,温服,疗程不限。摘录:《民间方》
-
首乌小米粥
处方:何首乌30克鸡蛋2个小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首乌用纱布包裹,与米同煮粥;粥熟前捞出药包,将鸡蛋打入,并加白糖少许,调匀,煮熟即可。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子宫脱垂。用法用量:日服2次,空腹服。摘录:《民间方》
-
松花淡菜粥
处方:皮蛋1个淡菜50克大米盐味精各适量制法:皮蛋、淡菜、大米共煮粥,加盐、味精调味。功能主治:补益肝肾,益精血,除烦,降火。适用于高血压病。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热服。摘录:《民间方》
-
糖蜜红茶饮
处方:红茶5克蜂蜜红糖适量制法:将红茶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盖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与红糖,趁热饮用。功能主治:温中健胃,且消化。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用法用量:每日3剂,饭前用。摘录:《民间方》
-
土豆粥
处方:新鲜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适量制法:将土豆切碎,用水煮至土豆成粥状即可。功能主治: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不适者。用法用量:服用时加蜂蜜,每日清晨空腹食用,连服半月。摘录:《民间方》
-
土茯苓猪骨汤
处方:猪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制法:猪脊骨加水适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功能主治:健脾利湿,补阴益髓。适用于糖尿病。用法用量:分2次服完。每日1服。摘录:《民间方》
-
野苋汤
处方:鲜野苋草全草50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鲜野苋草洗净剪碎,加水煎取浓汁,加白糖少量调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止痢。对细菌性痢疾尤有效。用法用量:每服200克,每日3次。摘录:《民间验方》
-
竹笋米粥
处方:鲜竹笋1个粳米100克制法:将鲜竹笋脱皮切片,与粳米同煮成粥。功能主治:清肺除热,兼能利湿。适用于糖尿病及久泻、久痢、脱肛等症。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摘录:《民间方》
-
麻叶绣球果
《*辞典》:麻叶绣球果: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M Y Xi Qi Guǒ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果实。性味:性微温,味辛。功能主治:治腹胀痛。用法用量:麻叶绣球果实一钱,研末,开水吞服。
-
五步树基功
五步树基功是当代气功师沈鹤年于50年代挖掘山东民间气功整理而成。该功法运动量大,动作和呼吸都较强悍,全套功法都贯穿“炼精化气”的主旨,每一节结束时都要求吸气、提肛、收腹并闭气片刻。包括预备式、左右推物、双手推物、左右抛物、左右拉物、双手顶物等六式。
-
岩豆藤花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Y nD uT nɡHuā来源:为豆科植物贵州崖豆藤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岩豆藤根条。功能主治:治鼻衄。岩豆藤花、白茅根各二钱。煎水服。摘录:《*辞典》
-
验方
验方(experientialeffectiverecipe)是指临床反复使用而有效的方剂。这类方剂,均系民间流传并对某些疾病有效的药方。由于患者体质、病情各异,在使用时,最好有医师指导,以防发生意外。
-
马蜞癍
马蜞癍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乳头直下1.5寸。左右计2穴。主治发癍结核。一般用针挑出血。
-
右宜
右宜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右乳头外侧旁开1寸直下,第五、六肋骨之间。主治乳腺炎、胸膜炎、心内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
土法
土法即民间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