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遏
阻遏repression指基因的表达在信使RNA合成(转录)阶段为特异的调节因子(阻遏物)所抑制。比如:对与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有关的酶系,如果细胞内色氨酸浓度增高,阻遏物活性就增加,产生阻遏,色氨酸合成率就下降。氨基酸、核酸的硷基等低分子物质的生物合成系统通常可见有同样的现象,称受这样调节的酶为抑制性酶。
-
效应物
效应物effector(1)在诱导酶含成时能和阻遏物结合并使之失去阻遏活性的诱导物或在阻遏酶合成时能与无活性的阻遏蛋白结合并使之成为有活性的阻遏蛋白的辅阻遏物之类的低分子物质,都称为效应物。变构蛋白质中存在着控制部位和催化部位,当它的控制部位上结合抑制物质或活化物质时,它的催化部位的催化活性就会发生变化。
-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结构基因含有很多CPG结构,2CPG和2GPC中两个胞嘧啶的5位碳原子通常被甲基化,且两个甲基集团在DNA双链大沟中呈特定三维结构。DNA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组中相应区域染色质结构变化,使DNA失去核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以及DNA酶的敏感位点,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失去转录活性。
-
热遏
遏,抑郁、阻遏。热遏是指热邪阻遏于内,不能透泄发越于外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烦瞀闷、肌肤灼热等症。《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
痰浊头痛
痰浊头痛的症状:头痛昏蒙,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发作无时,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证候分析: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痰浊头痛的针灸治疗:方一:治则:健脾涤痰,降逆止痛处方: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方义:痰阻经脉,经气不通,取头维、太阳通络止痛;痰浊阻遏者加丰隆、中脘。
-
Mu
Mu分类类型:种分类: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Mu样噬菌体属肠杆菌噬菌体MuGeneBank编号:[AF083977]噬菌体Mu:噬菌体Mu是在用大肠杆菌测试P1溶原性时偶然发现的,由于它能引起突变,因而称为诱变噬菌体Mu。Mu噬菌体发育的调节:Mu噬菌体感染敏感菌株或热诱导阻遏基因ts突变的溶原菌,起始发育裂解的时间相同。
-
肠杆菌噬菌体Mu
Mu分类类型:种分类: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Mu样噬菌体属肠杆菌噬菌体MuGeneBank编号:[AF083977]噬菌体Mu:噬菌体Mu是在用大肠杆菌测试P1溶原性时偶然发现的,由于它能引起突变,因而称为诱变噬菌体Mu。Mu噬菌体发育的调节:Mu噬菌体感染敏感菌株或热诱导阻遏基因ts突变的溶原菌,起始发育裂解的时间相同。
-
转录因子
英文翻译Transcriptionfactor概述在分子生物学中,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是指能够结合在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调控其基因的转录。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进行磷酸化的酵素种类)、螺旋酶(helicase;
-
返祖现象
返祖现象是有的生物体偶然出现了祖先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现象。二是决定这种祖先性状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早已被组蛋白为主的阻遏蛋白所封闭,但由于某种原因,产生出特异的非组蛋白,可与组蛋白结合而使阻遏蛋白脱落,结果被封闭的基因恢复了活性,又重新转录和翻译,表现出祖先的性状。
-
螺旋—转角—螺旋
螺旋—转角—螺旋(helix-turn-helix)是最初在久噬菌体的阻遏蛋白中发现的一种DNA结合结构域。在阻遏蛋白氨基端有5段α螺旋,每段螺旋之间折转成一定角度相连接,其中两段负责同DNA结合。α螺旋3通过氨基酸侧链同DNA碱基之间的氢键同DNA序列相结合,3个氨基酸识别3个碱基,所以α螺旋3被称为识别螺旋(recognitionhelix)。
-
中焦湿热
中焦湿热为证候名。多见于湿热为患的中期阶段,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脘腹痞胀,呕恶不食,渴不多饮,尿黄便溏等为常见症。参见湿热内蕴、湿遏热伏、湿阻中焦:湿热内蕴为病机。亦称湿郁热伏。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
化气利湿
化气利湿为治法。即温阳利湿。即化气利水。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水入则吐、苔白腻、脉浮。用五苓散,取桂枝以温阳化气,四苓以行湿利水。
-
化气利水
化气利水为治法。即温阳利湿。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水入则吐、苔白腻、脉浮。用五苓散,取桂枝以温阳化气,四苓以行湿利水。
-
湿温病
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温·湿热弥漫三焦证:湿温·湿热弥漫三焦证(damp-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damp-heatdiffusinginsanjiao)是指湿热蕴盛,弥漫三焦,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呕恶不饥,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滑,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湿温证候。
-
温阳利湿
温阳利湿为治法之一。即化气利水。针灸治疗常以针泻中极(加灸)、阴陵泉为主。治疗阳气被水寒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方法。如病人内停水湿,外有表寒,阳气受水寒阻遏,症见头痛、微发热、心烦口渴欲饮,或水入则吐、小便不利,或水肿泄泻,或痰饮咳喘,苔白腻,脉浮等,治以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湿利水。
-
湿温
3.疫疠轻症。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温·湿热弥漫三焦证:湿温·湿热弥漫三焦证(damp-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damp-heatdiffusinginsanjiao)是指湿热蕴盛,弥漫三焦,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呕恶不饥,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滑,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湿温证候。
-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H3·H4的乙酰化可打开一个开放的染色质结构,增加基因的表达。相反,HDAC参与组成转录共同抑制复合物,已发现的两个共同抑制复合物SIN3、Mi22NHRD(核小体重塑蛋白去乙酰基酶)都含有HDAC1、HDAC2。由此看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转录阻遏。
-
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为病机,指火热痰浊扰乱心神而导致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心在病主惊,小儿受到惊恐刺激,气结湿生,化为痰火,阻遏心窍。多因精神刺激,或思虑郁怒,气郁化火扰心,或外感热邪,以致热灼炼液为痰,热痰内扰于心所致。临床表现为心烦口渴、不寐多梦、面赤气粗、便秘尿赤;治宜清心豁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
针刺镇痛
首先是从沿着本经循行路线部位开始的,然后逐渐扩展至身体其他部位,与对照点比较,本经各穴位耐痛阈的提高在时间上开始得早,在程度上也更为显著。经脉上针感未抵达的各穴则相对较差。针刺镇痛区域的分布为什么具有循经特征,为什么呈单侧性,为什么可被阻滞,这些现象,用神经—体液观点很难作出圆满解释。
-
湿遏热伏
湿遏热伏病证名,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临床多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
湿温·湿遏卫气证
湿温·湿遏卫气证(damp-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dampnessinhibitingdefenseqi)是指湿温犯表,阻遏卫气,以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面色淡黄,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等为常见症的湿温证候。
-
丹参散结汤
处方:丹参12克,玄参12克,白芥子10克,山药10克,丝瓜络10克,橘核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莪术10克,肉桂6克,金银花藤30克,鸡血藤20克。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主脾肾两虚,寒湿凝结,经络阻遏。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中医杂志》
-
清利理化汤
处方:川楝子10克,川牛膝10克,刘寄奴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黄柏10克,小茴10克,苡仁20克,白芍20克,败酱草30克,熟附子3克,瞿麦15克,玄胡15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化瘀。主湿热阻遏,气血瘀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余惠民方
-
参术壮气汤
处方:人参、生白术、黄耆(炙)、桂枝、当归(炒)、甘草(炙)、煨姜、南枣。功能主治:风湿阻遏经隧,为肿为痛。各家论述:参、术、耆补气以实卫阳,则藩篱固而邪无由乘矣;桂枝、甘草,辛甘和阳;当归通络;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叶天士方
-
温经辟痧丹
《急救痧症全集》卷下:方名:温经辟痧丹组成:真川郁金1钱,沉香1钱,木香1钱,乌药1钱,北细辛5钱。主治:痧症因过饮寒凉,致痧毒阻遏,结伏不出者。用法用量:每服3-4分,砂仁汤温服。一方去细辛,加檀香,五灵脂,莱菔子、砂仁为末,水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分,温茶送下。制备方法:共研细末,以饭和丸,如芡仁大。
-
组成酶
组成酶(constitutiveenzyme)是与生长发育条件无关,常进行定量合成的酶。按其合成方式,可与诱导酶、抑制性酶相对应。可能是因为缺少产生阻遏蛋白等的调节基因或调节基因原来就发生了变异引起的。因此,此类酶的合成量是由附着在启动子上的RNA聚合酶的亲和性等所决定的因系统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
湿温·邪阻膜原证
湿温·邪阻膜原证(damp-warmdiseasewithsyndromeofpathogenblockingpleuro-diaphragmaticinterspace)是指湿温之邪,阻遏膜原,以寒热往来如疟状,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苔白厚腻浊,或如积粉,脉缓等为常见症的湿温证候。
-
时复目痒·外感风热证
定义:时复目痒·外感风热证(seasonaleyeitchingwithpatternofexternalcontractionofwind-heat)是指外感风热,以眼痒难忍,灼热微痛,有白色黏丝样眼眵,眼睑内面遍生状如铺石样颗粒,白睛污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为常见症的时复目痒证候。治法:时复目痒·外感风热证治宜祛风清热,活血消滞。生四物汤凉血活血;
-
针刺镇痛的经络机理
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已发现:(1)镇痛区域的分布与一定经脉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2)镇痛区的分布是单侧性的。起针以后一般本经各个穴位的耐痛阈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高水平,而对照部位则下降较快。(4)针刺感传对针刺镇痛作用有明显的影响,感传通达范围内的各个穴位,痛阈和耐痛阈提高的程度显著而且稳定。
-
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为症状名。指只感觉寒冷,不感觉发热,体温也不升高的表现。可见于表、里寒证。或寒邪袭表,卫气被阻遏所致。根据发病缓急和有关兼症,可分为三类:久病体弱畏寒,脉沉迟无力者,属虚寒证;新病但恶寒不发热,头身疼痛而恶寒,脉浮紧,属表实寒证;无热恶寒而脘腹等处冷痛,脉沉迟有力者,属里实寒证。
-
痰热犯鼻证
痰热犯鼻证为证候名。指火热与痰浊搏结,阻遏鼻窦,以鼻流腥臭浊涕、量多色黄,鼻塞,不嗅香臭,鼻黏膜红肿,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胰癌
胰癌的症状:以脘腹痛,纳呆,消瘦,黄疸等为主要表现。胰癌·肝胆湿热证:胰癌·肝胆湿热证(pancreascancerwithsyndromeofdamp-heatinliverandgallbladder)是指肝胆郁热,以脘胁胀满,腹痛拒按,身目发黄,烦燥易怒,身热,纳呆,嗳气恶心,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燥,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
-
胰癌·湿浊阻遏证
胰癌·湿浊阻遏证(pancreascancerwithsyndromeofdamp-turbidityblockade)是指湿浊阻遏,以胸脘痞闷,腹部隐痛,身目俱黄,黄色晦暗,纳呆,头重身困,恶心欲呕,口干不欲饮,腹胀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胰癌证候。
-
耳眩晕·痰浊中阻证
定义:耳眩晕·痰浊中阻证(otogenicvertigowithpatternofphlegm-turbidityobstructingmiddle-jiao)是指痰浊中阻,以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中闷闷不舒,呕恶较甚,痰涎多,或见耳鸣耳聋,心悸,纳呆倦怠,舌苔白腻,脉濡滑等为常见症的耳眩晕证候。《证治汇补》卷四:“眩者,言视物皆黑;
-
浊邪害清
浊邪害清病因病理学名词。指湿浊邪气阻遏清阳,蒙蔽头面清窍,出现神昏和听觉障碍的病机。《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
痰湿月经过少
痰湿月经过少病证名。多因素体肥胖或嗜食厚味,以致躯脂过剩,痰湿内生,痰湿阻遏经隧,冲任血行涩滞,症见经行量少,色淡质稀,并兼见日常带下量多,面色(白光)白,头晕心悸,下肢轻度浮肿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方用苍附导痰丸,或用二陈汤合芎归汤。
-
伤湿自汗
伤湿自汗为病证名。治宜健脾化湿,可用防已黄芪汤、术附汤。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证治汇补》卷三:“阳虚自汗,必恶寒;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肝热自汗,口苦多眠;
-
微生物遗传学
四十年代初比德尔和塔特姆用射线处理脉孢菌得到了多种营养缺陷型,这些突变型只有在培养基中添加了它们所不能合成的物质才能生长。大肠杆菌基因重组的发现还导致了大肠杆菌的转导、真菌的准性生殖和放线菌的基因重组等现象的发现,并为微生物遗传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开辟了前景。合成培养基的应用;细胞融合。
-
克疣汤
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马齿苋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蛎20克(先煎),木贼草12克,板蓝根3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主湿毒热邪郁结肌肤,阻遏气血运行。用法用量: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剂。摘录:杨景海方
-
参苏温肺饮
处方:人参1钱半,苏叶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茯苓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五味8分,半夏1钱半(制),陈皮1钱半,甘草5分。功能主治:补肺散寒。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寒束肺虚,阻遏肺气,失其升降之权,故呼吸不利,喘促不宁焉。茯苓渗湿,理痰生之源;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二
-
大蒜油软胶囊
大蒜油软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大蒜油软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化湿、祛痰。适用于痰浊阻遏所致的高脂血症的辅助治疗。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3.第一次使用本品前应咨询医生,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
温经解毒汤
《治疹全书》卷下:方名:温经解毒汤组成: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独活、山楂、连翘、银花、丹皮。主治:疹因风阻遏,血留肌表,色变青紫,身凉无汗者。加减:恶寒发热,加桂枝。
-
阻遏物
阻遏物(repressor)是基于某种调节基因所制成的一种控制蛋白质,具有抑制特定基因(群)产生特征蛋白质的作用。可是象大肠杆菌阿拉伯糖分解酶系的操纵子调节基因araC所生成的蛋白质,虽可作为阻遏物进行负调节,但是一当与阿拉伯糖结合,就会使操纵子的转录积极地进行,而成为正调节物质。
-
阻遏物蛋白
例如,大肠杆菌的色氨酸合成系统的酶类就是一种阻抑型的酶,其调节基因trpR的产物是对色氨酸操纵子特异的阻遏物蛋白,此阻遏物蛋白本身没有活性,一旦与作为辅阻遏物的色氨酸(或它的衍生物)结合,即变成色氨酸合成酶系的阻遏物,特异地与这个系统的操纵基因结合,阻遏此操纵子的mRNA的转录,从而抑制此酶类的合成
-
反式翻译模型
体内试验发现,由缺乏终止密码子的mRNA所编码的λcI阻遏蛋白和细胞色素b562的C-末端也连有标记肽,而且标记肽对C-末端的附着依赖于编码tmRNA的ssrA基因的存在。反式翻译模型提出,当翻译停止在无终止密码子的mRNA的3′-末端时,负载着Ala的tmRNA进入核糖体(A位)。
-
28烷醇/30烷醇
蜂蜡素Fenglasu分类:循环系统药物调整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其他剂型:每桶50kg。28烷醇/30烷醇的药理作用:1.28烷醇/30烷醇在高脂血症大鼠预防给药和高脂血症家兔治疗给药实验中,均有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血浆黏黏度的作用。
-
仙立降
蜂蜡素Fenglasu分类:循环系统药物调整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其他剂型:每桶50kg。28烷醇/30烷醇的药理作用:1.28烷醇/30烷醇在高脂血症大鼠预防给药和高脂血症家兔治疗给药实验中,均有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血浆黏黏度的作用。
-
蜂蜡素Fenglasu
蜂蜡素Fenglasu分类:循环系统药物调整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其他剂型:每桶50kg。28烷醇/30烷醇的药理作用:1.28烷醇/30烷醇在高脂血症大鼠预防给药和高脂血症家兔治疗给药实验中,均有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血浆黏黏度的作用。
-
通阳
通阳是指治疗寒湿阻遏、痰凝瘀阻等引致阳气不通的方法。如胸阳为痰浊阻闭的胸痹证,针灸临床常选用心俞、巨阙、厥阴俞、膻中、内关、通里、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诊断要点寒凝瘀阻血脉引致四肢厥冷,针灸临床常选用局部阿是穴及三阴交、关元(或气海)等穴。
-
分消上下
分消上下为治法。用于温病邪留三焦,温邪夹水湿停滞,出现类似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的症状。《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因温邪自上而下,阻遏上、中、下三焦气机升降,故宜分消上下,宣通气机,清热利湿,用杏仁开上,厚朴宣中,茯苓导下。